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七星 七星的意思
xīng

七星

简体七星
繁体
拼音qī xīng
注音ㄑㄧ ㄒ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xīng,(1) 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组词】:星球。恒星。行(xíng )星。卫星。披星戴月。(2) 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组词】:火星儿。(3) 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组词】:定盘星。(4) 军官衣领上的徽记。【组词】:五星将军。(5) 形容夜间。【组词】:星行。星奔。(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组词】:星宿。(7) 像星一样排列,分散。【组词】:星星点点。(8) 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组词】:影星。歌星。(9) 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10) 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组词】:星术。星相(xiàng )。(11) 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云室、气泡室时发现有许多径迹从一点发出的现象。(12) 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饭店的等级标准。【组词】:星级。五星饭店。

基本含义

七颗星星,指北斗七星。

七星的意思

七星 [qī xīng]

1.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

2. 指北斗星。

3. 七个星形的黑子或饰物。

5. 古乐器名,属管乐。

七星 引证解释

⒈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月在胃,昏七星中。”
孙希旦 集解:“七星,南方朱鸟之第四宿。”

⒉ 指北斗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长老传言, 李冰 造七桥,上应七星。”
闻捷 《生活的赞歌·夜过玉门》:“我指着山顶的几点灯光,说它是永恒的北斗七星。”

⒊ 七个星形的黑子或饰物。

《晋书·桓温传》:“温 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
《宋史·舆服志三》:“冕版以龙鳞锦表,上缀玉为七星。”

⒋ 古乐器名,属管乐。

《通典·乐四》:“七星,不知谁所作,其长盈寻。”
《宋史·乐志四》:“大晟匏有三色:一曰七星,二曰九星,三曰闰餘,莫见古制。”


国语词典

七星 [qī xīng]

⒈ 北斗星,包括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天衡、开阳、摇光七星

⒉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的第四宿,有七颗星。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


七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勺池释义:又名“人大海”,“七星池”(在毕业生中流传),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处人工池塘,长约十米,宽约7米,成不规则椭圆形状。 略像一滴水形,中竖奇石,正面为赤色刻字“一勺池”,背面撰联:“吞吐三江水,怡然一勺池”。池底二十根左右矮状喷泉设施。
    • 2.
      七公释义:星官名。 属天市垣,共七星。《晋书·天文志上》:“七公七星,在招摇东,天之相也,三公之象也,主七政。”
    • 3.
      七星剑释义:古宝剑,有七星图纹。
    • 4.
      七星冠释义:道士所戴的帽子,上有七星图案。
    • 5.
      七星坛释义:道教用以祭祀北斗七星的台。
    • 6.
      七星岩释义:⒈岩洞名。 在 广西 桂林 市区东 七星山。又名 栖霞洞、碧虚岩。岩洞雄伟深邃,钟乳凝结,瑰丽多彩。隋、唐 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 张孝祥《游千山观》诗:“朝游 七星巖,莫上 千山观,东西两奇絶,势略岭海半。”贺敬之《放歌集·桂林山水歌》:“七星岩 去赴神仙会,招呼 刘三姐 呵打从天上回。”⒉山名。在 广东 肇庆市 北。七峰峻拔,山腰多洞窟及历代石刻,是著名的风景区。明 王圻《三才图会·七星岩考》:“七星巖,在 肇庆府 城北,其峰峋嶙葱鬱,森列苍布,如陨石丽地错落。”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七星岩》:“七星巖
    • 7.
      七星床释义:放置七星板的停尸床。
    • 8.
      七星车释义:灵车。明 魏禧 《金精行》:“ 长沙 铁甲屯 逕口 ,素带花旌动杨柳。玉驄斜驾七星车,路上行人尽回首。”参见“ 七星板 ”。
    • 9.
      三垣释义: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座。 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的合称。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天道·三垣》:“三垣: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三垣,四十七星。”明 张居正《宫殿记》:“﹝三大都﹞鸿图华构,鼎峙於南北,譬之三垣丽天,太乙之所更居也。”清 曹寅《黄河看月示子猷》诗:“阴森浚九地,晃朗排三垣。”
    • 10.
      上辅释义:⒈宰相的尊称。《元史·伯颜传》:“﹝ 至元 ﹞五年十月,詔为大丞相,加号元德上辅,赐七宝玉书龙虎金符,鐫刻如前。”⒉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 华州 上辅, 同州 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⒊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
    • 11.
      九曜释义:⒈指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文子·九守》:“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唐 韩偓《梦中作》诗:“九曜再新环北极,万方依旧祝南山。”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冲九曜,远映三臺。”⒉亦称“九执”。指梵历中的九星。梵历以九星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九星为:一、日曜(太阳),二、月曜(太阴),三、火曜(荧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岁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镇星),八、(黄旛星),九、计都(豹尾星)。九星与日时相随逐而不离,
    • 12.
      九英释义:⒈指九星。即北斗七星和辅佐二星。⒉蜡梅的一种。详“九英梅”。
    • 13.
      从魁释义: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别称。
    • 14.
      会府释义:⒈斗魁的别称。 指北斗七星中第一星至第四星。⒉尚书省之别称。⒊节度使之别称。⒋犹都会。
    • 15.
      八陛释义:八层台阶。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祭坛有八陛。《后汉书·祭祀志上》:“﹝ 建武 ﹞二年正月,初制郊兆於 雒阳 城南七里,依 鄗。采 元始 中故事。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后以“八陛”称祭神之坛。《隋书·音乐志》:“七星是仰,八陛有凭。”《宋书·乐志七》:“帝临中坛,神从八陛。”
    • 16.
      北斗释义: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 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和,除天权()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 17.
      叶诣释义: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神名。
    • 18.
      员官释义:⒈星名。 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七宿的第四宿。亦称“星宿”,凡七星。⒉北方水神名。
    • 19.
      坤罡释义:空中的北斗七星,寓意某行业的领路人、引跑者、带头人。
    • 20.
      外屏释义:⒈天子的门屏。屏,对着门的小墙,后称照壁。与内屏相对。⒉星名。属二十八宿的奎宿。即双鱼座七星。

七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勺池释义:又名“人大海”,“七星池”(在毕业生中流传),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处人工池塘,长约十米,宽约7米,成不规则椭圆形状。 略像一滴水形,中竖奇石,正面为赤色刻字“一勺池”,背面撰联:“吞吐三江水,怡然一勺池”。池底二十根左右矮状喷泉设施。
    • 2.
      七公释义:星官名。 属天市垣,共七星。《晋书·天文志上》:“七公七星,在招摇东,天之相也,三公之象也,主七政。”
    • 3.
      七星剑释义:古宝剑,有七星图纹。
    • 4.
      七星冠释义:道士所戴的帽子,上有七星图案。
    • 5.
      七星坛释义:道教用以祭祀北斗七星的台。
    • 6.
      七星岩释义:⒈岩洞名。 在 广西 桂林 市区东 七星山。又名 栖霞洞、碧虚岩。岩洞雄伟深邃,钟乳凝结,瑰丽多彩。隋、唐 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 张孝祥《游千山观》诗:“朝游 七星巖,莫上 千山观,东西两奇絶,势略岭海半。”贺敬之《放歌集·桂林山水歌》:“七星岩 去赴神仙会,招呼 刘三姐 呵打从天上回。”⒉山名。在 广东 肇庆市 北。七峰峻拔,山腰多洞窟及历代石刻,是著名的风景区。明 王圻《三才图会·七星岩考》:“七星巖,在 肇庆府 城北,其峰峋嶙葱鬱,森列苍布,如陨石丽地错落。”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七星岩》:“七星巖
    • 7.
      七星床释义:放置七星板的停尸床。
    • 8.
      七星车释义:灵车。明 魏禧 《金精行》:“ 长沙 铁甲屯 逕口 ,素带花旌动杨柳。玉驄斜驾七星车,路上行人尽回首。”参见“ 七星板 ”。
    • 9.
      三垣释义: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座。 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的合称。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天道·三垣》:“三垣: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三垣,四十七星。”明 张居正《宫殿记》:“﹝三大都﹞鸿图华构,鼎峙於南北,譬之三垣丽天,太乙之所更居也。”清 曹寅《黄河看月示子猷》诗:“阴森浚九地,晃朗排三垣。”
    • 10.
      上辅释义:⒈宰相的尊称。《元史·伯颜传》:“﹝ 至元 ﹞五年十月,詔为大丞相,加号元德上辅,赐七宝玉书龙虎金符,鐫刻如前。”⒉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 华州 上辅, 同州 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⒊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
    • 11.
      九曜释义:⒈指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文子·九守》:“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唐 韩偓《梦中作》诗:“九曜再新环北极,万方依旧祝南山。”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冲九曜,远映三臺。”⒉亦称“九执”。指梵历中的九星。梵历以九星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九星为:一、日曜(太阳),二、月曜(太阴),三、火曜(荧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岁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镇星),八、(黄旛星),九、计都(豹尾星)。九星与日时相随逐而不离,
    • 12.
      九英释义:⒈指九星。即北斗七星和辅佐二星。⒉蜡梅的一种。详“九英梅”。
    • 13.
      从魁释义: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别称。
    • 14.
      会府释义:⒈斗魁的别称。 指北斗七星中第一星至第四星。⒉尚书省之别称。⒊节度使之别称。⒋犹都会。
    • 15.
      八陛释义:八层台阶。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祭坛有八陛。《后汉书·祭祀志上》:“﹝ 建武 ﹞二年正月,初制郊兆於 雒阳 城南七里,依 鄗。采 元始 中故事。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后以“八陛”称祭神之坛。《隋书·音乐志》:“七星是仰,八陛有凭。”《宋书·乐志七》:“帝临中坛,神从八陛。”
    • 16.
      北斗释义: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 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和,除天权()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 17.
      叶诣释义: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神名。
    • 18.
      员官释义:⒈星名。 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七宿的第四宿。亦称“星宿”,凡七星。⒉北方水神名。
    • 19.
      坤罡释义:空中的北斗七星,寓意某行业的领路人、引跑者、带头人。
    • 20.
      外屏释义:⒈天子的门屏。屏,对着门的小墙,后称照壁。与内屏相对。⒉星名。属二十八宿的奎宿。即双鱼座七星。

七星造句

1.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我们一家人来到景色怡人的七星岩观光旅游。哇!快乐简直赛神仙!

2.晚上的北斗七星,像一个闪闪发亮的勺子。

3.文章贵在创新,屋如七星,人云亦云,是没有出息的。

4.万籟俱寂,大地已沉睡,七星山影在月色中更显孤傲。

5.漓江东岸的七星山像七朵滴翠芙蓉,亭亭玉立。

七星(qi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七星是什么意思 七星读音 怎么读 七星,拼音是qī xīng,七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七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