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农时 农时的意思
nóngshí

农时

简体农时
繁体農時
拼音nóng shí
注音ㄋㄨㄥˊ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óng,(1)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组词】:务农。农业。农田。农产。农垦。农家。农忙。农民。农妇。农奴。(2) 种庄稼的人。【组词】:贫农。菜农。谷贱伤农。(3) 姓。

shí,(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组词】:时间。时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组词】:时代。古时。(3) 泛指一段时间。【组词】:时光。时令。时分。(4) 现在的,当前的。【组词】:当时。时下。时务。时宜。(5) 常常。【组词】:时常。学而时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组词】:时序。四时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组词】:时钟。时差(chā)。(9) 某一时刻。【组词】:按时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组词】:时而。时阴时晴。(11) 机会。【组词】:时机。待时而动。(12) 姓。

基本含义

农时是指农业生产中的时节、季节。它是农民根据气候变化和作物生长的特点,进行农事活动的时间安排。

农时的意思

农时 [nóng shí]

1. 在农业生产中,每种农作物都有一定的农耕季节和一定的耕作时间。

[farming season;]

农时 引证解释

⒈ 适宜于从事耕种、收获的时节。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穀不可胜食也。”
《汉书·东方朔传》:“故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彊国富人也。”
宋 梅尧臣 《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诗:“殷勤胜菖叶,重叠为农时。”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海隅苍生咸奉正朔,将见农时以正,四序调匀,天行不息,悠久无疆。”


国语词典

农时 [nóng shí]

⒈ 适合从事农作物耕种、收获等农务的时节。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农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夺农时释义: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同“不违农时”。
    • 2.
      不夺时释义:不失农时。
    • 3.
      不违农时释义:《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指不耽误农事季节。
    • 4.
      作事不时释义:不时:不合时宜。 做事违背农时。泛指不合时宜。
    • 5.
      农时释义:农业生产中,配合季节气候,每种作物都有一定的耕作时间,称为农时:不误农时。
    • 6.
      农期释义:农时。
    • 7.
      务时释义:谓及时耕作,不误农时。
    • 8.
      土实释义:土地上的出产;土产。 《逸周书·程典》:“度其高下,利其陂沟,爱其农时,脩其等列,务其土实。”《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楚 亦不竞,寡君尽其土实,重之以宗器,以受 齐 盟。”杜预 注:“土实,土地所有。”宋 曾巩《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效其土实,五岁三至。”《清史稿·礼志十》:“凡贡物,各将其土实,非土产者勿进。”
    • 9.
      宽农释义:放宽农政,顺应农时。
    • 10.
      干色释义:⒈犹犯颜。 色,指对方的脸色。《汉书·叙传下》:“建平 质直,犯上干色。”⒉谓追逐女色。《太平广记》卷四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苏琼》:“一人年出二十,未婚对,然目不干色,曾无秽行。”⒊古代于立春日出春牛示农时以劝耕,春牛毛色以十干所属颜色配成干色。如太岁在甲子,甲属木,东方青色,青色为干色;又如日干为丙子,丙属火,南方赤色,赤色为干色。余类推。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而今世遂有春牛造毛色之法,以岁干色为头,支色为身,纳音色为腹。立春日干色为角、耳、尾,支色为脛,纳音色为蹄。”
    • 11.
      抢种释义:不违农时地突击种植作物。
    • 12.
      敬授人时释义: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亦作“敬授民时”。
    • 13.
      敬授民时释义: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 14.
      望杏瞻榆释义:望、瞻:看。看着杏花开,看着榆钱落。比喻按耕作,不误农时。
    • 15.
      杏花菖叶释义:花:开花;叶:长叶。杏树开花,菖蒲长叶的时候。指耕种的最好时期。后用以比喻不违农时,及时耕种,必多收获。
    • 16.
      民时释义:犹农时。
    • 17.
      游猎释义:⒈出游打猎。 《晏子春秋·谏下八》:“春夏起役且游猎,夺民农时,国家空虚,不可。”汉 扬雄《羽猎赋》:“立君臣之节,崇圣贤之业,未遑苑囿之丽,游猎之靡也。”《南史·宋纪上·武帝》:“三年二月乙卯,帝託游猎,与 无忌、凭之、咏之 ……等,集义徒凡二十七人,愿从者百餘人。”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即印 汉 至 唐 画像,但唯取其可见当时风俗者,如游猎,卤簿,宴饮之类。”⒉驰逐打猎。宋 秦观《马上口占》之二:“田家往往事游猎,追逐狐兔相号呼。”《中国民间故事选·罕黧猫和梅花鹿》:“打这以后,他就孤身单骑驰骋
    • 18.
      老君释义:中国道教对老子的神化称呼,又称太上老君。多种道教经典对老子有各种神化说法,大致说老子以道为身,无形无名,生于天地之先,住于太清仙境,长存不灭,常分身化形降生人间,为历代帝王之师,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大成子,祝融时为广成子。
    • 19.
      蚕事起本释义:《汉书·食货志》:“品种优良的五谷和布帛两类物资,是养育人民的根本,都兴起在神农时代。”《易·系辞》:神农氏死后,黄帝、帝尧、帝舜接着兴起,他们通晓改善器物的方法;不断革新器用,使人民乐于使用,不觉厌烦。
    • 20.
      要月释义:是农时重要的月令。

农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夺农时释义: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同“不违农时”。
    • 2.
      不夺时释义:不失农时。
    • 3.
      不违农时释义:《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指不耽误农事季节。
    • 4.
      作事不时释义:不时:不合时宜。 做事违背农时。泛指不合时宜。
    • 5.
      农时释义:农业生产中,配合季节气候,每种作物都有一定的耕作时间,称为农时:不误农时。
    • 6.
      农期释义:农时。
    • 7.
      务时释义:谓及时耕作,不误农时。
    • 8.
      土实释义:土地上的出产;土产。 《逸周书·程典》:“度其高下,利其陂沟,爱其农时,脩其等列,务其土实。”《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楚 亦不竞,寡君尽其土实,重之以宗器,以受 齐 盟。”杜预 注:“土实,土地所有。”宋 曾巩《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效其土实,五岁三至。”《清史稿·礼志十》:“凡贡物,各将其土实,非土产者勿进。”
    • 9.
      宽农释义:放宽农政,顺应农时。
    • 10.
      干色释义:⒈犹犯颜。 色,指对方的脸色。《汉书·叙传下》:“建平 质直,犯上干色。”⒉谓追逐女色。《太平广记》卷四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苏琼》:“一人年出二十,未婚对,然目不干色,曾无秽行。”⒊古代于立春日出春牛示农时以劝耕,春牛毛色以十干所属颜色配成干色。如太岁在甲子,甲属木,东方青色,青色为干色;又如日干为丙子,丙属火,南方赤色,赤色为干色。余类推。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而今世遂有春牛造毛色之法,以岁干色为头,支色为身,纳音色为腹。立春日干色为角、耳、尾,支色为脛,纳音色为蹄。”
    • 11.
      抢种释义:不违农时地突击种植作物。
    • 12.
      敬授人时释义: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亦作“敬授民时”。
    • 13.
      敬授民时释义: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 14.
      望杏瞻榆释义:望、瞻:看。看着杏花开,看着榆钱落。比喻按耕作,不误农时。
    • 15.
      杏花菖叶释义:花:开花;叶:长叶。杏树开花,菖蒲长叶的时候。指耕种的最好时期。后用以比喻不违农时,及时耕种,必多收获。
    • 16.
      民时释义:犹农时。
    • 17.
      游猎释义:⒈出游打猎。 《晏子春秋·谏下八》:“春夏起役且游猎,夺民农时,国家空虚,不可。”汉 扬雄《羽猎赋》:“立君臣之节,崇圣贤之业,未遑苑囿之丽,游猎之靡也。”《南史·宋纪上·武帝》:“三年二月乙卯,帝託游猎,与 无忌、凭之、咏之 ……等,集义徒凡二十七人,愿从者百餘人。”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即印 汉 至 唐 画像,但唯取其可见当时风俗者,如游猎,卤簿,宴饮之类。”⒉驰逐打猎。宋 秦观《马上口占》之二:“田家往往事游猎,追逐狐兔相号呼。”《中国民间故事选·罕黧猫和梅花鹿》:“打这以后,他就孤身单骑驰骋
    • 18.
      老君释义:中国道教对老子的神化称呼,又称太上老君。多种道教经典对老子有各种神化说法,大致说老子以道为身,无形无名,生于天地之先,住于太清仙境,长存不灭,常分身化形降生人间,为历代帝王之师,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大成子,祝融时为广成子。
    • 19.
      蚕事起本释义:《汉书·食货志》:“品种优良的五谷和布帛两类物资,是养育人民的根本,都兴起在神农时代。”《易·系辞》:神农氏死后,黄帝、帝尧、帝舜接着兴起,他们通晓改善器物的方法;不断革新器用,使人民乐于使用,不觉厌烦。
    • 20.
      要月释义:是农时重要的月令。

农时造句

1.在农村工作,各级领导安排各项活动时,都要注意不违农时,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2.不违农时,减少误工,也十分重要。

3.孟子说,不违农时,粮食就吃不完。

4.农家因地制宜,不违农时

5.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

6.为了不违农时,部队官兵利用假日帮助我们抢种玉米。

农时(nong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农时是什么意思 农时读音 怎么读 农时,拼音是nóng shí,农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农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