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营丘 营丘的意思
yíngqiū

营丘

简体营丘
繁体營丘
拼音yíng qiū
注音ㄧㄥˊ ㄑㄧㄡ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ng,(1) 军队驻扎的地方,借指按编制集体生活的地方。【组词】:营地。营房。营垒。军营。野营。阵营。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喻行动谨慎,防备极严)。(2)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上一级。(3) 筹划,管理,建设。【组词】:营业。营作。营田。营造。经营。国营。私营。(4) 谋求。【组词】:营求。营生。营救。营养。钻营。(5) 姓。

qiū,(1) 小土山。【组词】:土丘。沙丘。丘陵。丘壑。(2) 像小土山凸起的。【组词】:丘疹。(3) 坟墓。【例句】:丘墓(大墓)。丘垄。(4)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例句】:一丘十亩大的小田。(5) 众人聚居的地方。【例句】:丘民(乡民,邑民)。(6)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7) 姓。

基本含义

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策略。

营丘的意思

营丘 [yíng qiū]

1. 古邑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以营丘山而得名。周武王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后改名临淄。《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吕尚,磻溪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营丘。”唐李白《鞠歌行》:“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一说在今昌乐县东南,春秋时名缘陵,汉置营陵县。

2. 晋时郡名。东晋时,数万家中原流民向北投奔前燕慕容廆,廆于汉辽西临渝县地安置青州,别置营丘郡。地在今辽宁省沈阳市西。见《晋书·慕容廆载记》。

4. 指宋画家李成。成,营丘人,以山水画知名。

营丘 引证解释

⒈ 古邑名。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临淄 北,以 营丘山 而得名。 周武王 封 吕尚 于 齐,建都于此。后改名 临淄。一说在今 昌乐县 东南, 春秋 时名 缘陵,汉 置 营陵县。

《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 已平 商 而王天下,封师 尚父 于 齐 营丘。”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营丘,在 青州 临淄 北百步外城中。”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吕尚,磻溪 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 营丘。”
唐 李白 《鞠歌行》:“一举钓六合,遂荒 营丘 东。”

⒉ 晋 时郡名。 东晋 时,数万家中原流民向北投奔 前燕 慕容廆,廆 于 汉 辽西 临渝县 地安置 青州,别置 营丘郡。地在今 辽宁省 沉阳市 西。见《晋书·慕容廆载记》。

⒊ 指 宋 画家 李成。成,营丘 人,以山水画知名。

宋 苏轼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诗之一:“縹緲 营丘 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
宋 陆游 《舍北晚眺》诗之一:“樊川 诗句 营丘 画,尽在先生拄杖边。”
金 段成己 《题<秋暮山行图>》诗:“问公何从得此本,笔势髣髴 营丘 传。”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元章 时已无 李 矣,何近日 营丘 之纷纷耶!”


营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地释义:⒈一处地方。 汉 王充《论衡·言毒》:“药生非一地,太伯 辞之 吴;铸多非一工,世称 楚 棠溪。”《旧五代史·谢彦章传》:“瓌 指一地谓 彦章 曰:‘此地冈阜隆起,中央坦夷,好列栅之所。’”⒉同一地方。《诗·齐谱》“都 营丘”唐 孔颖达 疏:“以丘临水,谓之 临淄,与 营丘 一地也。”唐 李山甫《送李秀才入军》诗:“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⒊到处。宋 刘克庄《浪淘沙·素馨》词:“风露送新凉。山麝开房。旋吹银烛闭华堂。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参见“一地里”。⒋犹一味,总是。宋 无名氏《张协
    • 2.
      临淄释义:齐国 故城。 在 山东省 淄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周 初封 吕尚 于 齐,建都于此,名 营丘,齐胡公 迁都 薄姑,齐献公 元年又迁回,称 临淄。春秋 战国 时先后作为 姜齐 与 田齐 的国都达630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包括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达15馀平方公里。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城东北有 韶院村,传为 孔子 在 齐 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地。解放后故城内设临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陈列室。
    • 3.
      令谟释义:⒈犹嘉谋,善策。《北史·樊子盖传》:“十年,驾还 东都,帝谓 子盖 曰:‘玄感 之反,神明故以彰公赤心耳。析珪进爵,宜有令謨。’是日进爵为 济公。”⒉指有功于国的谋臣。《隋书·高祖纪上》:“昔 营丘 曲阜,地多诸国,重耳 小白,锡用殊礼。萧何 优赞拜之仪,番君 越公侯之爵。姬 刘 以降,代有令謨,宜崇典礼,宪章自昔。”
    • 4.
      参墟释义:亦作“参虚”。参星的分野。当今 山西、河南 一带。《左传·昭公十五年》:“唐叔 受之,以处参虚。”杜预 注:“参虚,实沉之次,晋 之分野。”孔颖达 疏:“实沉之次,晋 之分野,上繫参之虚域,故云参虚。”汉 焦赣《易林·泰之未济》:“实沉参墟,以义讨 尤。”《隋书·高祖纪上》:“昔者明王设官胙土,营丘 四履,得征五侯,参墟宠章,异其礼物。”《旧唐书·忠义传上·夏侯端》:“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实沉之次。”
    • 5.
      反葬释义:死在外地,归葬于故乡。 《礼记·檀弓上》:“太公 封於 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 周。”《北史·李德林传》:“年十六,遭父艰,自驾灵舆,反葬故里。”
    • 6.
      思旧丘释义:比喻不忘本或对乡土的怀念。 语本《礼记·檀弓上》:“太公 封於 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 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清 徐子苓《葛家觜饮酒即事短述奉贻相公兼别山中旧游》诗之二:“贞女怀暗冰,老狐思旧丘。”
    • 7.
      惰嬾释义:亦作“惰孏”。 懒惰。晋 葛洪《抱朴子·守塉》:“姜望 至德而佃不復种,重华 大圣而渔不偿网,然后玉璜表 营丘 之祚,大功有二十之高,何必讥之以惰嬾,而察才以相士乎!”晋 陶潜《责子》诗:“阿舒 已二八,惰嬾故无匹。”一本作“懒惰”。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王丹 ﹞每岁时农收后,察其强力收多者,輒歷载酒肴,从而劳之……其惰孏者独不见劳,各自耻不能致 丹。”
    • 8.
      朝歌鼓刀释义:比喻有才能者未被发现重用。 亦作“屠牛朝歌”。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唐?李白《鞠歌行》:“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 9.
      泻卤释义:冒盐碱,亦指盐碱地。 《史记·货殖列传》:“太公望 封於 营丘,地泻卤,人民寡。”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泻卤,咸地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昨修 二股,费至少而公私田皆出,向之泻卤,俱为沃壤,庸非利乎!”谢彬《新疆游记·塔城伊犁两道属》:“其山磝礐,沙磧三百餘里,自大小盐池外,弥望皆泻卤,垠无人居。”
    • 10.
      海曲释义:海隅;海湾。晋 陆机《齐讴行》:“营丘 负海曲,沃野爽且平。”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屈 贾谊 於 长沙,非无圣主;窜 梁鸿 於海曲,岂乏明时?”《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知慧 逃入海,素 躡之至海曲。”
    • 11.
      爽鸠释义:⒈鸟名。鹰类。⒉指 爽鸠氏,传说为 少皞氏 的司寇。《左传·昭公二十年》:“昔 爽鳩氏 始居此地,季萴 因之……而后 太公 因之。”杜预 注:“爽鳩氏,少皞氏 之司寇也。”晋 陆机《齐讴行》:“爽鳩 苟已徂,吾子安得停?”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临淄 齐侯 墓,在邑东南十里,为往来必经之处,予作二絶句云:……可怜上古无书籍,何处青山葬 爽鳩。”⒊借指掌刑狱之官。清 吴伟业《送詹司理之官济南》诗:“匹马指营丘,风清肃爽鳩。”
    • 12.
      营丘释义:⒈古邑名。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临淄 北,以 营丘山 而得名。周武王 封 吕尚 于 齐,建都于此。后改名 临淄。《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 已平 商 而王天下,封师 尚父 于 齐 营丘。”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营丘,在 青州 临淄 北百步外城中。”三国 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吕尚,磻溪 之渔者,一朝指麾,乃封 营丘。”唐 李白《鞠歌行》:“一举钓六合,遂荒 营丘 东。”一说在今 昌乐县 东南,春秋 时名 缘陵,汉 置 营陵县。⒉晋 时郡名。东晋 时,数万家中原流民向北投奔 前燕 慕容廆,廆
    • 13.
      通慧释义:通达聪慧。旧题 宋 苏轼《艾子杂说》:“营丘士 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难而不中理。”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释道二》:“夫以 富楼那 之通慧,又亲奉如来为大弟子。”《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臣此宝,善者必自然通慧,可知百世。”

营丘(yingq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营丘是什么意思 营丘读音 怎么读 营丘,拼音是yíng qiū,营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营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