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学 [guǎn xué]
1. 指私熟。
馆学 引证解释
⒈ 指私熟。
引徐子苓 《与邵位西拟言时事书》:“一曰革馆学之陋。”
馆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余师释义:⒈残军剩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楚 师军於 邲。晋 之餘师不能军。”⒉很多可受教之处;很多可效法之处。《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餘师。”赵岐 注:“有餘师,师不少也,不必留馆学也。”宋 黄庭坚《送伯氏入都》诗:“陈书北窗下,此自有餘师。”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求诸《大雅》,固有餘师。”
- 2.
分厘释义:⒈亦作“分厘”。划分整理。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庆历 四年,贾魏公 建议修《唐书》,始令在馆学士人供《唐书》外故事二件。积纍既多,乃请 曾鲁公 掌侍郎 唐卿 分釐,附於本传。”宋 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臣既详定,即依先降指挥,取逐司已行两月生事分定七等,因其分釐,以立人数。”宋 叶适《长溪修学记》:“县初设学不置粮,士虽居,不能食也。先令 黄君 龟朋,自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然后始得食。”⒉一分一厘。形容数量很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分釐皆关国帑。”清 梁章鉅《浪迹丛谈
- 3.
夷馆释义:清 代称外国人在 中国 的馆舍。清 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宜勒限使夷人徙 澳门,不许留一夷。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甲寅由 上海,洋人不肯送予进 南京,其 上海 城内红兵不信予为 天王 之弟,乃在夷馆学习天文歷数。”
- 4.
广文释义:唐天宝九年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亦作广文先生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唐.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学士郑虔》
- 5.
待制释义:⒈等待诏命。《后汉书·蔡邕传》:“侍中祭酒 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 鸿都门 下,憙陈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⒉官名。唐 置。太宗 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永徽 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 武德殿 西门。文明 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 章善、明福门。先天 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永泰 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 集贤门,凡十三人。崔祐辅 为相,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宋 因其制,于殿、
- 6.
散馆释义:明 清 时翰林院设庶常馆,新进士朝考得庶吉士资格者入馆学习,三年期满举行考试后,成绩优良者留馆,授以编修、检讨之职,其馀分发各部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学成,优者留翰林为编修、检讨,次者出为给事、御史,谓之散馆。”清 钱谦益《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保谥贞敏梁公墓志铭》:“翰林院庶吉士散馆,请外,授工科给事中。”《花月痕》第五一回:“小珠 缘散馆在即,不得同行。”
- 7.
末伎释义:⒈古指工商业。汉 荀悦《申鉴·时事》:“絶末伎,同本务,则事业脩矣。”⒉不足道的技艺。晋 张华《励志》诗:“养由 矫矢,兽号于林;蒲卢 縈缴,神感飞禽。末伎之妙,动物应心。”唐 刘肃《大唐新语·惩戒》:“高宗 朝,姜恪 以边将立功为左相,阎立本 为右相。时以年饥,於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三馆学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经。’以末伎进身者,可为炯戒。”明 刘基《赠弈棋相子先序》:“盖棋,末伎也,而有用兵之道,可以通人之智。”
- 8.
杜威释义:⒈。美国图书馆学家。阿默斯特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图书馆员。后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纽约州立图书馆馆长。所创“十进分类法”,是大型图书分类法之一。⒉约翰·杜威(johndewey,⒊。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曾任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在哲学上是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教育上认为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生活,应让儿童“从做中学”。著作主要有《学校与社会》、《哲学的改造》等。
- 9.
谤政释义:受到指责的政事。《左传·昭公六年》:“今吾子相 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唐 张九龄《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赠太师正平忠宪公裴公碑铭》:“且媚于人者,必好其威福;贤於事者,必羞其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