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冬令 冬令的意思
dōnglìng

冬令

简体冬令
繁体
拼音dōng lìng
注音ㄉㄨㄥ ㄌ一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ōng,(1) 一年中的第四季。【例句】: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2) 姓。(3) 象声词,敲鼓声。【组词】:战鼓冬冬。

lìng líng lǐng, ◎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组词】: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2) 古代官名。【组词】:县令。令尹。尚书令。(3) 使,使得。【组词】:令人兴奋。(4) 时节。【组词】:时令。节令。(5) 美好,善。【组词】: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组词】: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组词】:小令。如梦令。

基本含义

冬天的时候

冬令的意思

冬令 [dōng lìng]

1. 冬季。

[ winter; ]

2. 冬季的气候。

春行冬令(春天的气候像冬天)

[ climate in winter; ]

冬令 引证解释

⒈ 冬季施行的政令。古人以天时附会政事,以为政令措施须与季节相应,否则将生灾异。

《礼记·月令》:“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緫至,藜莠蓬蒿竝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吕氏春秋·仲秋》:“仲秋……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

⒉ 后世指冬季的气候。

如:初秋这样冷,是秋行冬令了。

⒊ 冬季。

如: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


国语词典

冬令 [dōng lìng]

⒈ 冬季。

如:「每到十一月都会有冬令救济的活动,帮助那些贫苦无依的人。」


冬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偎冬释义:旧时谓人于冬令家居,不出外工作。舒群《少年chén女》七:“﹝ 李晨 ﹞那沉入梦境、睡熟了的模样儿,类同小刺蝟、小青蛙、小蜗牛仍在蛰伏、潜居而偎冬儿--冬眠呢。”
    • 2.
      冬令释义:⒈冬季。⒉冬季的气候:春行冬令(春天的气候像冬天)。
    • 3.
      冬令时释义:冬令时是在冬天使用的标准时间。在使用日光节约时制的地区,夏天时钟拨快一小时,冬天再拨回来。这时采用的是标准时间,也就是冬令时。
    • 4.
      四鄙释义:⒈四方边境地区。 唐 陆贽《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五稼屡丰,四鄙不扰。”宋 王安石《开元行》:“由来犬羊著冠坐庙堂,安得四鄙无豺狼。”明 刘基《郁离子·螇螰》:“群臣辑睦,四鄙无事。”⒉指四境边民。《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淮南子·时则训》:“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挚,四鄙入保。”高诱 注:“四界之民,皆入城郭保聚也。”
    • 5.
      寒律释义:指冬令。
    • 6.
      暴兵释义:⒈凶暴不义之师。 《吴子·图国》:“凡兵之所起者有五……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彊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吕氏春秋·仲夏》:“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穀,道路不通,暴兵来至。”高诱 注:“暴害之兵横来至。”⒉谓用兵或动用军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蒙恬 ﹞暴兵露师十有餘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踰 河 而北。”《后汉书·冯衍传上》:“远征万里,暴兵累年,祸挐未解,兵连不息。”李贤 注:“暴,露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 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 7.
      滑雪衫释义:一种冬令服装。式样有大衣式、夹克式等。原多为登山、滑雪时所穿,故名。
    • 8.
      短日释义:⒈冬季昼短夜长,故称冬令白天为“短日”。 唐 韩愈《燕河南府秀才》诗:“阴风搅短日,冷雨澁不晴。”唐 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短日安能驻?低云只有阴。”宋 苏轼《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诗之一:“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⒉谓来日不多。指年迈。宋 范成大《廛居久不见山》诗:“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六七;身今况迟暮,长算屈短日。”
    • 9.
      进补释义:吃有滋补作用的食物、药物补养身体:冬令进补。
    • 10.
      阴负释义:阴气败退。谓冬令的气候不能处于主宰的地位。

冬令(dongl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冬令是什么意思 冬令读音 怎么读 冬令,拼音是dōng lìng,冬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冬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