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侵 大侵的意思
qīn

大侵

简体大侵
繁体
拼音dà qīn
注音ㄉㄚˋ ㄑ一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qīn,(1) (敌人)进入境内,(外来的或有害的事物)进入内部。【组词】:侵害。侵吞。侵略。侵染。侵蚀。(2) 渐近。【组词】:侵晨。侵晓。侵早(破晓,天刚亮)。(3) 古代称荒年。【例句】:五谷不生,谓之大侵。

基本含义

大规模入侵或侵略

大侵的意思

大侵 [dà qīn]

1. 亦作“大祲”。

3. 严重歉收,大饥荒。

大侵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大祲”。严重歉收,大饥荒。

《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谓之大侵。”
范宁 注:“侵,伤。”
杨士勋 疏:“大侵者,大饥之异名。”
唐 柳宗元 《贞符》:“岁丁大侵,人以有年。”
元 龚辙 《逃荒别》诗序:“丁未大祲,殍殣蔽野。”


国语词典

大侵 [dà qīn]

⒈ 作物不熟,粮食歉收。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大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廪释义:旧时为防荒年而设置的粮仓。 唐 柳宗元《贞符》:“乡为义廪,歛发谨飭,岁丁大侵,人以有年。”《宋史·理宗纪三》:“温、台、处 三郡大水,詔发丰储仓米并各州义廪振之。”
    • 2.
      兼味释义:两种以上的菜肴。《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谓之大侵。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汉 桓宽《盐铁论·刺复》:“衣不重彩,食不兼味。”唐 杜甫《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明 何景明《查城十五夜对月》诗:“小市无兼味,邻家酒亦慳。”
    • 3.
      大侵释义:亦作“大祲”。严重歉收,大饥荒。《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谓之大侵。”范宁 注:“侵,伤。”杨士勋 疏:“大侵者,大饥之异名。”唐 柳宗元《贞符》:“岁丁大侵,人以有年。”元 龚辙《逃荒别》诗序:“丁未大祲,殍殣蔽野。”
    • 4.
      大祲释义:见“大侵”。
    • 5.
      木实释义:⒈树木的果实。《战国策·秦策三》:“《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鲍彪 注:“实,木子。”《晋书·隐逸传·郭文》:“区种菽麦,採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唐 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公与同官 范阳 卢巽 潜遁于 陆浑山,食木实、饮泉水者二年。”《元史·儒学传·黄泽》:“经岁大侵,家人采木实草根以疗饥。”⒉枳椇子的别名。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木实。”

大侵(daq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侵是什么意思 大侵读音 怎么读 大侵,拼音是dà qīn,大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