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1) 一年的第一季。【例句】: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两性相求的欲望。【组词】:春心。怀春。(3) 生机。【组词】:大地回春。(4) 姓。
tái tāi,(1) 高平的建筑物。【组词】:亭台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组词】:井台。窗台。灯台。(3) 量词。【组词】:一台戏。(4) 台湾省的简称。【组词】:台胞。台币。(5) 姓。(6) 桌子、案子。【组词】:写字台。(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组词】:台鉴。台甫。(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1. 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2. 饭桌。
4. 礼部的别称。
⒈ 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引《老子》:“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唐 贾岛 《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峯三十六,侍立上春臺。”
郭沫若 《水调歌头·喜雪》词:“驱旱魃,除虫害,登春臺。”
⒉ 饭桌。
引《水浒传》第六回:“只见灶边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尘在面上。”
《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臺。”
⒊ 礼部的别称。
⒈ 古时春天眺望览胜之处。
引《老子·第二〇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唐·贾岛〈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台。」
⒉ 饭桌。
引《水浒传·第四回》:「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
《儒林外史·第二回》:「彼此说著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
⒊ 礼部的别名。参见「礼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