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适释义:⒈一度贡举或推荐。汉 刘向《说苑·修文》:“诸侯三年一贡士,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尊贤,三适谓之有功。”《汉书·武帝纪》作“壹适”。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适,得其人。”⒉一种快意之事。《北齐书·邢子才传》:“有书甚多,而不甚讎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⒊一往。《宋史·公主传·神宗十女》:“徐国长公主 岁时简嬉游,十年间,惟一适 西池 而已。”⒋一概适合。《朱子语类》卷三:“原思 之辞常禄,使其苟有餘,则分诸邻里乡党者,凡取予一适
- 2.
三行释义:⒈祝酒三次。汉 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华乎?”《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酒若三行,便宜严驾。”《宋史·乐志十三》:“醆斝三行,盛仪斯举。”⒉三种德行。《周礼·地官·师氏》:“﹝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⒊春秋 时用战车作战,晋文公 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国 为抵御狄族,在上、中、下“三军”之外增设三支步兵,称“三行”,即中行、右行、左行。以配合原上、中、下的三军战车作战,两者合称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
- 3.
下贤释义:屈己以尊贤。
- 4.
二十五老释义: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 汉 刘向《说苑·尊贤》:“介子推 行年十五而相 荆。仲尼 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 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 汤 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 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唐 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虽无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 钱少阳。”
- 5.
出夫释义:⒈抽出人或被派出去作临时性的修建、运输等事的伕役。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不知怎么搞的,连 暖水屯 的人谁该做甲长,谁该出钱、出伕,都得听他的话。”吕剧《李二嫂改嫁》第六场:“张小六 出伕走了好几个月,也许她忘了 张六 爱上了俺。”⒉被逐出的赘婿。汉 刘向《说苑·尊贤》:“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朝歌 之屠佐也,棘津 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 周,九十而封 齐。”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出夫》:“《説苑》云,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按:娶妻故有出妇,赘壻则有出夫。太公汲 人,避 紂 于 东海,为赘壻,
- 6.
孝行释义:孝敬父母的德行。《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后汉书·独行传·刘茂》:“﹝ 茂 ﹞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於乡里。”宋 苏轼《县榜》:“牛酒以礼高年,粟帛以旌孝行。”明 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议郎 蔡邕,篤於孝行,富贵不足以解忧,甘旨常关於想念。虽违素志,竟遂佳名,委职居丧,厥声尤著。”
- 7.
市征释义:市场税收。汉 刘向《说苑·尊贤》:“赵简子 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尚可谓不好士乎?’”《文献通考·征榷二》:“令诸州知州、通判官、兵马都监、县令所掌盐麴及市征、地课等并亲临之。”《宋史·扈蒙传》:“稍迁左补闕,掌 大名 市征。”
- 8.
康衢歌释义:相传 春秋 齐 宁戚 饲牛,击牛角而歌于康衢,辞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桓公 奇其歌,命后车载回,任以国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汉 刘向《说苑·尊贤》。歌辞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后因以“康衢歌”喻指贤才不遇而发之悲歌。
- 9.
庸勋释义:⒈酬赏有功的人。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庸勋、亲亲、暱近、尊贤,德之大者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天子裂土班爵,所以庸勋也。”⒉功勋。《后汉书·王允传》:“方欲列其庸勋,请加爵赏,而以奉事不当,当肆大戮。”《周书·晋荡公护传》:“未効庸勋,先居上将。”
- 10.
待放释义:古谓人臣有罪辞职等待放逐。 《公羊传·宣公元年》:“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何休 注:“古者刑不上大夫……刑之则恐误刑贤者。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属,故有罪放之而已。所以尊贤者之类也。三年者,古者疑狱,三年而后断。”汉 王逸《楚辞·东方朔<七谏>序》:“古者,人臣三諫不从,退而待放。”《魏书·慕容契传》:“高祖 曰:‘古有待放之臣,亦有离俗之士,卿等自审不胜贪心者,听辞位归第。’”
- 11.
惕然释义:⒈惶恐貌。《晏子春秋·杂上九》:“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 闻之,不待时而入见 景公,公汗出惕然。”汉 刘向《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 齐,齐王 闻之,惕然而恐。”宋 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 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入洞。”⒉忧虑貌。唐 元稹《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六军守卫於空宫,百吏宴安於私室,忝为臣子,谁不惕然。”宋 陆游《岁暮感怀》诗:“长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明 无名氏《四贤记·义劝》:“
- 12.
惛乱释义:⒈亦作“惽乱”。昏乱。《晏子春秋·问下二八》:“上惛乱,德义不行,而邪辟朋党,贤人不用。”汉 刘向《说苑·尊贤》:“国家惛乱而良臣见。”《史记·吕太后本纪》:“今皇帝病久不已,迺失惑惽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⒉纷乱。《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二》:“七年,燕 鲁 分争,百姓惽乱。”
- 13.
执贽释义:犹执挚。汉 刘向《说苑·尊贤》:“周公 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贄所师者十二人。”《明史·冯恩传》:“出劳两广总督 王守仁,遂执贄为弟子。”章炳麟《箴新党论》:“然执贄上官,以师生相称者,其丑又甚于座主。”
- 14.
燥湿释义:⒈干燥和潮湿。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高诱 注:“燥谓阳炎,溼谓雨露。”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清 谭嗣同《与沉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则涨,秋冬则缩,寒暑燥湿使然也。”⒉指日常生活起居。《汉书·丙吉传》:“吉 即时病,輒使臣 尊 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劝 权 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饗赐之日,可人
- 15.
燥溼释义:⒈干燥和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高诱 注:“燥谓阳炎,溼谓雨露。”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清 谭嗣同《与沉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则涨,秋冬则缩,寒暑燥湿使然也。”⒉指日常生活起居。《汉书·丙吉传》:“吉 即时病,輒使臣 尊 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劝 权 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饗赐之日,可人人
- 16.
纤瑕释义:微小的瑕疵。 比喻事物的小毛病或人的小过失。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北齐 刘昼《新论·妄瑕》:“是以 荆 岫之玉,必含纤瑕;驪龙之珠,亦有微纇。”唐 韩愈《月蚀》诗:“并光全耀归我月,盲眼镜浄无纤瑕。”清 赵翼《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他年青史传,粹然无纤瑕。”
- 17.
置醴释义:西汉 楚元王 刘交 敬礼 申公、白生、穆生 等。 穆生 不嗜酒,每有宴集,楚元王 皆特为 穆生 置醴。醴,甜酒。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后以“置醴”为崇道尊贤的典实。唐 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晚年务置醴,门引 申 白 宾。”
- 18.
考功释义:⒈父之功业。《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朱熹 集注:“此问 禹 能纂代 鮌 之遗业,而成父功。”⒉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汉书·谷永传》:“治天下者尊贤考功则治,简贤违功则乱。”章炳麟《訄书·学变》:“法家之教,任贤考功。”⒊泛指考核工作成效。汉 王符《潜夫论·考绩》:“是故大人不考功,则子孙惰而家破穷。”⒋官名。三国 魏 尚书有考功定课二曹,隋 置考功郎,属吏部,掌官吏考课之事,历代因之,清 末废。唐 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权公 既相,君以嫌自列,改尚书考功员外郎,復史馆职。”《
- 19.
自诬释义:⒈自行承认妄加于己的不实之词。《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晋 干宝《搜神记》卷二十:“﹝ 庞企 ﹞坐事繫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赵高 治 斯,榜掠千餘,不胜痛,自诬服。”⒉自欺。《韩诗外传》卷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内不自诬,外不诬人,以是尊贤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儒者也。”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宋 张载《正蒙·乾称》:“失於声,繆迷其四体,
- 20.
虚筵释义:犹虚席,空着座位等候。表示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