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求通 求通的意思
qiútōng

求通

简体求通
繁体
拼音qiú tōng
注音ㄑㄧㄡˊ ㄊ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ú,(1) 设法得到。【组词】: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2) 恳请,乞助。【组词】: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3) 需要。【组词】:需求。供过于求。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基本含义

努力寻求理解和沟通的能力

求通的意思

求通 [qiú tōng]

1. 谋求显达。

2. 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

4. 请求通使往来。

求通 引证解释

⒈ 谋求显达。

《庄子·秋水》:“孔子 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⒉ 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

《后汉书·丁鸿传》:“今大将军虽欲勑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璽,受臺勑,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
《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求通者,求通名也。”

⒊ 请求通使往来。

明 徐祯卿 《翦胜野闻》:“余尝见 倭国 求通,表文曰:‘臣闻三皇立位,五帝禪权,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


求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号释义:⒈一声号哭。 《晋书·阮籍传》:“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棊,对者求止,籍 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⒉一种勋号或名号。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紱,駙马奉车,趣得一号……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⒊一个号令。《朱子语类》卷二一:“若不敬,则欲不可得。如出一令,发一号,自家把不当事忘了,便是不信。”⒋又称。《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 费禕 副贰”裴松之 注引 晋 常璩《华阳国志》:“时 蜀 人以 诸葛亮、蒋琬
    • 2.
      倾阳释义: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迴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后因以“倾阳”比喻忠诚或归顺。
    • 3.
      匪他释义:《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谓都是兄弟而非他人,后用为兄弟的代称。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晋 卢谌《赠刘琨》诗:“义由恩深,分随昵加,绸繆委心,自同匪他。”唐 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几年一会面,今日復悲歌。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 4.
      唱言释义:⒈倡言;首先建议。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臣闻 文子 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唱言者,何也?窃不愿於圣代,使有不蒙施之物。”《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初,梁州 刺史 张光 会诸郡守于 魏兴,共谋进取。张燕 唱言:‘汉中 荒败,迫近大贼,克復之事,当俟英雄。’”⒉扬言;宣扬。《魏书·穆崇传》:“崇 乃唱言曰:‘梁眷 不顾恩义,奬 显(刘显)为逆,今我掠得其妻马,足以雪忿。’”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窦玉妻》:“明晦虽殊,人神无二。小女子得奉巾櫛,盖是宿缘。勿谓异类,
    • 5.
      四节释义:⒈指春、夏、秋、冬四季。《后汉书·杨赐传》:“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李贤 注:“四节,谓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也。”三国 魏 曹丕《连珠》之二:“盖闻四节异气以成岁,君子殊道以成名。”晋 陆机《塘上行》:“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⒉指四时的节日。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詔,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篤义。”《晋书·王濬传》:“濬 今有二孙,年出六十,室如悬磬,餬口 江 滨,四节蒸尝,菜羹不给。”清 吴伟业《萧史青
    • 6.
      安宅释义:⒈犹安居、安所。《诗·小雅·鸿雁》:“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郑玄 笺:“此劝万民之辞,女(汝)今虽病劳,终有安居。”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輦轂,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诚之至愿。”唐 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乾元 元年春,万姓始安宅。”清 黄鷟来《和陶饮酒》诗之十五:“壮岁客四方,蹙蹙少安宅。”⒉安于室。妇女安心于夫家。晋 左思《咏史》之七:“买臣 困樵採,伉儷不安宅。”
    • 7.
      愤悱释义:⒈谓积思求解。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唐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夫子之教日頽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宋苏轼《跋所书<清虚堂记>》:“今子由既轻以余书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愤悱而发,岂不过哉!”明方孝孺《答金景文书》:“执事愤悱,旁求博讨,卒未有得。”章炳麟《文学总略》:“大愚不灵,无所愤悱者,覩眇论则以为恒言也。”⒉愤慨,怨恨。
    • 8.
      懿亲释义:⒈至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唐 赵璘《因话录·角》:“卢子严 説,早年随其懿亲 郑常侍 东之 同游 宣州、当涂。”清 龚自珍《寒月吟》:“我有平生交,外氏之懿亲。”⒉特指皇室宗亲、外戚。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昔 周公 弔 管 蔡 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旧唐书·牛仙客传》:“时有监察御史 周子谅 窃言於御史大夫 李适之 曰:‘牛仙客 不才,滥登相位,大夫国之懿亲,岂得坐观其事?’”《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昭义 节度使 张从恩 以地迫 怀
    • 9.
      抗玩释义:玩忽抗命。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荒 郯 十餘年来,无年不欠,总因抗玩成风。”清 林则徐《批参逊复求通三板禀》:“兹初九日,尔竟不令已到之船缴烟,尤属抗玩。”
    • 10.
      木谏释义:相传 尧 舜 时于朝市竖立木牌,谓之谤木,人有进谏之言则书于其上。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古之时,谤有木諫,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 11.
      气类释义:⒈意气相投者。语本《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则各从其类也。”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至於臣者,人道絶绪,禁固明时,臣窃自伤也,不敢乃望交气类,脩人事,叙人伦。”《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弘长风流,许与气类。”刘良 注:“气类,谓同气相求,方以类聚也。”清 赵翼《再简稚存》诗:“固知声名播,兼恃气类联。”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作者虽然单独执笔,气类则决不只一人,用‘我们’来说话,是不错的。”⒉气质同类者。唐 白居易《秋蝶》诗:“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资治
    • 12.
      求通释义:⒈谋求显达。《庄子·秋水》:“孔子 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⒉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后汉书·丁鸿传》:“今大将军虽欲勑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璽,受臺勑,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求通者,求通名也。”⒊请求通使往来。明 徐祯卿《翦胜野闻》:“余尝见 倭国 求通,表文曰:‘臣闻三皇立位,五帝禪权,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
    • 13.
      江海释义:⒈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唐 岑参《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苏曼殊《本事诗》之三:“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⒉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宋 苏轼《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⒊引申为退隐。南朝 齐
    • 14.
      膏沐释义:⒈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朱熹 集传:“膏,所以泽髮者;沐,涤首去垢也。”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清 曹寅《归舟和培山见答韵》:“楚 妃屏膏沐,越 女乱粧靚。”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她本有‘膏沐’,头发油光,只因老爷出征,这才懒得梳洗,随随便便了。”⒉借喻德政或恩泽。《楚辞·王逸<九思·悯上>》:“思灵泽兮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原注:“灵泽,天之膏沐也,盖喻德政。”明 吾邱瑞《运甓记·手
    • 15.
      警讯释义:危险紧急情况的消息。 刘立凯《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六月六日》:“上海 罢市警讯,自五日傍晚传到 松 地后,是晚即有省立第三中学学生及东吴大学、圣经学校学生各向商会要求通知各商家一律罢市。”茅盾《过封锁线》:“然而这里离敌人的据点太近,不能不时时准备,一闻警讯,就立刻上山。”
    • 16.
      讳穷释义:谓嫌憎困厄潦倒。 《庄子·秋水》:“孔子 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成玄英 疏:“讳,忌也,拒也。穷,否塞也。”宋 陈师道《五子相送至湖陵》诗:“中年患别多作别,早日讳穷常得穷。”清 孙枝蔚《岁暮寓中遣怀》诗之四:“之子知宜室,吾家不讳穷。”
    • 17.
      象征主义释义:西方文学艺术流派之一,19世纪后半叶兴起于法国,影响主要体现在诗歌领域。 认为现实世界虚幻而痛苦,要求通过象征、暗示等,以恍惚迷离的意象为中介来沟通现实与复杂的内心世界。
    • 18.
      贵宗释义:⒈犹贵族。 《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齐义於贵宗,等惠於百司。” 吕延济 注:“贵宗,谓外戚及诸公也。”《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谓贵戚及公卿之族也。” 元 虞集 《史夫人墓志铭》:“及长而嬪,遭时易代,虽于贵宗,弗与盛会。”《元史·世祖纪十一》:“诸王 胜纳合儿 印文曰‘皇姪贵宗之宝’,宝非人臣所宜用,因其分地改为‘济南王印’为宜。”参见“ 贵族 ”。⒉称他人宗族的敬语。 清 顾炎武 《答人书》:“贵宗为 周 康叔 之后,令曾祖 念劬先生
    • 19.
      通市释义:犹通商。 《孔丛子·陈士义》:“诱之以其所利而与之通市,则自至矣。”《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鲜卑 大人 步度根 …… 厥机 等因 阎柔 上贡献,求通市。”胡三省 注:“通关市,以其土物与中国互市也。”孙中山《行易知难·以饮食为证》:“昔者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调一道,法国 为冠。及一尝 中国 之味,莫不以 中国 为冠矣。”
    • 20.
      门礼释义:送给显贵之家守门人的礼物。 以求通报时给予方便。

求通(qiut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求通是什么意思 求通读音 怎么读 求通,拼音是qiú tōng,求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求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