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日德 日德的意思

日德

简体日德
繁体
拼音rì dé
注音ㄖˋ ㄉ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ì,(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组词】: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组词】:日班。(3) 天,一昼夜。【组词】:多日不见。今日。日程。(4) 某一天。【组词】:纪念日。(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组词】:春日。往日。(7) 每天,一天一天地。【组词】:日记。日益。(8) 特指“日本国”。

dé,(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组词】: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2) 心意,信念。【组词】:一心一德。(3) 恩惠。【组词】: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4) 姓。

基本含义

指白天和黑夜,日夜交替,表示时间的概念。

日德的意思

日德 [rì dé]

1. 谓太阳照育万物的德性。旧时用以歌颂帝王之德。

日德 引证解释

⒈ 谓太阳照育万物的德性。旧时用以歌颂帝王之德。

《管子·四时》:“时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此谓日德。”
尹知章 注:“日以照育为德也。”
唐 陆贽 《东郊朝日赋》:“和气旁通,帝德与日德并远;清光相对,帝心与日心齐明。”
唐 袁司直 《寅宾出日赋》:“君德与日德俱远,道光与日光齐明。”


日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麦释义:北欧国家。 在波罗的海出北海处,包括日德兰半岛大部及西兰等岛屿。面积31万平方千米。人口520万(1994年)。首都哥本哈根。地势低平。温带海洋性气候。经济发达。猪肉和乳制品出口居世界前列。渔业也较重要。造船业驰名世界。
    • 2.
      北欧释义:指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和冰岛。包括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
    • 3.
      日耳曼人释义:约公元前5世纪起分布在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的一些部落。
    • 4.
      格尔尼卡释义:壁画。西班牙毕加索作于1937年。以当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袭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为题材,描绘了该镇被夷为平地,无辜居民被杀害的惨状。作品采用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低沉的调子,渲染悲剧性的气氛。
    • 5.
      波罗的海释义:欧洲北部的内海。 和大西洋之间隔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日德兰半岛。面积4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域。冬季封冻。
    • 6.
      盎格鲁撒克逊人释义:公元5世纪时,迁居英国不列颠的以盎格鲁和撒克逊为主的日耳曼人。这两个部落最早住在北欧日德兰半岛南部。[盎格鲁撒克逊,英Anglo-Saxon]
    • 7.
      第二次世界大战释义:1939— 1945年德、意、日法西斯为控制全世界而挑起的世界性战争。 也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先后有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早在大战全面爆发前,德、意、日已经先后发动了一系列 局部性的侵略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 国先后侵占了欧洲的许多国家。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同年12月7日,日 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1942年1月,苏、中、美、英等26 个
    • 8.
      降诞释义:诞生。 唐 元稹《贺降诞日德音状》:“右,臣等伏奉今月日敕书,以降诞之辰,奉迎皇太后宫中上寿。”清 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一》:“太祖高皇帝 以 天历 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降诞于 钟离。”
日德是什么意思 日德读音 怎么读 日德,拼音是rì dé,日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日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