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作 [huàn zuò]
1. 叫做,称做。
唤作 引证解释
⒈ 叫做,称做。
引唐 寒山 《诗》之二二四:“将他《儒行》篇,唤作贼盗律。”
宋 杨万里 《听雨》诗:“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茅盾 《子夜》一:“过了北 河南路 口的上海总商会以西的一段,俗名唤作‘ 铁马路 ’,是行驶内河的小火轮的汇集处。”
国语词典
唤作 [huàn zuò]
⒈ 当作、以为。
引宋·杨万里〈听雨〉诗:「昨夜茅簷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⒉ 称作、称为。
引《景德传灯录·卷二六·温州瑞鹿寺本先禅师》:「任你七通八达,于佛法中傥无个实见处,唤作干慧之徒。」
唤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麦释义:大麦、小麦。《宋书·武帝纪》:“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宋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三:“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清 钮琇《觚賸·广东月令》:“﹝正月,﹞二麦黄。”
- 2.
咤呀释义:张口貌。 《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如今箇箇口吒呀,问著乌龟唤作鳖。”
- 3.
基围释义:广东 靠近海的田地,为防御水患,在周围修筑堤围,称“基围”。《大马扁》第八回:“康有为 原籍 西樵 地方,有一条基围,唤作 桑园。那基围包围许多田亩相连,十三乡倒靠那 桑园围 防御水患。以前因西流水涨时,每致基围溃决,因此连年须大费修理。”
- 4.
推寅释义:相传是北魏皇室拓跋氏的祖先,鲜卑语中称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人为“推寅”,所以他们常常把自己的部落首领唤作推寅,相传共有两个推寅。
- 5.
梨花云释义:《墨庄漫录》卷六引 唐 王建《梦看梨花云歌》:“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
- 6.
白旃檀释义:即白檀香。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唐 白居易《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既无白旃檀,何以除热恼?”唐 寒山《诗》之九七:“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旃檀。”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檀香》:“白旃檀,气味辛温,无毒。”参见“白檀”。
- 7.
精穷释义:⒈精心钻研探求。 前蜀 杜光庭《天锡观告封章真人词》:“早受灵书,精穷纬候,鉤深索隐,藏往知来。”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陈子昂》:“后入乡校感悔,即於州东南 金华山观 读书,痛自修饰,精穷坟典。”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於《诗》《书》六艺之文,虽未精穷其义,然皆浅涉一过。”⒉贫穷得一无所有。明 谢谠《四喜记·寻乐江村》:“自家唤作渔翁,一身弄得精穷,有人问我缘故,只是饮酒三钟。”《红楼梦》第五三回:“再二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三百多户精穷的小人家,都
- 8.
识做释义:是粤语方言,读色(xig,阴入声)皂(zou,阳去声),有时把这口头禅唤作“识嘟,就是懂得“怎么做”的意思。
- 9.
赞善释义:官名。“赞善大夫”的省称。始置于 唐,在太子宫中掌侍从、讲授。设左右赞善大夫。唐 白居易《白牡丹》诗:“应似东宫 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八:“王参政 化基,兴国 二年,及第於 吕蒙正 牓,释褐授赞善。”《清史稿·职官志二》:“左、右赞善各二人。汉 员兼翰林院检讨衔。”清 时亦指宫中女官。《红楼梦》第四回:“除聘选妃嬪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参阅《通典·职官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