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 [yáng zǐ jiāng]
1. 长江古时又称扬子江,此处指长江入海处一段。
例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英[the Yangzi River;]
扬子江 引证解释
⒈ 长江 在今 仪徵、扬州 一带,古称“扬子江”,也写作“杨子江”。因 扬子津 而得名。近代外国人常通称 长江 为 扬子江。参见“杨子津”。
国语词典
扬子江 [yáng zǐ jiāng]
⒈ 河川名:(1) 长江在江都至镇江之间的一段,古称为「扬子江」。因其地古有扬子津,有扬子县,因而得名。也称为「京江」。(2) 今西人通称长江为「扬子江」,遂为长江的别名。参见「长江」条。
扬子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淮释义:⒈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 《宋史·地理志一》:“高宗 苍黄渡 江,驻蹕 吴会,中原、陕右 尽入於 金,东画长 淮,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元 吴莱《风雨渡扬子江》诗:“三楚 畸民类鱼鱉,两淮 大将犹熊虎。”⒉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明 王鏊《震泽长语·食货》
- 2.
中泠释义:泉名。在今 江苏 镇江市 西北 金山 下的 长江 中。相传其水烹茶最佳,有“天下第一泉”之称。今江岸沙涨,泉已没沙中。宋 苏轼《游金山寺》诗:“中泠 南畔石盘陁,古来出没随涛波。”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扬子江 有 中泠 水,为天下点茶第一。”明 高启《煮雪斋为贡文学赋禁言茶》:“一甌细啜真天味,却笑 中泠 妄得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北固 云頽,中泠 泉咽,潮声怒吼 石头城。”
- 3.
北固释义:山名。固,也写作“顾”。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东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南朝 梁武帝 曾登此山,谓可为 京口 壮观,改曰“北顾”。参阅《世说新语·言语》“荀中郎 在 京口,登 北 固 望海云”刘孝标 注引《南徐州记》、《南史·临川静忠王宏传》。元 萨都剌《偕曹克明登北固楼》诗:“江南 三月万花柳,北固山 头一回首,东风吹緑 扬子江,灧灧红波泻春酒。”
- 4.
南汇嘴释义:南汇嘴位于上海市的最东端,据史料记载,2000多年前,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成陆,故称南汇嘴。
- 5.
噩神释义:凶神。 孙中山《实业计划》:“扬子江 之泥沙,每年填塞 上海 通路,迅速异常。此实阻 上海 为将来商务之世界港之噩神也。”
- 6.
孳殖释义:蕃衍;繁殖。梁启超《张博望班定远合传》第二节:“我黄族自四千年前,孳殖于 黄河、扬子江 两流域。”章炳麟《魏武帝颂》:“务稼穡故民孳殖,烦师旅而人不病。”
- 7.
幺魔释义:⒈亦作“么魔”。 微小,细微。宋 范成大《嘲蚊》诗:“肖翘极么魔,坱圠累闢翕。”郭沫若《前茅·黄河与扬子江对话》:“可怜,可怜,可怜那一大族的人民才为幺魔的‘毒菌’们所扰!”⒉指微不足道的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缘橦飞人,翦禽兽於深闺;断路夹攻,荡幺魔於隘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心中暗想,为了这一点点小么魔,便闹的劳师动众,未免过於荒唐了。”茅盾《虹》第七章:“汹汹然的先生们,到底不过是些借酒装脸的幺魔。”
- 8.
慧秀释义:聪明。 侯生《哀江南》:“启文化於三千一百餘年以前,划 扬子江 一千二百餘里之流域,物产丰富,人民慧秀,为 支那 各省之冠者,非我 江 南耶!”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慧秀孤标,好女子也。”
- 9.
扬子江释义:长江古时又称扬子江,此处指长江入海处一段。
- 10.
扬子鳄释义:爬行动物,吻短,体长可达2米左右,背部、尾部有鳞甲。穴居江河岸边,吃鱼、螺、蛙、小鸟和鼠类等,是我国特产的动物,因生活在扬子江(长江)而得名。通称猪婆龙,也叫鼍(tuó)龙。
- 11.
抱愁释义:心怀忧愁。南朝 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三:“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唐 施肩吾《及第后过扬子江》诗:“忆惜将贡年,抱愁此 江 边。”元 吴师道《落花行》:“抱愁无语还空闺,拂釵揽袖香依依。”
- 12.
洋子江释义:即 扬子江。
- 13.
渡江释义:《渡江》是一首写游子思乡之愁的诗歌。诗歌第一联就紧扣诗题“渡江”,说明作者创作此诗的灵感产生于扬子江。
- 14.
自守释义:⒈自保;自为守卫。《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民,其民足以满城以自守也。”《史记·郑世家》:“宋 颇与 厉公 兵,自守於 櫟,郑 以故亦不伐 櫟。”唐 杜甫《蒹葭》诗:“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扬子江 之上游也,其险足以自守,其富足以自保。”⒉自坚其操守。汉 扬雄《解嘲》:“攫挐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唐 韩愈《闲游》诗之二:“子云 祗自守,奚事九衢尘?”明 方孝孺《送吏部员外郎龚彦佐序》:“视其德如乡閭时,不翕翕以趋势,不琐琐以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