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帛 大帛的意思

大帛

简体大帛
繁体
拼音dà bó
注音ㄉㄚˋ ㄅ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bó, ◎ 丝织品的总称。【组词】:布帛。帛书。帛画。化干戈为玉帛(喻变争斗为友善)。竹帛(指书籍)。简蠹帛裂(书坏了)。

基本含义

形容言辞雄辩,能够说服人。

大帛的意思

大帛 [dà bó]

1. 古白布冠。

2. 粗丝织成的厚帛。

4. 指古代行聘问之礼时使者所用的旃。即纯赤色曲柄旗。

大帛 引证解释

⒈ 古白布冠。

《礼记·玉藻》:“大帛不緌。”
郑玄 注:“帛,当为白,声之误也。大帛,谓白布冠也。”

⒉ 粗丝织成的厚帛。

《周书·明帝纪》:“朕禀生俭素,非能力行菲薄,每寝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

⒊ 指古代行聘问之礼时使者所用的旃。即纯赤色曲柄旗。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伊昔 梁朝,共奉嘉聘。张此大帛,处彼高閎。”
吴兆宜 注:“《周官·司常》:通帛为旃。”


大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卫布释义:指粗布衣服。语出《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 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杨伯峻 注:“大布衣、大白冠,所以示俭。”卷盦《蔽庐丛志序》:“太羹玄酒,沃脣不旨;刘 冠 卫 布,入市则譁。”
    • 2.
      大布释义:⒈古指麻制粗布。《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 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杜预 注:“大布,粗布。”晋 陶潜《杂诗》之八:“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⒉指宽幅的棉制土布。《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又往下看去,见是 孔 陵蓍草,尼山 石砚……其餘便是 山东 棉绸、大布。”⒊古代货币名。王莽 所铸的十布之一。《汉书·食货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
    • 3.
      授方释义:教给为官之常法。《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 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杨伯峻 注:“授方者,授之以百官之常法也……不授以方,则无治法。”
    • 4.
      练帛释义:⒈熟帛。谓煮练过的帛。《仪礼·士丧礼》:“掩练帛,广终幅,长五尺,析其末。”胡培翚 正义:“练帛:熟帛。”⒉大帛。谓粗疏之缯帛。《墨子·兼爱中》:“昔者 晋文公 好士之恶衣,故 文公 之臣,皆……练帛之冠。”孙诒让 间诂:“练帛,盖即大帛。”汉 刘向《说苑·反质》:“﹝ 齐桓公 ﹞於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 齐国 俭也。”
    • 5.
      马后大练释义:《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 马皇后 ﹞既正位宫闈,愈自谦肃……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李贤 注:“大练,大帛也。”后因以“马后大练”用作后妃俭朴之典。

大帛(dab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帛是什么意思 大帛读音 怎么读 大帛,拼音是dà bó,大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