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 [liú fàng]
1. 古时一种刑罚,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区去。
例流放到边疆。
英[ banish; send into exile; ]
2. downstream]:把原木放在江河中顺流运输。
例顺江流放木材。
英[ float[logs; ]
流放 引证解释
⒈ 把犯人放逐到边远地方。
引《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仲舒 下吏, 夏侯 囚执, 眭孟 诛戮, 李寻 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君必度能而授者,备乎覆餗之败,臣必量才而受者,故无流放之祸。”
张贤亮 《灵与肉》:“他成了被所有的人都遗弃了的人,流放到这个偏僻的农场来劳教。”
⒉ 放纵,放任。
引《晋书·文苑传·李充》:“引道家之弘旨,会世教之适当,义之违本,言不流放,庶以祛困蒙之蔽,悟一往之惑乎!”
宋 司马光 《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足下当固守於古,而勿流放於今。”
⒊ 不受约束地流淌。
引徐迟 《狂欢之夜》:“老板拉开了嘴巴,尽管地打开了酒瓶和罐并声明大庆祝,不收一文钱。酒像泉水一样的流放了。”
⒋ 把原木放在河中运输。
例如:利用江河水涨的时机流放木材。
国语词典
流放 [liú fàng]
⒈ 将罪犯放逐到偏远处。
引《汉书·卷二六·天文志》:「八月丁巳,悉复蠲除之,贺良及党与皆伏诛流放。」
近放逐
流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居释义:古代依罪行的轻重分别将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
- 2.
三流释义:旧律,判处流刑者,流放之地,据罪行经重而分为远近三等,谓之三流。
- 3.
五流释义:谓对犯五刑之罪者从宽处理,施以流放之罚。
- 4.
从流释义:⒈随着水流;顺着水流。⒉引申为随顺俗流。⒊见“从諫如流”。⒋按流放之罪处理。
- 5.
儁异释义:⒈才智特异的人。 《左传·昭公十二年》“其以中儁也”晋 杜预 注:“言投壶中,不足为儁异。”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原 既流放,忽然蹔归,乡人喜悦,因名曰 归乡。抑其山秀水清,故出儁异,地险流疾,故其性亦隘。”清 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君所交游,皆一时儁异,於世所称落落难合者。”⒉才智突出,与众不同。宋 司马光《赠卫尉少卿司马府君墓表》:“弟 子里 早孤,府君识其儁异,自幼教督甚严,其后卒以文学取进士第。”
- 6.
军产释义:充军流放者留下的产业。 《明史·刑法志一》:“﹝军犯﹞有丁尽户絶,止存军产者,或并无军产,户名未除者,朝廷岁遣御史清军,有缺必补。”
- 7.
军妻释义:指流放到边远地区服苦役的人的妻子。
- 8.
军流释义:充军流放。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洪亮吉》:“五年四月,京师亢旱,上因久不雨,减释军流。”《清史稿·高宗纪二》:“三月乙酉,减 直隶、山东 监候、缓决及军流以下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这位臬臺办了个尽法不必説,两个儿子的功名也就此送了,还不知得了个甚么军流的罪。”
- 9.
决配释义:亦作“决配”。 判处流放之刑。
- 10.
加役流释义:唐 刑律名。谓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罚劳役。《唐律疏议·名例·应议请减》:“加役流者,旧是死刑,武德 年中改为断趾。国家惟刑是恤,恩弘博爱,以刑者不可復属,死者务欲生之,情軫向隅,恩覃祝网,以 贞观 六年奉制改为加役流。”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前世常患加役流法太重,官有监驱之劳,而配隶者有道路犇亡困踣之患。”
- 11.
南夷释义:指 屈原流放所经之地,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多未开化,所以称为南夷。
- 12.
南迁释义:⒈迁都南方。《魏书·灵徵志下》:“魏氏 世居幽朔,至 献帝 世,有神人言应南迁。”《宋书·武帝纪论》:“晋 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明史·英宗前纪》:“甲子,京师闻败,羣臣聚哭於朝,侍讲 徐珵 请南迁,兵部侍郎 于谦 不可。”⒉被贬谪、流放到南方。唐 李白《江上赠窦长史》诗:“万里南迁 夜郎国,三年归及 长风沙。”宋 徐铉《和州酬江中丞见寄》诗:“贾 傅南迁久,江关道路遥。”宋 周密《齐东野语·徐汉玉》:“吾得罪必南迁,安得在畿乎?”
- 13.
发配边疆释义:发配,古刑律之一。 指罪犯被判充军或流放而由差役押解出发。边疆,靠近国界的疆土;边远地方。
- 14.
叨飻释义:即饕餮。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比喻贪婪凶恶的人。《淮南子·原道训》“三苗”汉 高诱 注:“尧 时所放 浑敦、穷奇、叨飻 之等。”按,帝鸿氏、少皞氏 之子,凶顽邪恶,人称之“浑敦”、“穷奇”;缙云氏 之子,贪得无厌,人称之“饕餮”。三人均为 尧 所流放。参阅《左传·文公十八年》。
- 15.
坐戍释义:指充军,流放。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年伯》:“鄢 时坐戍归里,讼言於人,责 王 薄於世谊。”明 沉德符《野获编·台省·刘畏所侍御》:“刘 坐戍 广西 之 潯州,病死。”
- 16.
城旦释义:⒈古代刑罚名。 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墨子·号令》:“以令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孙诒让 间诂引 应劭 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岁刑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律説》:论决为髡钳,输边筑 长城,昼日伺寇虏,夜暮筑 长城。城旦,四岁刑。”后以指流放或徒刑。清 余怀《板桥杂记·叶衍兰秦淮八艳图咏》:“初 阮大鋮 以阉党论城旦,屏居 金陵。”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若在文明国,轻则罚鍰,重则输城旦矣。”⒉城旦书的省称。宋 苏轼《乔太博见和复次韵
- 17.
天末凉风释义: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 18.
安时释义:安培小时。 蓄电池容量的单位。如果蓄电池以1安培的电流放电1小时,则它的容量为1安培小时。1安培小时等于3 600库仑。安培小时数越大的蓄电池贮存的电量越多。
- 19.
弃人释义:⒈被遗弃的人;废人。 《老子》:“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汉 贾谊《新书·春秋》:“君亦使君之贵优,将君之爱鹤,以为君战矣。我儕弃人也,安能守战?”明 归有光《圣人之心公天下》:“彼世之瞽者、刖者、宫者,莫不以为弃人也。”清 尤侗《南陈北李》诗:“南京 有一 陈,太学无弃人;北京 有一 李,太学多端士。”⒉指因罪被流放的人。《管子·问》:“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尹知章 注:“弃人,谓有过不齿,投之四裔者也。”⒊遗弃人才。《左传·昭公元年》:“莒展 之不立,弃人也夫!人可弃
- 20.
徒流刑释义: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放逐、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