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人 [xiōng rén]
1. 恶人,凶残的人。
凶人 引证解释
⒈ 恶人;凶恶之人。
引《书·泰誓中》:“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史记·五帝本纪》:“舜 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兵之胜负,实在赏罚,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
恶人,凶残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兇人 侯景,遂殄邦家。”
《水浒传》第一〇五回:“那伙兇人,投奔西去。”
国语词典
凶人 [xiōng rén]
⒈ 恶人、坏人。
引《左传·昭公二年》:「作凶事为凶人,不助天其助凶人乎?」
凶人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凶徒释义:⒈恶人;坏人。南朝 梁 任昉《进梁公爵为王诏》:“本朝危切,樊邓 遐远,凶徒盘据,水陆相望。”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理儒 道:‘那不是甚么少爷师爷,是两个闹事伤人的凶徒。’”⒉凶恶的暴徒。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凡厥兇徒,谁不歼扑。”唐 柳宗元《古东门行》诗:“兇徒侧耳潜愜心,悍臣破胆皆杜口。”《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徐爷 在 徐 家生长,已熟知这班兇徒杀人劫财,非止一事。”清 张维屏《
- 2.
奸人释义:⒈亦作“奸人”。亦作“姧人”。邪恶、狡诈的人。⒉犹奸夫。指通奸的男子。⒊奸细;探子。
- 3.
恶徒释义:非善良之辈。
- 4.
暴徒释义:用强暴手段迫害别人、扰乱社会秩序的坏人。
- 5.
坏人释义:品质恶劣的人;做坏事的人。
- 6.
恶人释义:品质恶劣的人;心肠恶毒的人:恶人先告状。
- 7.
歹徒释义:歹人;坏人。
凶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吉释义:⒈不善。《书·盘庚中》:“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孔 传:“不善不道谓凶人。”⒉不吉利。《左传·僖公四年》:“初 晋献公 欲以 驪姬 为夫人,卜之,不吉。”《史记·伍子胥传》:“随 人卜与王於 吴,不吉。”巴金《将军集·月夜》:“阿李 也很激动,他感到了一个不吉的预兆。”
- 2.
不祥人释义:⒈不吉利的人。《左传·成公二年》:“子反 欲取之(夏姬)。巫臣 曰:‘是不祥人也。是夭 子蛮,杀 御叔,弑 灵侯,戮 夏南,出 孔、仪、丧 陈国,何不祥如是?’”清 刘大櫆《钱节妇传赞》:“方其诈报孝则已死,乃所谓不祥人矣。”⒉凶人。《宋书·武帝纪下》:“若大臣中任要,宜有爪牙以备不祥人者,可以臺见队给之。”
- 3.
凶言释义:谓凶人之言,凶邪之说。
- 4.
协比释义:⒈勾结;依附。 《书·盘庚下》:“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孔 传:“汝勿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陆德明 释文:“比,毗志反。”《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而宦官 黄皓 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 阎宇 与 皓 协比。”《旧唐书·李渤张仲方等传论》:“南纪(李汉)有良史才,足以自立,而协比权幸,颠沛终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丁谓 与 雷允恭 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⒉谓与人和睦、融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杨伯峻 注:“《诗·小雅·正月》句
- 5.
台府释义:⒈御史府。 《宋书·武帝纪下》:“﹝ 永初 元年﹞秋七月丁亥,原放刼贼餘口没在臺府者,诸流徙家并听还本土。”《旧唐书·李渤传》:“如妄诉无理,本罪外加一等。準敕告密人付金吾留身待进止。今欲留身后牒臺府,冀止絶凶人。”⒉指中央政府机构。《南齐书·王晏传》:“论荐党附,徧满臺府。”明 李东阳《寿岂堂歌》:“当年弟子数百人,三十年来半臺府。”
- 6.
宾门释义:⒈客厅。 ⒉语本《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孔传:“四方诸侯来朝者,舜宾迎之,皆有美德,无凶人。”后因以“宾门”指荐引贤才的机构。⒊果名。槟榔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槟榔》。
- 7.
排门释义:⒈推门。南朝 梁 何逊《七召》:“於是整容投刺,屣履排门。”《金史·陈规传》:“将帅……及率之应敌,在途则前后乱行,顿次则排门择屋,恐逼小民,恣其求索。”⒉挨家逐户。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名为情愿,其实抑配,或举县勾集,或排门抄札。”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水浒传》第一○三回:“城中坊厢里正,逐一排门搜捉凶人 王庆。”⒊一种可装可卸的铺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我店里的排门,是天亮就开,卸下来倚在街上的。”郁达夫《出奔》:“豆腐店的
- 8.
木场释义:⒈堆放木材的场地。《新唐书·王叔文传》:“刘闢 来为 韦皋 求 三川,吾生平不识 闢,便欲前执吾手,非凶人邪?扫木场将斩之,而 执 谊 持不可。”⒉元 代掌收发营造宫殿所用木材的机构。《元史·百官志六》:“木场,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掌受给营造宫殿材木。至元 四年,置南东二木场。十七年併为一场。”
- 9.
记言释义:记录言论。 《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南朝 梁 沉约《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唐 刘知几《史通·曲笔》:“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记言省曰字例》:“凡记言用‘曰’,此通例也;然古书中多有不用‘曰’字者。”
- 10.
驻锡释义: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故称僧人住止为驻锡。唐 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大师﹞遂驻锡卓菴,名其地曰 龟洋 焉。”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诗僧 齐己 驻锡 巴陵,欲吟一诗,竟未得意。”清 钱泳《履园丛话·祥异·锡杖御盗》:“康熙 中,諦辉和尚 驻锡 灵隐寺,一夕,忽呼侍者曰:‘取吾锡杖横山门间,今夜有凶人来,当慎之。’”《人民日报》28:“我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和尚当年驻锡的 白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