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学士 学士的意思
xuéshì

学士

简体学士
繁体學士
拼音xué shì
注音ㄒㄩㄝˊ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shì,(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组词】:士族。士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组词】:士子。士民。学士。(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组词】:士女。(4) 对人的美称。【组词】:志士。烈士。女士。(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组词】:医士。护士。(7) 姓。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学问非常丰富,知识渊博。

学士的意思

学士 [xué shì]

1. 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

文学士。

[ bachelor; ]

2.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 scholar; ]

学士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周礼·春官·乐师》:“帅学士而歌《彻》。”
郑玄 注:“学士,国子也。”
《仪礼·丧服》:“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矣。”
孔颖达 疏:“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

⒉ 泛指普通读书人。

《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倖於封侯富贵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省文章既不晓,覩学士如草芥。”
明 何景明 《彭中丞四民图歌》:“渔奔樵窜学士徙,纵有陇亩无人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每逢学士真儒,叹息踧踖,愧生於中,颜变於外。”

⒊ 犹学者。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介甫、元晦 自是学士,不得以所长没之。”

⒋ 官名。 南北朝 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 唐 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宋 代始设专职,其地位职掌与 唐 代略同。 明 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学士遂专为词臣之荣衔。 清 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馀如故。 清 末期内阁、典礼院亦置学士

⒌ 学位的一种。在一些国家,为最低一级的学位,一般在高等学校毕业时由学校授予。我国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达到规定的学士学术水平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国语词典

学士 [xué shì]

⒈ 读书人或研习学问的人。

《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可笑近来文人学士,说著王冕,都称他做王参军!」

⒉ 职官名。魏晋南北朝始设,为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开元年间设置学士院,称为「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

⒊ 一种学位名称。我国学位授予法规定,凡大学或独立学院修习毕业者,授予学士学位 。


学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观帖释义:法帖名。 元 翰林学士 程鉅夫 致仕南归,翰林侍讲学士 袁桷 撰《七观》以送之,书画家 赵孟頫 为之书写。后世作为学习写字的样本,称为“七观帖”。 元 赵孟頫 《<七观>跋》:“《七观》者,翰林待制 袁公 桷 之所作也。何为而作也?翰林承旨 程公 请老而归, 袁公 作此以送之也……僕虽衰老目昏,不觉援笔为书一通。若 袁公 不以笔札之陋,刻诸坚石,庶几词翰相须之义,传之天下,后世以为美谈云尔。”参阅《佩文斋书画谱》卷七九。
    • 2.
      万选钱释义:《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 员半千 数为公卿称‘鷟 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 鷟‘青钱学士’。 ”后因以“万选钱”比喻精美的文辞。
    • 3.
      三仙释义:⒈传说 三国 吴 主 孙权 之祖 孙钟,以种瓜为业,有三仙人诣门乞瓜,钟 厚待之。 因指以葬地,谓当出天子。言讫化为三鹤飞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祥瑞记·孙钟》。后用为施瓜得福的典实。唐 李峤《瓜》诗:“六子方呈瑞,三仙实可嘉。”⒉指三位翰林学士。唐 白居易《初到江州寄翰林张李杜三学士》诗:“碧落三仙曾识面,年深记得姓名无?”
    • 4.
      三告官释义:宋 代在禁中,唯宰相、翰林学士、御史有衙吏为之喝道,称为三告官。
    • 5.
      三学士释义:谓 唐 代翰林院、弘文馆、集贤院三院学士。
    • 6.
      上水船释义:⒈逆流而上的船。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矛盾》:“令狐 赵公 镇 维扬,处士 张祜 尝与狎讌。公 因视 祜 改令曰:‘上水船,风又急,帆下人,须好立。’”清 曹寅《送朱林修北试》诗:“缓酌 扬州 酒,高牵上水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转瞬又是元宵佳节,我便料理到 汉口 去,打听得这天是 怡和 的上水船。”⒉比喻文思迟钝。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敏捷》:“梁太祖 受禪,姚洎 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 廷裕 行止,洎 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 衡水。’上曰:‘颇知其人构思甚捷。’对曰:‘向在翰林,号
    • 7.
      不亏释义:⒈不毁坏。《诗·鲁颂·閟宫》:“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毛 传:“亏、崩皆谓毁坏也。”⒉不削;不衰。《韩非子·说疑》:“敬侯 享国数十年,兵不顿於敌国,地不亏於四邻。”汉 扬雄《长杨赋》:“事罔隆而不杀,物靡盛而不亏。”晋 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⒊不亏得。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四折:“当日不亏学士大恩,岂有今日!”⒋不吃亏。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不亏!不亏!’在 生宝 想象中,王瞎子 会这样说。”
    • 8.
      不售释义:⒈卖不出去。《诗·邶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郑玄 笺:“如卖物之不售。”唐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唐氏 之弃地,货而不售。”宋 秦观《谢王学士书》:“每观今时偶变投隙之士,操数寸之管,书方尺之纸,无不拾取青紫为宗族荣耀,而己独碌碌抱不售之器以自滨於飢寒。”⒉指嫁不出去。汉 刘向《列女传·齐钟离春》:“﹝ 钟离春 ﹞年四十无所容入,衒嫁不售……谓謁者曰:‘妾,齐 之不售女也。’”唐 杜甫《负薪行》:“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唐 李商隐《无题》诗之四:“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
    • 9.
      不多争释义:犹差不多。 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学士﹞年纪和 温嶠 不多争,和 温嶠 一样身形,据文学比 温嶠 更聪明。”
    • 10.
      专对释义:⒈谓任使节时独自随机应答。 《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何晏 集解:“专,犹独也。”《汉书·王吉传》:“光禄勋 匡衡 亦举 骏 有专对材。”颜师古 注:“谓见问即对,无所疑也。”《明史·刘定之传》:“今宜择内藴忠悃,外工专对,若 陆贾、富弼 其人者,使备正介之选,庶不失辞辱国。”⒉单独应对。《后汉书·马援传》:“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唐 元稹《翰林学士承旨记》:“大凡大誥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
    • 11.
      世外人释义:⒈超脱世俗之人。 宋 苏轼《题卢鸿一<学士堂图>》诗:“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録。”⒉指僧道、神仙。宋 陈师道《寄参寥》诗:“惟於世外人,相从可忘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王 意世外人必不知八股业,乃炫其冠军之作。”
    • 12.
      丘壑释义:⒈山陵和溪谷。宋 王安石《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⒉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清 方文《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庐山 访丘壑。”⒊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宋 苏轼《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明 梁辰鱼《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⒋谓隐逸。南朝 宋 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金 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
    • 13.
      丛细释义:繁多琐碎。 宋 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钱公 ﹞於书无所不治,已通其大旨,至於分章别句,类数辨名,丛细委曲,无不究尽。”清 方苞《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盖谓一国之诗,数百年之久,所存必政教之尤大者,閭阎丛细之事,男女猥鄙之情,即间録以垂戒,不宜其多乃至於此。”
    • 14.
      丝发释义:⒈如丝之发。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三》:“宿昔不梳头,丝髮被两肩。”⒉犹丝毫。形容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往者虽有和亲之名,终无丝髮之効。”《魏书·律历志上》:“臣年垂七十,日就衰頽,恐一朝先犬马,竟无丝髮之益。”宋 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尝自谓於圣人之道,有丝髮之见焉。”明 唐顺之《送邑令李龙罔擢户部主事序》:“丝髮无耗於国,而百万有益於民者,凡四五条。”⒊指细微事物。《晋书·庾羲传》:“臣受恩奕世,思尽丝髮。”宋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以进药石为虚言,以陈丝髮为供职。”清 唐
    • 15.
      两制释义:内制和外制的合称。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宋史·真宗纪一》:“﹝ 咸平 元年十月﹞丙午,许羣臣著述诣閤献,令两制銓简。”明 宋濂《大明故资善大夫章公神道碑铭》:“章 为东南著姓,自 五季 以迄于 宋 代多显者,内则两制八座,外则州牧邑宰,皆未尝无其人。”参阅 宋 赵昇《朝野类要·两制》。
    • 16.
      两禁释义:北宋 时,翰林学士直舍在皇宫北门两侧,因以“两禁”借指翰林院。禁,宫禁。
    • 17.
      中书堂释义:中书省的政事堂。唐 杜甫《莫相疑行》:“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仇兆鳌 注:“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武德 以来,於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高宗 光宅 元年,裴炎 自侍中除中书令,执宰相笔,乃迁政事堂於中书省。”宋 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武能防秋 北平 道,文合落笔中书堂。”
    • 18.
      中堂释义:⒈〈名〉唐代称宰相,也用于明清两代内阁大学士的别称。⒉〈名〉堂屋;正房居中的一间。
    • 19.
      丰洁释义:⒈亦作“丰絜”。谓俎豆饮食丰盛洁净。《左传·僖公五年》:“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养牺牲,丰洁粢盛,奉祭祀,以无忘先帝之功德。”唐 李翱《唐故右仆射杨公墓志》序:“吏息奸欺,官收羡钱,公食丰絜,廨宇以修。”《宋史·乐志七》:“豆登丰洁,荐德馨香。”元 袁桷《翰林学士赵公行状》:“岁时奠荐,虽甚匱嗇,犹丰絜尽力如旧礼。”清 曾国藩《彭母曾孺人墓志铭》:“葢余所见贤母,无如王姑勤者,早岁物产殷饶,内奉菲薄,外图丰洁,比年以来,稍稍歉絀矣。”⒉谓使丰盛洁净。唐 裴铏《传奇·
    • 20.
      临春释义:阁名。 南朝 陈后主 时建。《陈书·皇后传·张贵妃》:“至德 二年,乃於 光照殿 前起 临春、结綺、望仙 三阁。阁高数丈,竝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竝以沉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牀、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唐 刘禹锡《台城》诗:“臺城 六代竞豪华,结綺、临春 事最奢。”明 夏完淳《大哀赋》:“柏梁、建章,则读 西京 之 赵 鬼;临春、结綺,则号学士之 孔 嬪。”后 清 初 吴伟业 作杂剧《临春阁》,演 陈后主、贵妃 张丽华 及 谯国夫人 洗氏 之事

学士(xue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学士是什么意思 学士读音 怎么读 学士,拼音是xué shì,学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学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