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杀 [zhǎn shā]
1. 古代的一种刑罚,杀头或腰斩。
3. 杀死;砍死。
斩杀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刑罚,杀头或腰斩。
引《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
郑玄 注:“斩以鈇鉞,若今要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
《吕氏春秋·仲秋》:“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
⒉ 杀死;砍死。
引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一:“‘正义之剑’不仅斩杀了空中的鹰,而且还斩杀了水上的鲛。”
《新民晚报》1987.3.18:“对蛇却没有好感,随手掏出手枪射击,甚至用种植可可的大刀斩杀。”
斩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俘斩释义:⒈俘获斩杀。《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乌孤 进攻,拔之,飢 单骑奔 浇河,俘斩数万。”⒉指被俘获斩杀的人。《宋史·太宗纪二》:“戊戌,峡路 行营破贼于 广安军 ……又破于 合州 西方溪,俘斩甚众。”
- 2.
克奔释义:斩杀败降的敌人。
- 3.
克实释义:⒈犹富足。唐 刘肃《大唐新语·郊禅》:“隋氏 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之良医,除其疾苦,虽已乂安,未甚克实,告成天地,臣窃有疑。”⒉方言。照实。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三章:“这在精神与心情上,岂只是打击,克实说来,简直是斩杀。”
- 4.
击斩释义:斩杀。
- 5.
刭杀释义:斩杀。
- 6.
刳斮释义:犹斩杀。《宋书·沉攸之传》:“﹝ 顺帝 ﹞遣 攸之 长子司徒左长史 元琰 齎 废帝 刳斮之具以示 攸之。”《新唐书·王重荣传》:“珙 杀给事中 王柷 等十餘人,幕府遭戮辱甚众,人有罪輒刳斮以逞。”《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七年》:“左右忤意,往往有刳斮者。”胡三省 注:“斮,斩也。”
- 7.
割烹释义:⒈亦作“割亨”。 割切烹调,泛指烹饪。⒉指极刑。割,斩杀;烹,放进汤锅煮死。
- 8.
居合释义:日本剑术中一种瞬间拔刀斩杀敌人的技巧。
- 9.
抄斩释义:没收家产,斩杀当事人。
- 10.
搴旗取将释义: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形容勇猛善战。
- 11.
搴旗斩将释义: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 12.
搴旗虏将释义:搴:拔取;虏:俘获。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 13.
斩刈释义:⒈砍伐。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兵燹后,寿藤古木斩刈无存。”⒉斩杀。《孔子家语·六本》:“斩刈黎民,如草芥焉。”《金史·移剌成传》:“以所部护粮赴 扬州,敌兵乘夜来攻,成 整兵奋击,斩刈甚众。”清 黄宗羲《通议大夫兵部职方司郎中太垣靳公传》:“国家新造,攻城略地,俘累即为军赏,斩刈首馘之餘,汩没於奴隶。”⒊断绝;灭绝。《左传·昭公二十年》:“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汉 焦赣《易林·坤之蛊》:“斩刈宗社,失其邦国。”
- 14.
斩剉释义:斩杀并碎割尸体。
- 15.
斩戮释义:斩杀;杀戮。《三国志·魏志·董昭传》:“近 魏讽 伏诛 建安 之末,曹伟 则斩戮 黄初 之始。”《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元年》:“晞 至 青州,以严刻立威,日行斩戮,州人谓之‘屠伯’。”清 魏源《圣武记》卷九:“适 明亮 兵截其后队,惠龄、庆成 等骑兵截其前队,各有斩戮。”
- 16.
斩挞释义:斩杀与鞭挞。 借指用刑法镇压。
- 17.
斩捕释义:斩杀或捕获。
- 18.
斩杀释义:⒈古代的一种刑罚,杀头或腰斩。 《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郑玄 注:“斩以鈇鉞,若今要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吕氏春秋·仲秋》:“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⒉杀死;砍死。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一:“‘正义之剑’不仅斩杀了空中的鹰,而且还斩杀了水上的鲛。”《新民晚报》⒊18:“对蛇却没有好感,随手掏出手枪射击,甚至用种植可可的大刀斩杀。”
- 19.
斩杀线释义:这个词是一个抽象的词汇,起源于魔兽世界,在怪物血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可对其释放斩杀类技能,故称斩杀线。
- 20.
斩殄释义:斩杀;诛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