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四渎 四渎的意思

四渎

简体四渎
繁体四瀆
拼音sì dú
注音ㄙˋ ㄉ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ì,(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组词】: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dú dòu, ◎ 古同“窦”,洞。

基本含义

四个河流交汇的地方,引申为指四个方面或四个方向。

四渎的意思

四渎 [sì dú]

1. 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

3. 星名。属井宿,共四星,在麒麟座内。

四渎 引证解释

⒈ 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的合称。

《尔雅·释水》:“江、河、淮、济 为四瀆。四瀆者,发原注海者也。”
《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瀆视诸侯。”
《史记·殷本纪》:“东为 江,北为 济,西为 河,南为 淮,四瀆已修,万民乃有居。”

⒉ 星名。属井宿,共四星,在麒麟座内。

《晋书·天文志上》:“东井南垣之东四星曰四瀆, 江 河 淮 济 之精也。”


国语词典

四渎 [sì dú]

⒈ 古代江、淮、河、济诸水的总称。见《尔雅·释水》。江、淮、河、济古时皆独流入海,今淮夺于运河,济夺于黄河,四渎仅存其二。


四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华夏九州释义:九州,又名赤县神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自战国以来即成为古代中国地理范围的代称。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贡》可能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而周代没有徐州和梁州。其代指的地理范围在汉代以后民国以前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个地理范围约略相当于汉地。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其范围一直稳定至1912年才发生变化。
    • 2.
      坤仪释义:⒈大地。 ⒉仪表。相术家以地上的五岳、四渎比喻人的五官及脸上各部位,故称人的容貌仪表为“坤仪”。⒊犹母仪。多以称颂帝后,言为天下母亲之表率。
    • 3.
      岳渎释义:亦作“岳瀆”。 五岳和四渎的并称。
    • 4.
      河宗释义:⒈古代以黄河为四渎之宗,因称黄河为“河宗”。亦借指黄河中流一带。⒉指黄河的水神。即河伯。
    • 5.
      河济释义:亦作“河泲”。黄河 与 济水 的并称。与 长江、淮河 合称四渎。
    • 6.
      豆笾释义: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书·武成》:“丁未,祀于 周 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蔡沉 集传:“豆,木豆;籩,竹豆。祭器也。”唐 包佶《祀雨师乐章·迎神》:“惟馨展礼,爰列豆籩。”明 李东阳《郊坛分献再得四渎》诗:“羽衣道士通仪节,白髮牺人説豆籩。”清 戴名世《敕授承德郎刘公墓志铭》:“生典型,死豆籩;葬同穴,有贤媛;固其藏,千万年。”
    • 7.
      通渎释义:犹四渎。泛指河流。
    • 8.
      龙图释义:⒈即河图。汉 应劭《风俗通·山泽·四渎》:“河 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卦起龙图,文因鸟迹。”唐 张九龄《龙池圣德颂》:“浩浩洪水,包山襄陵,舜 亦命 禹,夏氏 以兴,龙图龟书,二王是膺。”⒉借指神授的君权。南朝 梁 江淹《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表》:“故 丹陵 之君,款金泥而谢贤;嬀墟 之后,眷龙图而惭德。”唐 张说《大和舞》诗:“龙图友及,骏命恭膺。”参见“河图”。⒊天子的雄图。唐 薛克构《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龙图冠胥陆,凤驾指云亭。”⒋指皇帝的玺印。唐

四渎(sid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四渎是什么意思 四渎读音 怎么读 四渎,拼音是sì dú,四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四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