献礼 [xiàn lǐ]
1. 指古代郊祀中的献祭礼仪。有初、亚、终三献。泛指祭礼仪式。为表示庆祝而献出礼物。
献礼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郊祀中的献祭礼仪。有初、亚、终三献。
引宋 吴自牧 《梦粱录·郊祀年驾宿青城端诚殿行郊祀礼》:“上登坛,登歌乐作,行初献礼毕,降坛,委亲王行亚献礼。”
⒉ 泛指祭礼仪式。
引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蒋山佛会记》:“上行初献礼,跪进清浄饌,史册祝,復再拜。亚终二献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到衙门》:“上任日,照择定某时,穿吉服,诣城隍神前,行祭礼,牲帛照例备办,礼生赞唱,行献礼后,礼生宣读誓文。”
⒊ 为表示庆祝而献出礼物。
引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大会的最后一个项目,是给志愿军献礼和捐献飞机大炮的活动。”
熊健荪 《雷锋叔叔又回来了》诗:“你运的一砂一石,哪一车不是在向祖国献礼?”
国语词典
献礼 [xiàn lǐ]
⒈ 呈赠礼物。
例如:「佳节献礼」。
献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享礼释义:使臣向朝聘国君主进献礼物的仪式。
- 2.
入献释义:入朝进献礼物。
- 3.
委质释义:⒈亦作“委挚”。亦作“委贄”。放下礼物。古代卑幼往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礼记·曲礼下》:“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孔颖达 疏:“童子见先生或朋友,既未成人,不敢与主人相授受拜伉之仪,但奠委其挚於地而自退辟之。”汉 班固《白虎通·瑞贽》引《曲礼》作“童子委贄而退”。⒉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国语·晋语九》:“臣委质於 狄 之鼓,未委质於 晋 之鼓也。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韦昭 注:“言委贄於君,书名於册,示必死也。”一说
- 4.
宰牲节释义:伊斯兰教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这一天,伊斯兰教徒要宰牛、羊、骆驼等献礼。也叫古尔邦节或牺牲节。
- 5.
岁贡释义:⒈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 《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唐 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宋史·食货志下一》:“全州 岁贡班竹帘,简州 岁贡绵紬。”⒉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汉书·食货志上》:“诸候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后汉书·蔡邕传》:“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李贤 注引《尚书大传》:“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贡士。”唐 张继《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
- 6.
币献释义:贡献礼物。
- 7.
投献释义:⒈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⒉谓将田产托在缙绅名下以减轻赋役。
- 8.
拜位释义:⒈拜授官职。汉 焦赣《易林·坎之井》:“遨游嘉国,拜位逢时。”⒉祭祀时行礼的位置。《清会典事例·礼部·大祀》:“每届郊坛大祀,必躬亲昭事,用展诚悃,三十七年於兹,未敢稍懈。向来诣坛行礼日,由降輦进至拜位,以迄荐献礼成,中间履蹈升降,仪节最为繁重。”
- 9.
朝贡释义:古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宗主国或所在国的君主,并敬献礼品。
- 10.
献寿释义:献礼祝寿。
- 11.
献礼释义:为了表示庆祝而献出礼物:向国庆献礼。
- 12.
登仪释义:进献礼物。
- 13.
置质释义:⒈犹委质。 谓臣下向君主呈献礼物,以示献身。质,通“贄”。《吕氏春秋·执一》:“今日置质为臣,其主安重?今日释璽辞官,其主安轻?”高诱 注:“置,犹委也。”《荀子·大略》“错质之臣”唐 杨倞 注:“置质,犹言委质也。”⒉派遣人质作担保,以示信守盟约或臣服。《史记·六国年表》:“矫称蠭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汉书·西域传赞》:“其大国 莎车、于闐 之属,数遣使置质於 汉,愿请属都护。”
- 14.
质委释义:委质。臣下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质,通“贄”。
- 15.
贵献释义:贵重的献礼。
- 16.
输賮释义:贡献礼物。
- 17.
输赆释义:同“输賮”。贡献礼物。
- 18.
进贺释义:进献礼物表示庆祝。
- 19.
错质释义:呈献礼物(给君主)。 错,通“措”;质,通“贄”。一说犹委质,献身(给君主)。
- 20.
青币释义:青帛。古代春祭时的献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