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吐火罗 吐火罗的意思
huǒluó

吐火罗

简体吐火罗
繁体吐火羅
拼音tǔ huǒ luó
注音ㄊㄨˇ ㄏㄨㄛˇ ㄌㄨㄛ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tǔ tù,(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组词】: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2) 放出,露出。【组词】:高粱吐穗。吐故纳新。(3) 说出。【组词】:吐话。一吐为快。(1)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组词】:呕吐。上吐下泻。(2)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例句】:吐还不义之财。

huǒ,(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组词】: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组词】:火速。十万火急。(3) 指枪炮弹药等。【组词】:火药。火炮。(4) 发怒,怒气。【组词】:火暴。火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组词】:肝火。毒火攻心。(6) 形容红色的。【组词】:火红。火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luó,(1) 捕鸟的网。【组词】:罗网。(2) 张网捕捉。【例句】:罗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组词】:罗捕。罗致(招请人才)。网罗。包罗。罗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组词】:罗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组词】:绢罗。(6) 用罗筛东西。【组词】:罗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组词】:罗绮。罗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脶”。(10) 姓。

基本含义

指人能够吐出火来,形容人愤怒得无法自制,口不择言,发泄怒气。

吐火罗的意思

吐火罗 [tǔ huǒ luó]

1. 中亚古国名。亦用为地名。我国古代也译作兜佉勒、兜呿罗、兜沙罗、吐呼罗、土豁罗、睹货罗等。在葱岭西,今阿姆河南一带。公元八世纪为阿拉伯所灭。

吐火罗 引证解释

⒈ 中亚 古国名。亦用为地名。我国古代也译作 兜佉勒、兜呿罗、兜沙罗、吐呼罗、土豁罗、覩货罗 等。在 葱岭 西,今 阿姆河 南一带。公元八世纪为 阿拉伯 所灭。

《隋书·西域传·吐火罗》:“吐火罗国,都 葱岭 西五百里,与 挹怛 杂居…… 大业 中,遣使朝贡。”
《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吐火罗,或曰 土豁罗,曰 覩货逻,元 魏 谓 吐呼罗 者。居 葱岭 西, 乌滸河 之南,古 大夏 地。”


吐火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点释义:⒈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⒉指古印度婆罗谜字体表示i-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槃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
    • 2.
      吐呼罗释义:吐火罗。
    • 3.
      吐火罗语释义:二十世纪初在我国 新疆 发现的用 中亚 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 吐鲁番、焉耆 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 库车 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
    • 4.
      央匮释义:即阿魏。源于吐火罗语。一种药用植物,可解毒、通经、祛痰等。
    • 5.
      师子释义:⒈狮子。亦称狻麑。《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乌戈 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唐 元稹《和李校书·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章炳麟《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开元 七年,因 吐火罗 大酋献师子、羚羊。”⒉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前蜀 贯休《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参见“师子吼”。⒊指古 师子国,即今 斯里兰卡。《南史·宋纪中·文帝》:“倭、百济、呵罗单、林邑、呵罗他、师子 等国并遣使朝贡。”《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师子 居
    • 6.
      形虞释义:即阿魏(源于吐火罗语ankwa)。 一种可起解毒、通经、祛痰等作用的药用植物。
    • 7.
      焉耆一龟兹语释义:古代流行在 新疆 吐鲁番、焉耆 和 库车 一带的语言。 分 焉耆 与 龟兹(库车)两种方言,差别较大。前者曾称“吐火罗语A”,后者曾称“吐火罗语B”。属印欧语系Centum支派。文字使用婆罗米字母斜体。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 新疆 吐鲁番、焉耆、库车 等地发现了此语言的文献,多属7-8世纪,对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 8.
      驼鸟释义:即鸵鸟。《后汉书·和帝纪》“大爵”李贤 注引 晋 郭义恭《广志》:“大爵,颈及身、膺、蹄都以橐驼,举头高八九尺,张翅丈餘,食大麦,其卵如瓮,即今之驼鸟也。”《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永徽 元年,献大鸟,高七尺,色黑,足类橐驼,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铁,俗谓驼鸟。”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食火鸡》:“食火鸡,与驼鸟同类异属。”参见“鸵鸟”。
吐火罗是什么意思 吐火罗读音 怎么读 吐火罗,拼音是tǔ huǒ luó,吐火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吐火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