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i cài,(1)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称“采邑”。
nà,(1) 收入,放进。【组词】:出纳。藏污纳垢。(2) 接受。【组词】:采纳。笑纳。纳谏。(3) 享受。【组词】:纳福。纳凉。(4) 缴付。【组词】:纳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组词】:纳鞋底。(6) 姓。
1. 采取接纳。
例采纳群众建议。
他很固执,是不会轻易采纳别人意见的。
英[accept; adopt;]
⒈ 接纳;接受。
引《后汉书·郎顗传》:“宜採纳良臣,以助圣化。”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今来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便废此言。惟陛下察臣诚心,少加採纳。”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一折:“採纳贤良,选用忠良。”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记载之著,发始於謡谚……及文教大进,政体日崇,凡兹之类,非官司所採纳,不得列於国史,篇籍於焉散失。”
采用;接受。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
《新唐书·张公谨传》:“数言时政得失, 太宗 多所采纳。”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武庙 数游幸晏朝,公上疏请復常朝之规,退则躬览章奏,以总权纲,亦颇见采纳。”
⒈ 接受他人的意见。
引《后汉书·卷三〇下·郎?传》:「宜采纳良臣,以助圣化。」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采纳贤良,选用忠良。」
近接纳 采取 采用
1.我们学习上要敢于兼收并蓄采纳众长。
2.他力排众议,采纳了张扬的建议。
3.他平素绝不采纳别人意见,凡事独断独行,难免一败涂地。
4.他委曲求全地放弃自己的主张,采纳了对方的意见。
5.第三种人没有采纳批评的诚意,只是巧言令色。
6.小明说,只要言之成理,老师就一定会采纳我们的建议。
7.中国政府充分采纳各民主党派的建议。
8.工厂采纳了爸爸的合理化建议。
9.这项指控没有证据,法庭不予采纳。
10.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只是一孔之见,不足采纳。
11.你这个不识好歹的家伙,我这么好的回答也不采纳。
12.嗯,你好,很乐意为您说一句。我俊俏的外表不以为然,我的魅力是无坚不摧的。希望满意及时采纳就行了。
13.您修改过后的书稿已经被采纳,并转发给了出版商。届时您将收到校样。
14.可以的,只要是买家付款给了官方,你发货后,买家确认收货,钱款自动到你的微信。望采纳。
15.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老师,善待亲戚朋友,并且和陌生人保持距离,但是不管是谁,只要说的对都应该采纳。
16.他说要离婚是以退为进,希望你服一下软。给不给他一个台阶下那就有你决定了。求采纳。
17.亲,女孩子不理我伤情的话。我想了一个,请采纳。
18.你的问题我已经有答案了,采纳了,马上给你发答案给你,一定信誉。
19.就是客套话,陪着新亲吃好喝好,倒水让烟,没别的说到,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20.这么真心的出谋划策,希望能得到您的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