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教养 教养的意思
jiàoyǎng

教养

简体教养
繁体教養
拼音jiào yǎng
注音ㄐㄧㄠˋ ㄧ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yǎng,(1) 抚育,供给生活品。【组词】:养育。赡养。抚养。养家。(2) 饲养动物,培植花草。【组词】:养花。养殖。(3) 生育,生小孩儿。(4) 抚养的(非亲生的)。【组词】:养子。养父。养母。(5) 教育,训练。【组词】:培养。教养。(6) 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组词】: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7) 保护修补。【组词】:养路。

基本含义

教育和培养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教养的意思

教养 [jiào yǎng]

1. 教育培养。

教养子女。

[ train; educate; bring up; ]

2. 指一般文化、道德修养。

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 education; breeding; culture; upbringing; ]

教养 引证解释

⒈ 教育培养。

《东观汉记·马融传》:“马融 才高博洽,为通儒,教养诸生,常有数千。”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説平生。”
《茶香室续钞·明初抑南人重北人》引 明 彭时 《笔记》:“永乐 宣德 中,常选庶吉士,教养待用。”
梁斌 《红旗谱》四十:“我把你介绍给 江涛,他和你一样,也是在党的教养下长大的。”

⒉ 指文化品德的修养。

巴人 《点滴集·论人情》:“我碰到过一些长期参加革命战争的老战士,很有文化教养的。”
茅盾 《官舱里》:“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摸八字须的好姿势都表示了他的身分和教养。”


国语词典

教养 [jiào yǎng]

⒈ 教导培养。

《红楼梦·第一八回》:「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

教导 教化 教诲 教学 薰陶

⒉ 品德涵养。

如:「他是位有教养的青年。」


教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教学释义:⒈教书。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 2.
      修养释义:⒈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理论修养。文学修养。他是一个很有修养的艺术家。⒉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这人有修养,从不和人争吵。
    • 3.
      教导释义:教育指导:教导处。教导有方。
    • 4.
      素养释义:平日的修养:艺术素养。
    • 5.
      教诲释义:教训;教导:谆谆教诲。
    • 6.
      教化释义:教育感化。
    • 7.
      薰陶释义:熏染陶冶。比喻因为经常和某些人物或环境相接触,而使人在思想、性格、品德等方面受到好的影响。《宋史·道学传一·程颐》:“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薰陶成性。”《明史·黄巩传》:“可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杨沫《花蕊》:“就在这些美的感染、薰陶下,我仿佛年轻起来了。”

教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京大学释义:日本的综合性国立大学。1877年在东京由东京开成学校、东京医学院合并而成。1886年改称帝国大学。1897年又改名东京帝国大学。1947年改现名。设有教养、文学、教育、法学、经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药学十个学院。
    • 2.
      举止高雅释义:举止:行动;举动。高雅:高尚雅致。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举止高雅就是行为举动高尚雅致。
    • 3.
      亲权释义:亲权,是父母基于其身份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财产进行教养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 4.
      众术合修释义:道教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
    • 5.
      俗鄙释义:庸俗低下、缺乏教养的;粗鄙的。
    • 6.
      儿女之债释义:债:欠帐。 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的义务。
    • 7.
      儿女债释义: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的义务。
    • 8.
      养众释义:教养徒众。
    • 9.
      养徒释义:⒈教养弟子。⒉聚养徒众。
    • 10.
      养蒙释义:⒈谓以蒙昧自隐,修养正道。语本《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孔颖达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唐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明李东阳《重建首阳书院记》:“顾人才日盛,而籍额有定员,则养蒙蓄鋭以待天下之用者,虽多不厌。”⒉教养童蒙。
    • 11.
      内傅释义:在年幼的太子或诸侯身边,担负教养之责的保母。《西京杂记》卷一:“赵王 如意,年幼未能亲外傅,戚姬 使旧 赵王 内傅 赵媪 傅之。”
    • 12.
      凶祲释义:灾害。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立义冢》:“甚或年遭凶祲,疫癘大作,尸骸枕藉道路,填委沟壑,而臭彻地天者。”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完善之地已形觅食之艰,凶祲之区难免流离之祸。”
    • 13.
      劳教释义:劳动教养:劳教人员。
    • 14.
      千斤担释义:喻指重任。清 李渔《玉搔头·呼嵩》:“教他把千斤担好共肩,再休想偷閒息喘。”《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且喜你我二十年教养辛勤,今日功成圆满,此后这副承先启后的千斤担儿好不轻松爽快。”吉学霈《一面小白旗的风波》一:“社里的千斤担子就靠咱两个来担的呀,都怕碰着自己那还会行?”
    • 15.
      叠累释义:亦作“迭累”。积聚;累积。《汉书·王莽传上》:“是以三年之间,化行如神,嘉瑞叠累,岂非陛下知人之效,得贤之致哉!”郑观应《盛世危言·教养》:“太古之世浑浑噩噩,民生其间,穴居野处,饮血茹毛……迨世代叠累,而人民滋息,境内之物不足供,则必迁地就食,弋猎为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楔子:“由这种基层组织再迭累上去,大抵合数姓而为一宗,合数宗而为一族,合数族而为一大同盟。”
    • 16.
      吉壤释义:⒈旧指风水好的坟地。 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大峪山用舍》:“十七年十二月,章圣太后 崩。上忽下詔,迁 显陵 梓宫改葬於北。六飞亲閲,得吉壤於 天寿山 之大峪。”清 昭槤《啸亭杂录·亲定陵寝》:“后有善青乌者,视邱惊曰:‘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清史稿·礼志十一》:“自 世宗 亲营 泰陵 吉壤,工需动用内帑,并諭毋建石像,惜人力。”⒉犹良田沃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植桑榆》:“遥望其处,鬱鬱葱葱,翠云盘结,居然旺气所钟,不亦名区吉壤哉。”
    • 17.
      君子固穷释义: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 18.
      哺育释义:⒈喂养。⒉培育教养:高等学校是哺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 19.
      女师释义:⒈古代掌管教养贵族女子的女教师。 ⒉女子的楷模。⒊尼姑。
    • 20.
      妄行释义:⒈随便行动。《管子·制分》:“兵不呼儆,不苟聚,不妄行,不强进。”⒉指无一定方向的流动。《管子·度地》:“移则控,控则水妄行,水妄行则伤人。”⒊胡作非为。《管子·法法》:“国毋常经,则民妄行矣。”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桀 紂 皆圣王之后,骄溢妄行。”《汉书·杜钦传》:“﹝ 曲阳侯 根 ﹞知 赵昭仪 杀皇子,不輒白奏,反与 赵氏 比周,恣意妄行。”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若干分子又被太多的坏经验教养得聪明了,于是变性,知道在硬化的社会里,不妨妄行。”⒋犹妄加。鲁迅《热风·儿歌的“反

教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京大学释义:日本的综合性国立大学。1877年在东京由东京开成学校、东京医学院合并而成。1886年改称帝国大学。1897年又改名东京帝国大学。1947年改现名。设有教养、文学、教育、法学、经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药学十个学院。
    • 2.
      举止高雅释义:举止:行动;举动。高雅:高尚雅致。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举止高雅就是行为举动高尚雅致。
    • 3.
      亲权释义:亲权,是父母基于其身份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财产进行教养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 4.
      众术合修释义:道教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
    • 5.
      俗鄙释义:庸俗低下、缺乏教养的;粗鄙的。
    • 6.
      儿女之债释义:债:欠帐。 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的义务。
    • 7.
      儿女债释义: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的义务。
    • 8.
      养众释义:教养徒众。
    • 9.
      养徒释义:⒈教养弟子。⒉聚养徒众。
    • 10.
      养蒙释义:⒈谓以蒙昧自隐,修养正道。语本《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孔颖达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唐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明李东阳《重建首阳书院记》:“顾人才日盛,而籍额有定员,则养蒙蓄鋭以待天下之用者,虽多不厌。”⒉教养童蒙。
    • 11.
      内傅释义:在年幼的太子或诸侯身边,担负教养之责的保母。《西京杂记》卷一:“赵王 如意,年幼未能亲外傅,戚姬 使旧 赵王 内傅 赵媪 傅之。”
    • 12.
      凶祲释义:灾害。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立义冢》:“甚或年遭凶祲,疫癘大作,尸骸枕藉道路,填委沟壑,而臭彻地天者。”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完善之地已形觅食之艰,凶祲之区难免流离之祸。”
    • 13.
      劳教释义:劳动教养:劳教人员。
    • 14.
      千斤担释义:喻指重任。清 李渔《玉搔头·呼嵩》:“教他把千斤担好共肩,再休想偷閒息喘。”《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且喜你我二十年教养辛勤,今日功成圆满,此后这副承先启后的千斤担儿好不轻松爽快。”吉学霈《一面小白旗的风波》一:“社里的千斤担子就靠咱两个来担的呀,都怕碰着自己那还会行?”
    • 15.
      叠累释义:亦作“迭累”。积聚;累积。《汉书·王莽传上》:“是以三年之间,化行如神,嘉瑞叠累,岂非陛下知人之效,得贤之致哉!”郑观应《盛世危言·教养》:“太古之世浑浑噩噩,民生其间,穴居野处,饮血茹毛……迨世代叠累,而人民滋息,境内之物不足供,则必迁地就食,弋猎为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楔子:“由这种基层组织再迭累上去,大抵合数姓而为一宗,合数宗而为一族,合数族而为一大同盟。”
    • 16.
      吉壤释义:⒈旧指风水好的坟地。 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大峪山用舍》:“十七年十二月,章圣太后 崩。上忽下詔,迁 显陵 梓宫改葬於北。六飞亲閲,得吉壤於 天寿山 之大峪。”清 昭槤《啸亭杂录·亲定陵寝》:“后有善青乌者,视邱惊曰:‘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清史稿·礼志十一》:“自 世宗 亲营 泰陵 吉壤,工需动用内帑,并諭毋建石像,惜人力。”⒉犹良田沃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植桑榆》:“遥望其处,鬱鬱葱葱,翠云盘结,居然旺气所钟,不亦名区吉壤哉。”
    • 17.
      君子固穷释义: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 18.
      哺育释义:⒈喂养。⒉培育教养:高等学校是哺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 19.
      女师释义:⒈古代掌管教养贵族女子的女教师。 ⒉女子的楷模。⒊尼姑。
    • 20.
      妄行释义:⒈随便行动。《管子·制分》:“兵不呼儆,不苟聚,不妄行,不强进。”⒉指无一定方向的流动。《管子·度地》:“移则控,控则水妄行,水妄行则伤人。”⒊胡作非为。《管子·法法》:“国毋常经,则民妄行矣。”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桀 紂 皆圣王之后,骄溢妄行。”《汉书·杜钦传》:“﹝ 曲阳侯 根 ﹞知 赵昭仪 杀皇子,不輒白奏,反与 赵氏 比周,恣意妄行。”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若干分子又被太多的坏经验教养得聪明了,于是变性,知道在硬化的社会里,不妨妄行。”⒋犹妄加。鲁迅《热风·儿歌的“反

教养造句

1.经过三年劳动教养,他大有今是昨非之感。

2.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3.他家世好,教养好,说话彬彬有礼,风度翩翩。

4.她独自一人肩负起照顾老人、教养孩子的重担。

5.见微知著,小小的言行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与修为。

6.动辄发怒是放纵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7.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

8.人静止于心,心静自无痕。素质教养始于此。

9.用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我们认为体现父子间最好是作为一个过程的重复,体现表演,由性别教养话语形。

10.自身教养好是抵制他人无礼的最好保证。

11.他说话粗鲁,显得很没有教养

12.教养不是循规蹈矩,教养是标新立异,教养是学会创新。

13.教养不是手忙脚乱,教养是处乱不惊,教养是胸有成竹。

14.人家回复你那是出于礼貌。有教养的表现。

15.声音给人一种非常干净,非常醇厚的感觉。可以听得出来,这个人一定有非常良好的教养,而且年纪不大。

16.父母亲的教养之恩,刻骨铭心,我永志不忘。

17.经过三年劳动教养,他现在重新做人了,今昔对比之下,他大有今是昨非之感。

18.人缺少诚意、耐性、没教养和不耐烦的一面暴露无遗。

教养(jiaoy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教养是什么意思 教养读音 怎么读 教养,拼音是jiào yǎng,教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教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