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余势 余势的意思
shì

余势

简体余势
繁体餘勢
拼音yú shì
注音ㄩˊ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ú,(1) 文言代词,我。【例句】:“余将老”。(2)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组词】:剩余。余粮。余兴。余悸。余孽。节余。余生。余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余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3)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组词】:十余人。(4) 后。【例句】:“劳动之余,欢歌笑语。”(5) 农历四月的别称。(6) 姓。

shì,(1) 权力,威力。【组词】: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组词】: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基本含义

指某种力量或势头在原有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剩余的势力。

余势的意思

余势 [yú shì]

1. 精神运动或社会运动的余波。

很难知道将保持下去的可靠的成就有多大,也很难知道舆论的余势有多强。

[wash;]

余势 引证解释

⒈ 充足的力量。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军藴餘势,袭利乘权。”

⒉ 未完全消失的势头。

郭沫若 《豕蹄·司马迁发愤》:“念到这儿,他赶快把笔提了起来,趁着自己的愤慨的余势,写出了下面的几句。”


余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德川家康释义:(1542-1616)日本江户幕府的创立者。 原为织田信长部将。后又随丰臣秀吉征战,成为关东八州的大领主。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部下分为两派。1600年9月,在美浓的关原(在今岐阜县不破郡)击败对立的丰臣氏军队。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后击灭丰臣氏残余势力,建立幕藩体制。
    • 2.
      残余释义:⒈剩余;残留:残余势力。⒉在消灭或淘汰的过程中残留下来的人、事物、思想意识等:封建残余。
    • 3.
      遗孽余烈释义:指遗留下来的残余势力。
    • 4.
      黄巢释义:(?—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公元875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今山东曹县)起义。与王仙芝汇合后,起义力量更加壮大。公元878年王仙芝死后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公元881年攻下唐都城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起义军没有建立根据地,又未乘胜追歼唐朝残余势力,使唐王朝得以重新纠集力量向起义军反扑,被迫撤出长安。公元884年在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

余势(yu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余势是什么意思 余势读音 怎么读 余势,拼音是yú shì,余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余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