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唤起 唤起的意思
huàn

唤起

简体唤起
繁体喚起
拼音huàn qǐ
注音ㄏㄨㄢˋ ㄑ一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àn, ◎ 呼叫,喊。【组词】:唤起。唤醒。叫唤。召唤。呼唤。

qǐ,(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组词】:起床。起立。起居。起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组词】:起身。起运。起跑。(3) 开始。【组词】: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4) 拔出,取出。【组词】:起锚。起获。(5) 领取(凭证)。【组词】:起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组词】:起伏。起劲。起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组词】: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8) 长出。【组词】:起痱子。(9) 拟定。【组词】:起草。(10) 建造,建立。【组词】:起房子。白手起家。(11) 群,组,批。【例句】:一起(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组词】:一起案件。(13) 自,从。【例句】:起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想起。掀起。兴(xīng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组词】:唱起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组词】: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基本含义

唤醒、引起、激发

唤起的意思

唤起 [huàn qǐ]

1. 把某人从睡梦中叫起。

跑到冒着火焰的房子里唤起了这位老人。

[ arouse; call; ]

2. 激起回忆、联想。

这个地方唤起了人们对更幸福的年代的回忆。

[ evoke; ]

唤起 引证解释

⒈ 叫醒。

唐 杜甫 《秋日夔州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
宋 苏轼 《有美堂暴雨》诗:“唤起謫仙泉洒面,倒倾鮫室泻琼瑰。”
宋 陆游 《细雨》诗:“美睡常嫌鶯唤起,清愁却要酒阑回。”

⒉ 引申为使之觉醒奋起。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 下红旗乱。”

⒊ 触动;激发。

巴金 《春》一:“打动她的心,唤起她的热情的处所却也很多。”

⒋ 鸟名。参见“报春鸟”。

唐 韩愈 《赠同游》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洪兴祖 注:“唤起、催归,二禽名也……催归,子规也;唤起,声如人络丝,员转清亮,偏於春晓鸣,江南谓之春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伯劳》:“古有催明之鸟,名唤起者,盖即此也。”


国语词典

唤起 [huàn qǐ]

⒈ 唤醒叫起。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唤起搔头急,扶起几屐穿。」宋·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引申为使之觉醒奋起。


唤起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唤醒释义:⒈叫醒:他把我从睡梦中唤醒。⒉使醒悟:唤醒民众。
    • 2.
      激起释义:刺激,激发。
    • 3.
      号召释义: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事):响应号召。 号召全市青年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唤起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催眠释义:对人或动物用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唤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众雏释义:⒈亦作“眾鶵”。众多幼小的鸟。汉 祢衡《鹦鹉赋》:“匪餘年之足惜,慜众雏之无知。”三国 魏 曹植《鹦鹉赋》:“岂余身之足惜,怜众鶵之未飞。”⒉借指诸稚子。唐 权德舆《中书送敕赐斋馔戏酬》诗:“遥知大宫膳,应与众雏嬉。”唐 杜甫《彭衙行》:“众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飱。”
    • 2.
      使唤释义:⒈叫人替自己做事:孩子大了,使唤不动了。⒉使用(工具、牲口等):新式农具使唤起来很得劲儿。这匹马不听生人使唤。
    • 3.
      信鼓释义:佛教礼忏时击鼓以唤起虔敬信仰之心,故称此鼓为信鼓。
    • 4.
      入情入境释义:情境,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象、场景和环境;二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象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入情入境:就是指进入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融汇到所描述的事物中。
    • 5.
      净化说释义: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
    • 6.
      唤起释义:⒈号召使奋起:唤起民众。⒉引起(注意、回忆等):这封信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 7.
      啓瞶振聋释义: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清 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瞶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説。”清 秋瑾《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仗粲花莲舌,启瞶振聋。唤起大千姊妹,一听五更鐘。”
    • 8.
      啼明释义:鸡啼叫报晓。萧红《生死场》十二:“我这些年来,都是养鸡,如今连个鸡毛也不能留,连个‘啼明’的公鸡也不让留下。”高玉宝《高玉宝》第九章:“周扒皮 这一啼明不要紧,笼里鸡叫唤起来,全屯的鸡也都叫唤起来。”
    • 9.
      大地艺术释义:也叫地景艺术。 现代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于欧美兴起。在自然环境中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唤起人们 重返大地的冲动和拯救环境的热情。代表人物有史密森、克里斯托等。
    • 10.
      春唤释义:鸟名。唤起的别名。又名报春鸟。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韩愈》:“唤起,声如络纬,圆转清亮,偏鸣于春晓,江 南谓之春唤。”
    • 11.
      民众释义:人民大众:唤起民众。
    • 12.
      翡翠水种释义: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 13.
      良知释义:良心:良知未泯。唤起良知。
    • 14.
      衆雏释义:⒈众多幼小的鸟。 汉 祢衡《鹦鹉赋》:“匪餘年之足惜,慜众雏之无知。”三国 魏 曹植《鹦鹉赋》:“岂余身之足惜,怜众鶵之未飞。”⒉借指诸稚子。唐 权德舆《中书送敕赐斋馔戏酬》诗:“遥知大宫膳,应与众雏嬉。”唐 杜甫《彭衙行》:“众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飱。”
    • 15.
      赪桐释义:落叶灌木。叶大花艳,色红如火,可供观赏。又名贞桐花、百日红、状元红。宋 陆游《思政堂东轩偶题》诗:“唤起十年 闽 岭梦,赬桐花畔见红蕉。”自注:“赬桐,嘉州 谓之百日红。”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海桐》﹝集解﹞引 陈翥《桐谱》:“赬桐,身青,叶圆大而长。高三四尺,便有花成朶而繁,红色如火,为夏秋荣观。”
    • 16.
      龙乡释义:⒈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产鸣鸡。《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律谷 罢煖,龙乡 輟晓。”李善 注:“《陈留风俗传》曰:允吾县 者,宋、陈、楚 地,故 梁国 寧陵 种龙乡 也,出鸣鸡。”后因以指鸡。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龙乡思其晓照,象驾乏其流通。”宋 惠洪《资国寺春晓》诗:“龙乡戒晓月空斜,唤起清圆响络车。”⒉指边塞之地。唐 乔知之《从军行》:“鸳綺裁易成,龙乡信难见。”参见“龙城”。

唤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众雏释义:⒈亦作“眾鶵”。众多幼小的鸟。汉 祢衡《鹦鹉赋》:“匪餘年之足惜,慜众雏之无知。”三国 魏 曹植《鹦鹉赋》:“岂余身之足惜,怜众鶵之未飞。”⒉借指诸稚子。唐 权德舆《中书送敕赐斋馔戏酬》诗:“遥知大宫膳,应与众雏嬉。”唐 杜甫《彭衙行》:“众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飱。”
    • 2.
      使唤释义:⒈叫人替自己做事:孩子大了,使唤不动了。⒉使用(工具、牲口等):新式农具使唤起来很得劲儿。这匹马不听生人使唤。
    • 3.
      信鼓释义:佛教礼忏时击鼓以唤起虔敬信仰之心,故称此鼓为信鼓。
    • 4.
      入情入境释义:情境,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象、场景和环境;二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象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入情入境:就是指进入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融汇到所描述的事物中。
    • 5.
      净化说释义: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
    • 6.
      唤起释义:⒈号召使奋起:唤起民众。⒉引起(注意、回忆等):这封信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 7.
      啓瞶振聋释义: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清 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瞶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説。”清 秋瑾《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仗粲花莲舌,启瞶振聋。唤起大千姊妹,一听五更鐘。”
    • 8.
      啼明释义:鸡啼叫报晓。萧红《生死场》十二:“我这些年来,都是养鸡,如今连个鸡毛也不能留,连个‘啼明’的公鸡也不让留下。”高玉宝《高玉宝》第九章:“周扒皮 这一啼明不要紧,笼里鸡叫唤起来,全屯的鸡也都叫唤起来。”
    • 9.
      大地艺术释义:也叫地景艺术。 现代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于欧美兴起。在自然环境中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唤起人们 重返大地的冲动和拯救环境的热情。代表人物有史密森、克里斯托等。
    • 10.
      春唤释义:鸟名。唤起的别名。又名报春鸟。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韩愈》:“唤起,声如络纬,圆转清亮,偏鸣于春晓,江 南谓之春唤。”
    • 11.
      民众释义:人民大众:唤起民众。
    • 12.
      翡翠水种释义: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 13.
      良知释义:良心:良知未泯。唤起良知。
    • 14.
      衆雏释义:⒈众多幼小的鸟。 汉 祢衡《鹦鹉赋》:“匪餘年之足惜,慜众雏之无知。”三国 魏 曹植《鹦鹉赋》:“岂余身之足惜,怜众鶵之未飞。”⒉借指诸稚子。唐 权德舆《中书送敕赐斋馔戏酬》诗:“遥知大宫膳,应与众雏嬉。”唐 杜甫《彭衙行》:“众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飱。”
    • 15.
      赪桐释义:落叶灌木。叶大花艳,色红如火,可供观赏。又名贞桐花、百日红、状元红。宋 陆游《思政堂东轩偶题》诗:“唤起十年 闽 岭梦,赬桐花畔见红蕉。”自注:“赬桐,嘉州 谓之百日红。”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海桐》﹝集解﹞引 陈翥《桐谱》:“赬桐,身青,叶圆大而长。高三四尺,便有花成朶而繁,红色如火,为夏秋荣观。”
    • 16.
      龙乡释义:⒈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产鸣鸡。《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律谷 罢煖,龙乡 輟晓。”李善 注:“《陈留风俗传》曰:允吾县 者,宋、陈、楚 地,故 梁国 寧陵 种龙乡 也,出鸣鸡。”后因以指鸡。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龙乡思其晓照,象驾乏其流通。”宋 惠洪《资国寺春晓》诗:“龙乡戒晓月空斜,唤起清圆响络车。”⒉指边塞之地。唐 乔知之《从军行》:“鸳綺裁易成,龙乡信难见。”参见“龙城”。

唤起造句

1.前的风景固然跟旧时一样,只是这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一样不给我唤起一段痛苦的回忆?

2.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3.这些传闻尽管扑朔迷离,却唤起了我的希望。

4.友谊像蝴蝶,我们嬉笑追逐,唤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5.友谊如蝴蝶,我们嬉笑追逐,唤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6.木棉花的豪迈、热烈仿佛又引燃心中那种久违的激情,唤起人们对木棉树肃然起敬的情怀。绽放在春天里的木棉花,它像是明亮的灯塔,指引着芸芸众生。

7.梅花,一个娇小、美丽的小生命。你那小巧玲珑,带有微微清香的身躯,使人感到心情十分舒畅,心中不禁唤起那难以追寻的欢快旋律。

8.春天的风,像一曲清新脱俗的乐曲,携带着希望唤起了沉睡的生命。

9.友谊是蝴蝶,我们嬉笑追逐,唤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友谊是蜜糖,我们一同品尝,甜蜜一滴滴渗入心田;友谊是音符,我们共同谱写,奏成一曲曲美妙的乐曲。

10.友情是蝴蝶,我们嬉笑追逐,唤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友情是蜜糖,我们一同品尝,甜蜜一滴滴渗入心田;友情是音符,我们共同谱写,奏成一曲曲美妙的乐曲。

11.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12.友情如蝴蝶,我们嬉笑追逐,唤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友情如蜜糖,我们一同品尝,甜蜜一滴滴渗入心田。友情如音符,我们共同谱写,奏成一曲曲美妙的乐曲。

13.孙中山先生曾提出“唤起民众”的口号。

14.这件破旧的军装唤起了妈妈对往日的回忆。

15.同志们的温暖,唤起了她重新生活的勇气。

16.这张老照片唤起了妈妈对往事的回忆。

17.月圆时轻唤起难言的惆怅。

18.雄壮的歌声唤起了战士们的斗志。

19.巧设悬念,可以勾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唤起读者对故事中人物命运的热切关注。

20.诉诸高尚的动机,唤起美好的心情。

唤起(huanq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唤起是什么意思 唤起读音 怎么读 唤起,拼音是huàn qǐ,唤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唤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