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得 一得的意思
de

一得

简体一得
繁体
拼音yī de
注音ㄧ ㄉ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dé de děi,(1) 获取,接受。【组词】: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2) 适合。【组词】: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3) 满意。【组词】:得意。扬扬自得。(4) 完成,实现。【组词】: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例句】:不得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1) 必须,须要。【组词】:可得注意。(2) 极舒服,极适意。【例句】: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组词】:要不得。拿得起来。(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组词】:跑得快。香得很。

基本含义

指得到一样东西或一种情况,对自己有利。

一得的意思

一得 [yī de]

1. 一点收获。得,收获、心得,名词。《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虑,思考。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清·刘开《问说》

[minor success;]

一得 引证解释

⒈ 一点可取之处;一点长处。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后用以谦称自己的意见或心得。 宋 苏轼 《湖州谢上表》:“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金亮南侵》:“臣有愚虑,请殫一得。”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我愿意把‘愚者’的‘一得’贡献给诸位同学。”

⒉ 尽得,全得。

《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於天下,民无不足,无不瞻者。”
郑玄 注:“五事得则民足。”
孙希旦 集解:“一得,犹言尽得也。”

⒊ 得到一件或一个。

《汉书·鲍宣传》:“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叔向 之母, 申 氏之子,非不能一得,然不能常也。”

⒋ 一旦得以,一旦能够。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一得把臂入林,桂巾垂枝,携酒登巘,舒席平山,道素志,论旧款,访丹法,语玄书,斯亦乐矣。”


国语词典

一得 [yī de]

⒈ 形容所获甚少,谦称自己的一点心得。参见「千虑一得」条。

《汉书·卷三四·韩信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一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得释义:所得极少。 多用作谦辞。称自己见解肤浅或成绩微小:一得之见。一得之功。
    • 2.
      一得之功释义:一点点成绩:不要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要永远谦虚谨慎。
    • 3.
      一得之愚释义:谦辞。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一点见解。《史记·淮阴侯列传》:“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4.
      侪伦释义:⒈朋辈。汉 王充《论衡·自纪》:“建武 三年,充 生。为小儿,与儕伦遨戏,不好狎侮。”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是故儕伦则念之矣,独立战始,且垂七旬,智者竭虑,勇士效命,而吾儕庶士,坐观其成,儻不尽一得之愚,殆自放于国民之外。”⒉相比并的人。清 龚自珍《汉朝儒生行》:“汉 家庙食果何人?未必 卫、霍 无儕伦。”
    • 5.
      千虑一失释义: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疏漏的地方。参看〖千虑一得〗。
    • 6.
      千虑一得释义:《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后以“千虑一得”指在许许多多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是想得对的。常用作谦辞。
    • 7.
      同进释义:⒈同时前进;一同前进。《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俭 坚守,钦 在外为游兵”裴松之 注引 毌丘俭 文钦 等表曰:“贼退过 东关,坐自起众,三征同进,丧众败绩,歷年军实,一旦而尽。”⒉谓同求进取者。唐 罗隐《谗书·答贺兰友书》:“僕少而羇窘,自出山二十年,所向推沮,未尝有一得幸於人,故同进者忌僕之名,同志者忌僕之道。”宋 曾巩《上齐工部书》:“来此者数日矣,欲请於门下,未敢进也。有同进 章适 来言曰:‘进也!执事礼以竢士,明以伸法令之疑,适 也寓籍於此,既往而受赐矣。’”
    • 8.
      小九九释义:⒈乘法口诀,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五一十等。 也叫九九歌。⒉比喻心中的算计:事情怎么搞,他心中已有个小九九。
    • 9.
      小货释义:小宗货物。常指商店、洋行等的雇员乘经营之便自贩的货物。《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他做小司客的时候,极其停当,每年聚几两银子,先带小货,后来就弄窝子。”《发财秘诀》第十回:“我去年才荐他做一个洋布式拉夫,他一得了这件事,白手空拳的先就做了两票小货,居然叫他赚了一千多。”
    • 10.
      巢倾卵破释义: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 11.
      巢倾卵覆释义: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 12.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释义:聪明的人,对问题虽久经考虑,也有可能出差错。《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13.
      睽违释义:⒈差错;背违。唐 颜师古《上<汉书注>序》:“顾召幽仄,俾竭芻蕘。匡正睽违,激扬鬱滞。”唐 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诗:“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但感事睽违,非言官好恶。”⒉分隔;离别。南朝 梁 何逊《仰赠从兄兴宁置南》诗:“一朝异言宴,万里就睽违。”唐 李朝威《柳毅传》:“洎 钱塘 季父论亲不从,遂至睽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明 叶盛《水东日记·刘三吾与陈南宾书》:“暮年以来,每一得姻家书,輒兴骨肉睽违之感,友朋相继凋谢之痛。”《文明小史》第一回:“这番因事进京,恰好遇着 柳知府 放
    • 14.
      笞棰释义:亦作“笞棰”。亦作“笞捶”。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清 顾炎武《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 15.
      笞箠释义:亦作“笞棰”。亦作“笞捶”。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清 顾炎武《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 16.
      获民释义:谓得民心。 《左传·昭公三年》:“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汉 焦赣《易林·萃之姤》:“种一得十,日益有息,仁政获民,四国亲睦。”
    • 17.
      覰觎释义:亦作“覷覦”。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清 钱泳《履园丛话·臆论·无学》:“功名富贵,未到手时,望之如在天上,一得手后,亦不过尔尔。然从此便生出无数波折,无数覷覦。”清 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收藏书画是雅事,原似云烟过眼,可以过而不留,若一贪恋,便生覷覦之心,变雅而为俗矣。”
    • 18.
      隅墟释义:《荀子·解蔽》:“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 曲知之人,观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海者,拘於虚也。”王先谦 集解:“《释文》云:‘虚,本亦作墟。’《广雅》:‘墟,凥也。’(凥,古‘居’字)。”后因以“隅墟”指片面的见解,一得之见。
    • 19.
      预防针释义:预防某种传染病的针剂。比喻对人的事先忠告,以免犯错误。叶蔚林《蓝口的木兰溪》:“‘盘书记,我有什么差错吗?’‘你自己知道,我是给你打预防针。’”《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他一得意便又忘了形……开口闭口又是‘我老板’,为这,公司领异曾不止一次地给他打过预防针。”
    • 20.
      黾黾孳孳释义:形容勤勉。清 阮元《畴人传·王锡阐下》:“年齿渐迈,气血早衰,聪明不及于前时,而黽黽孳孳,几有一得,不自知其智力之不逮也。”

一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得释义:所得极少。 多用作谦辞。称自己见解肤浅或成绩微小:一得之见。一得之功。
    • 2.
      一得之功释义:一点点成绩:不要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要永远谦虚谨慎。
    • 3.
      一得之愚释义:谦辞。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一点见解。《史记·淮阴侯列传》:“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4.
      侪伦释义:⒈朋辈。汉 王充《论衡·自纪》:“建武 三年,充 生。为小儿,与儕伦遨戏,不好狎侮。”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是故儕伦则念之矣,独立战始,且垂七旬,智者竭虑,勇士效命,而吾儕庶士,坐观其成,儻不尽一得之愚,殆自放于国民之外。”⒉相比并的人。清 龚自珍《汉朝儒生行》:“汉 家庙食果何人?未必 卫、霍 无儕伦。”
    • 5.
      千虑一失释义: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疏漏的地方。参看〖千虑一得〗。
    • 6.
      千虑一得释义:《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后以“千虑一得”指在许许多多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是想得对的。常用作谦辞。
    • 7.
      同进释义:⒈同时前进;一同前进。《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俭 坚守,钦 在外为游兵”裴松之 注引 毌丘俭 文钦 等表曰:“贼退过 东关,坐自起众,三征同进,丧众败绩,歷年军实,一旦而尽。”⒉谓同求进取者。唐 罗隐《谗书·答贺兰友书》:“僕少而羇窘,自出山二十年,所向推沮,未尝有一得幸於人,故同进者忌僕之名,同志者忌僕之道。”宋 曾巩《上齐工部书》:“来此者数日矣,欲请於门下,未敢进也。有同进 章适 来言曰:‘进也!执事礼以竢士,明以伸法令之疑,适 也寓籍於此,既往而受赐矣。’”
    • 8.
      小九九释义:⒈乘法口诀,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五一十等。 也叫九九歌。⒉比喻心中的算计:事情怎么搞,他心中已有个小九九。
    • 9.
      小货释义:小宗货物。常指商店、洋行等的雇员乘经营之便自贩的货物。《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他做小司客的时候,极其停当,每年聚几两银子,先带小货,后来就弄窝子。”《发财秘诀》第十回:“我去年才荐他做一个洋布式拉夫,他一得了这件事,白手空拳的先就做了两票小货,居然叫他赚了一千多。”
    • 10.
      巢倾卵破释义: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 11.
      巢倾卵覆释义: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 12.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释义:聪明的人,对问题虽久经考虑,也有可能出差错。《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13.
      睽违释义:⒈差错;背违。唐 颜师古《上<汉书注>序》:“顾召幽仄,俾竭芻蕘。匡正睽违,激扬鬱滞。”唐 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诗:“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但感事睽违,非言官好恶。”⒉分隔;离别。南朝 梁 何逊《仰赠从兄兴宁置南》诗:“一朝异言宴,万里就睽违。”唐 李朝威《柳毅传》:“洎 钱塘 季父论亲不从,遂至睽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明 叶盛《水东日记·刘三吾与陈南宾书》:“暮年以来,每一得姻家书,輒兴骨肉睽违之感,友朋相继凋谢之痛。”《文明小史》第一回:“这番因事进京,恰好遇着 柳知府 放
    • 14.
      笞棰释义:亦作“笞棰”。亦作“笞捶”。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清 顾炎武《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 15.
      笞箠释义:亦作“笞棰”。亦作“笞捶”。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清 顾炎武《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 16.
      获民释义:谓得民心。 《左传·昭公三年》:“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汉 焦赣《易林·萃之姤》:“种一得十,日益有息,仁政获民,四国亲睦。”
    • 17.
      覰觎释义:亦作“覷覦”。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清 钱泳《履园丛话·臆论·无学》:“功名富贵,未到手时,望之如在天上,一得手后,亦不过尔尔。然从此便生出无数波折,无数覷覦。”清 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收藏书画是雅事,原似云烟过眼,可以过而不留,若一贪恋,便生覷覦之心,变雅而为俗矣。”
    • 18.
      隅墟释义:《荀子·解蔽》:“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 曲知之人,观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庄子·秋水》:“井鼃不可以语海者,拘於虚也。”王先谦 集解:“《释文》云:‘虚,本亦作墟。’《广雅》:‘墟,凥也。’(凥,古‘居’字)。”后因以“隅墟”指片面的见解,一得之见。
    • 19.
      预防针释义:预防某种传染病的针剂。比喻对人的事先忠告,以免犯错误。叶蔚林《蓝口的木兰溪》:“‘盘书记,我有什么差错吗?’‘你自己知道,我是给你打预防针。’”《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他一得意便又忘了形……开口闭口又是‘我老板’,为这,公司领异曾不止一次地给他打过预防针。”
    • 20.
      黾黾孳孳释义:形容勤勉。清 阮元《畴人传·王锡阐下》:“年齿渐迈,气血早衰,聪明不及于前时,而黽黽孳孳,几有一得,不自知其智力之不逮也。”

一得造句

1.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一得之功,一技之长,或许正是别人之短。

2.我所讲的,不过是一得之愚,还望大家指正。

3.这是我对本文的一得之见,很不全面,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只供参考。

4.傻瓜有时也可一言中的。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5.我们的东西,只当作引玉之砖,千虑之一得

6.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经过再三考虑,终于想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来。

7.她只要有个什么想法,用不着说出来,他就心领神会了,这真是一得之愚两心相通!

8.我们在学习上不能满足于一得之功,要不断进取。

9.在这次学校召开的运动会上,我只是一得之功,取得了铅球第一名的成绩。

10.对这个问题,我是外行,刚才的话仅供参考,所谓千虑一得

11.我们不应该鄙视那些千虑一得的好意见。

12.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听听那些千虑一得的好建议。

13.这个方案是千虑一得的成果。

14.这个建议,只是千虑一得,仅供各位领导决策时参考。

15.愚者可以给智者忠告。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6.傻瓜也能给聪明人出点子。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7.他这个人,稍一得志,就肆意妄为,成了当地有名的赌徒。

18.共产党员,就应该襟怀坦白,不计较个人的一得一失。

19.我刚才的建议只是愚者一得,仅作参考,敬请与会代表批评指正。

20.我亦当年学空寂,一得无心便休息。

一得(yid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一得是什么意思 一得读音 怎么读 一得,拼音是yī de,一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