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亲 [nèi qīn]
1. 妻子一方的亲戚。
英[a relative on one’s wife’s side; in-law;]
内亲 引证解释
⒈ 同姓的亲戚;宗族。
引《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
《敦煌变文集·譬喻经变文》:“内亲长不近,外族难知己。”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元年》:“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婣。”
《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自然这晚亲友来往不絶,幸得几个内亲照应。”
⒉ 指母亲。
引句道兴 本《搜神记》:“昔有 樊寮 至孝,内亲早亡,继事后母。”
⒊ 家中女眷的亲戚。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説 姚 家有个极密的内亲,叫做 周少溪,偶然在 浙江 衢州 做买卖,闲游柳巷花街,只见一个娼妇,站在门首献笑,好生面善。”
沙汀 《淘金记》十四:“白酱丹 究竟是知书识礼的人,又是内亲,他会反省出他的企图的荒谬。”
国语词典
内亲 [nèi qīn]
⒈ 宗族,同姓的亲属。
引《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
《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只说这晚人客来往不绝,幸得几个内亲照应。」
⒉ 母亲。
引《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搜神记》:「昔有樊寮至孝,内亲早亡,继事后母。」
⒊ 妻子的亲戚统称,如内兄弟、连襟等。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说姚家有个极密的内亲,叫做周少溪。」
⒋ 内心亲近。
引《汉书·卷五九·张汤传》:「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内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丧主释义:丧事的主持人。 旧丧礼以死者嫡长子为丧主;无嫡长子,则以嫡长孙充任。若当家无丧主,则依次以五服内亲、邻家、里尹来担任。
- 2.
五族释义:⒈指族诛本人、两弟及两妻家。《汉书·酷吏传·王温舒》:“光禄勋 徐自为 曰:‘悲夫!夫古有三族,而 王温舒 罪至同时而五族乎!’”颜师古 注:“温舒 与弟同三旅,而两妻家各一,故为五也。”⒉谓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内的亲族。《后汉书·党锢传序》:“而今党人錮及五族,既乖典训之文,有谬经常之法。”《资治通鉴·晋纪安帝隆安元年》:“收杀 觚 者 高霸 程同,皆夷五族。”胡三省 注:“五族,谓五服内亲也。”⒊辛亥革命后曾称 汉、满、蒙、回、藏 五个民族为“五族”。
- 3.
亲亲释义:⒈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 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汉书·翼奉传》:“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高愚溪 到底不往女儿家去,善终於姪儿 高文明 之家。所剩之物尽归姪儿,也是 高文明 一点亲亲之念不衰,毕竟得所报也。”⒉亲属;亲戚。《
- 4.
内外亲释义:内亲和外亲。指同姓和外姓的亲戚。
- 5.
漕试释义:宋 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祐 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宋 赵昇《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试”条。《宋史·选举志二》:“淳祐 元年,臣僚言:‘既后诸路漕试,合国子试,两项科举及免举人,不下千数。’…… 绍定 间,以漕试、胄试无亲可避者亦许试,或谓时相徇於势要子弟故也。”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茅 云:‘举进士何以得让?’按:举进士乃漕
- 6.
甘脃释义:同“甘脆”。《吕氏春秋·顺民》:“内亲羣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脃不足分,弗敢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儿每至叔所,夫妻饵以甘脃。”
- 7.
约勒释义:犹约束。 《公羊传·宣公六年》“然而宫中甲鼓而起”汉 何休 注:“约勒闻鼓声当起杀 盾。”《南史·孝义传·张进之》:“时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 进之 门,輒相约勒不得侵犯,其信义所感如此。”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窃以常年主司亲属尽得就试,某敕下后,榜示南院,外内亲族具有约勒,并请不下文书,敛怨之语,日已盈庭。”
- 8.
阳厌释义:古代祭礼。庶子未成年而死及无后嗣者,配享于宗子家祖庙,祭之于西北偶透光处,其尊则设于东房,谓之“阳厌”。《礼记·曾子问》:“凡殤与无后者,祭於宗子之家,当室之白,尊于东房,是谓阳厌。”孔颖达 疏:“凡殤,谓非宗子之殤。故云凡殤。无后者谓庶子之身无子孙为后。此二者皆宗子大功内亲,祭於宗子之家祖庙之内,不敢在成人之处,故於当室之明白显露之处,为之设尊於东房以其明是阳,故为阳厌也。”孙希旦 集解:“凡殤与庶子无后者,皆降於宗子,故祭之不於奥,而於室之白也……祭凡殤在西北隅,故设尊辟之而在东房也。曰‘阳厌’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