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农事 农事的意思
nóngshì

农事

简体农事
繁体農事
拼音nóng shì
注音ㄋㄨㄥˊ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óng,(1)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组词】:务农。农业。农田。农产。农垦。农家。农忙。农民。农妇。农奴。(2) 种庄稼的人。【组词】:贫农。菜农。谷贱伤农。(3) 姓。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基本含义

[释义]
(名)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构成]
偏正式:农(事
[例句]
农事繁忙。(作主语)

农事的意思

农事 [nóng shì]

1. 农业生产的各项活动。

[farm work;]

农事 引证解释

⒈ 指耕耘、收获、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
《左传·襄公七年》:“郊祀 后稷 以祈农事也。”
唐 元稹 《竞舟》诗:“一时讙呼罢,三月农事休。”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假令自春至秋,入贡不絶,皆役民,岂不妨农事?”

⒉ 指村庄。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孤舟防盗,故须宿依农畔。”


国语词典

农事 [nóng shì]

⒈ 农业生产时耕种、收获等事。

《汉书·卷五·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稼穑 庄稼


农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庄稼释义:田地里生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 2.
      稼穑释义:耕种收获。泛指农业劳动。穑(sè):收割谷物。

农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十二候释义: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它是根据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说明节气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十二候纵説万类不齐,那礼家记事者,何以就敢毅然断为‘爵入大水为蛤’哉?此格物之所以难也。”按,七十二候之说,最初见于《逸周书》、《吕氏春秋》十二纪,汉 儒列于《礼记·月令》,又见于《淮南子·时则训》,《魏书》始入《律历志》。但各书所举月令物候互有出入,即 唐 王冰 注《素问》所引《吕氏春秋》七十二候,亦与今本《吕氏春秋》及历中所载
    • 2.
      不违农时释义:《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指不耽误农事季节。
    • 3.
      东作释义:⒈谓春耕。 《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孔 传:“岁起於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唐 李白《赠从弟冽》诗:“日出布穀鸣,田家拥锄犂。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清 朱彝尊《御试省耕诗二十韵》:“西畴一以望,东作此时偕。”⒉泛指农事。汉 蔡邕《考城县颂》:“劝兹穡民,东作是营,农桑之业,为国之经。”宋 陆游《岳池农家》诗:“农家农家乐復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⒊指春季作物。《魏书·世祖纪上》:“去春小旱,东作不茂。”清 方文《枞川对雪有怀》诗:“农家东作有丰兆,客子西
    • 4.
      九农释义:泛指各种农事活动。
    • 5.
      九扈释义:⒈相传为 少皞 时主管农事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按,《尔雅·释鸟》扈作“鳸”,《说文》引作“九雇”,本是农桑候鸟,借以作农事官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嘉田畯之匪懈,勤致賚于九扈。”薛综 注:“九扈,农正,知田事;扈,正也。”清 钱维城《定远山行即事抒怀》诗:“安得九扈官农师,赤坟白壤泽毕陂。”⒉鸟名。唐 柳宗元《春怀故园》诗:“九扈鸣已晚,楚 乡农事春。”
    • 6.
      二十四节气释义:根据太阳在 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合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的变化和农事季节,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已用来指导农业生 产。
    • 7.
      二月初二释义:二月初二,旧称土地诞辰。 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大家食油煎年糕,称“撑腰糕”,以示即将开始农事,需强健身体之意。海宁一带称此日为“萝卜生日”。农历二月初二,中国民间传说,每逢这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这天又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 8.
      五稼释义:五谷。晋 杜预《论水利疏》:“今者水灾,东南特剧,非但五稼不收,居业并损。”《魏书·天象志三》:“岁主农事,火星以乱气干之,五稼旱伤之象也。”宋 司马光《乞免永兴军路苗役钱札子》:“加之今年亢旱,五稼不熟,人户流移者,已闻不少。”清 曾国藩《复陈右铭太守书》:“膏腴地亩,舍五稼而种罌粟。”
    • 9.
      八蜡释义:周 代每年农事完毕,于建亥之月(十二月)举行的祭祀名称。《礼记·郊特牲》:“八蜡以记四方,四方不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郑玄 注:“四方,四方有祭也。其方穀不熟,则不通於蜡焉,使民谨於用财。蜡有八者:先嗇一也,司嗇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孔颖达 疏:“言蜡祭八神,因以明记四方之国,记其有丰稔有凶荒之异也。”按,八蜡之神诸家解说不一。三国 魏 王肃 分猫虎为二,而去昆虫;宋 陈祥道 则去昆虫而增百种;吕大临 则去先啬、昆虫而增百种,又分猫虎为二。见 钱大昕《潜研
    • 10.
      八蜡神释义:八蜡,为 周 代有关农事的祭名。后民间附会为驱除虫害、捍灾御患之神。其神为谁说法不一。清 袁枚《新齐谐·鬼多变苍蝇》:“虫鱼皆八蜡神所管,只须向 刘猛 将军处烧香求祷,便可无恙。”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八蜡庙,即将军祠,由来久矣。直省郡邑皆有 刘猛 将军祠,畿辅、齐 鲁 之间,祀之尤谨,究不知为何神。据《畿辅通志》引《灵异録》云,将军姓 刘,名 承忠,元 末指挥,驱蝗保稼,列郡祀之。余按《怡庵杂録》载 宋 景定 四年三月八日,封扬威侯,并载制勅,则神乃南渡名将 刘錡 也。生则敌愾效忠,死而捍灾御患
    • 11.
      农事释义: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工作:农事繁忙。
    • 12.
      农功释义:农事。 《左传·襄公十七年》:“宋 皇国父 为大宰,为 平公 筑臺,妨於农收。子罕 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汉 晁错《论贵粟疏》:“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荍中怪》:“长山 安翁 者,性喜操农功。”
    • 13.
      农务释义:农事。
    • 14.
      农历释义:⒈阴阳历的一种,是我国的传统历法,通常所说的阴历即指农历。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24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60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夏历。也叫旧历。⒉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 15.
      农师释义:⒈周代官名。即上士。⒉古代掌管农事的官。
    • 16.
      农忙释义:指春、夏、秋三季农事繁忙的时节。
    • 17.
      农情释义:⒈犹农事。 唐 郑谷《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山川应物候,皋壤起农情。”⒉农业生产的情况。萧军《一幅画》:“王文书 作着往县里报的农情表。”
    • 18.
      农扈释义:亦作“农鳸”。古时各种农官的总称。语本《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春扈鳻鶞,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宵扈嘖嘖,桑扈窃脂,老扈鷃鷃。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后亦借指农事。唐 宋之问《龙门应制》诗:“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唐 陈子昂《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唐 李白《古风》之四八:“但求 蓬岛 药,岂思农鳸春。”
    • 19.
      农收释义:⒈农作物的收获。《左传·襄公十七年》:“宋 皇国父 为大宰,为 平公 筑臺,妨於农收。”杜预 注:“周 十一月,今九月,收歛时。”唐 元稹《茅舍》诗:“农收次邑居,先室后臺榭。”唐 胡曾《射熊馆》诗:“汉帝 荒唐不解忧,大夸畋猎废农收。”⒉谓农事终了。南朝 梁 何逊《七召·佃游》:“岁晚农收,时閒务隙。”
    • 20.
      农政释义:⒈指农官。⒉有关农业的政策、法令、制度等。⒊犹农事。

农事(nong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农事是什么意思 农事读音 怎么读 农事,拼音是nóng shì,农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农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