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 [dà bó]
1. 称丈夫的哥哥。
例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鲁迅《彷徨·祝福》
英[ husband's elder brother; ]
2. 称老年男子。
英[ uncle; ]
3. 称父亲的长兄。
英[ father's elder brother; ]
大伯 引证解释
⒈ 称老年男子。
引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二折:“是谁吖吖地叫一声 薛大伯。”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那大伯在草厅上坐道:‘交他来见我。’”
⒉ 宋 时称饮食行业的年轻伙计。
引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至店中小儿子,皆通谓之‘大伯’。”
⒊ 父亲的长兄。
引鲁迅 《呐喊·故乡》:“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⒋ 称丈夫的哥哥。
引鲁迅 《彷徨·祝福》:“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
⒌ 古称门官之长。。
引《左传·庄公十九年》:“楚 人以为大閽,谓之大伯。”
孔颖达 疏:“大伯,伯,长也。为门官之长也。”
陆德明 释文:“大伯音泰”
国语词典
大伯 [dà bó]
⒈ 称谓:(1) 称伯父。(2)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3) 称饮食店里的年轻店员。宋·孟元老宋·吴自牧。
引《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庄里人报:『太公,员外来也。』那大伯在草厅上坐道:『交他来见我。』」
《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顷间,忽有一老妪提著饭篮,口中喃喃埋冤,怨畅那大伯。」
《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至店中小儿,皆通谓之『大伯』。」
《梦粱录·卷一九·顾觅人力》:「凡顾人力及干当人,如解库掌事,贴窗铺席,主管酒肆食店博士……酒家人师公、大伯等人。」
大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世父释义: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
- 2.
便易释义:简便;方便容易。 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三:“西人风车藉风力以转动,可省人力。此器 扬州 自有之,而不及彼之便易。”魏巍《山雨》:“你大伯扛了几十年长活,还是光棍一条,如今总算有了家了。做点什么吃的也都便易。”
- 3.
信人释义:⒈诚实的人。 《孟子·尽心下》:“浩生不害 问曰:‘乐正子 何人也?’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唐 房千里《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欧阳山《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⒉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帝
- 4.
吴太伯释义:亦作“吴大伯”。周 古公亶父(太王)长子,仲雍、季历 之兄。太王 欲传位 季历 及其子 昌(即 周文王),太伯 乃与 仲雍 出逃至 荆蛮,号 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左传·闵公元年》:“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 吴大伯,不亦可乎?”《国语·晋语一》:“君得其欲,太子远死,且有令名,为 吴太伯,不亦可乎?”韦昭 注:“太伯 让 季歷,远适 吴 越,后 武王 追封为 吴伯,故曰 吴太伯。”《新唐书·李泌传》:“建寧王 诚贤,然 广平 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 吴太伯 乎?”参阅《史记·吴太伯世家》。
- 5.
大伯娘释义:称呼丈夫的嫂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他两个也是你叫我大伯娘,我叫你小婶婶的,好不有趣。”
- 6.
大伯爷释义:称呼丈夫的哥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口口声声还説我是某家的少奶奶,军机大臣某人,是我的大伯爷。”
- 7.
大太爷释义:⒈指父亲的大哥,大伯父。 ⒉旧日对有权势者的称呼。
- 8.
小婶释义:⒈亦称“小婶子”。称夫弟之妻。《红楼梦》第四六回:“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一个公馆里面,只有一个大伯子带着一个小婶,人家看着也不雅相。”⒉亦称“小婶娘”。对叔母的称呼。
- 9.
护秃释义:犹护短。《人民文学》1976年第2期:“大伯,你是护秃啊,你知道船要到大海里去呢!”
- 10.
指识释义:⒈识别。 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鄙陋之夫,不知学问之有流派,见人学问眩於目而莫能指识,则概名之曰考据家。”⒉介绍认识。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六:“有一位 铜河 上游的 铜街子 的某老大伯爷,他们替我指识了,我便和他两人坐在上席。”
- 11.
是得释义:犹言是好。《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大伯子许多年纪,如今説亲,説甚么人是得?”
- 12.
王伯释义:⒈大伯。 ⒉即王霸。王道与霸道。
- 13.
礼衣释义:礼服。遇有典礼时所服之衣。《左传·哀公七年》“大伯 端委以治 周 礼”晋 杜预 注:“端委,礼衣也。”宋 王禹偁《南郊大礼》诗:“千官云拥御楼时,朝服纷纷换礼衣。”《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苏子瞻 ﹞自称为 东坡居士,身上礼衣皆用茶合布为之。”
- 14.
诇问释义:⒈侦察探问。《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永 未知 更始 存亡,疑不肯从,收繫 大伯,遣使驰至 长安,詗问虚实。”胡三省 注:“詗,翾正翻。候伺也。”《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坦之 露袒踰墙走向 臺。道逢游逻主 颜端,执之,告以 遥光 反,不信;自往詗问,知实。”⒉探询问候。宋 欧阳修《与刘侍读原父书》之二五:“自过年便欲奉状,只俟 薛司勋 归。薛 既以事滞留,遂成稽殆。但时见贤弟,詗问动静以慰怀尔。”宋 王安石《知常州谢运使元学士启》:“依归之志已结於东南,詗问之仪当尘於左右。”
- 15.
费气释义:怄气;发脾气。清 姚廷遴《历年记》上:“二月,祖母请大伯、二伯分家私。先使次壻 李公繁 将厅内衣橱臺桌俱扛在祖母处,余知大怒,不免费气。”《歧路灯》第三回:“又向 王氏 道:‘他费气哩!姑娘只管打,我不护短。’”
- 16.
蹶蹶释义:⒈疾行貌。 唐 司空图《杂言》诗:“乌飞飞,兔蹶蹶,朝来暮去驱时节。”明 何景明《中林之棘》:“行野蹶蹶,行国迈迈。”《人民文学》1977年第12期:“大伯在鞋底上搕了搕烟灰,把烟袋往腰里一掖,就蹶蹶地走了。”⒉勤勉貌。《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蹶蹶。”朱熹 集传:“蹶蹶,动而敏於事也。”⒊惊动貌。《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成玄英 疏:“蹶蹶,惊动貌。”
- 17.
阿姆释义:⒈妯娌之间,弟妇对嫂嫂的称呼。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吕宝 心怀不善,想着哥哥已故,嫂嫂又无所出。况且年纪后生,要劝他改嫁,自己得些财礼。教浑家 杨氏 与阿姆説。王氏 坚意不从。”甬剧《两兄弟》第三场:“王春香:春香 走过大伯门,又听得门里传来呼痛声,莫非阿姆要做产,待我上前去照应。”⒉通称年长的女性。清 翟灏《通俗编·称谓》:“按姆,即母音之转。汉 呼乳母曰阿母,见《后汉书·杨震传》。今通谓之阿姆。”⒊母亲。洪深《香稻米》第二幕:“一个四十多岁的农妇-- 桂升 的娘,神色张惶,跄踉走来。莲
- 18.
隆平释义:⒈昌盛太平。汉 赵岐《<孟子>题辞》:“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晋 葛洪《抱朴子·贵贤》:“舍轻艘而涉无涯者,不见其必济也;无良辅而羡隆平者,未闻其有成也。”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初四日》:“惟冀 大伯理璽天德 体 中国 大皇帝之意,彼此益加辑睦,永享隆平。”⒉高而平坦。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其山阴则峻絶百仞,阳则原阜隆平。”
大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世父释义: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
- 2.
便易释义:简便;方便容易。 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三:“西人风车藉风力以转动,可省人力。此器 扬州 自有之,而不及彼之便易。”魏巍《山雨》:“你大伯扛了几十年长活,还是光棍一条,如今总算有了家了。做点什么吃的也都便易。”
- 3.
信人释义:⒈诚实的人。 《孟子·尽心下》:“浩生不害 问曰:‘乐正子 何人也?’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唐 房千里《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欧阳山《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⒉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帝
- 4.
吴太伯释义:亦作“吴大伯”。周 古公亶父(太王)长子,仲雍、季历 之兄。太王 欲传位 季历 及其子 昌(即 周文王),太伯 乃与 仲雍 出逃至 荆蛮,号 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左传·闵公元年》:“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 吴大伯,不亦可乎?”《国语·晋语一》:“君得其欲,太子远死,且有令名,为 吴太伯,不亦可乎?”韦昭 注:“太伯 让 季歷,远适 吴 越,后 武王 追封为 吴伯,故曰 吴太伯。”《新唐书·李泌传》:“建寧王 诚贤,然 广平 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 吴太伯 乎?”参阅《史记·吴太伯世家》。
- 5.
大伯娘释义:称呼丈夫的嫂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他两个也是你叫我大伯娘,我叫你小婶婶的,好不有趣。”
- 6.
大伯爷释义:称呼丈夫的哥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口口声声还説我是某家的少奶奶,军机大臣某人,是我的大伯爷。”
- 7.
大太爷释义:⒈指父亲的大哥,大伯父。 ⒉旧日对有权势者的称呼。
- 8.
小婶释义:⒈亦称“小婶子”。称夫弟之妻。《红楼梦》第四六回:“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一个公馆里面,只有一个大伯子带着一个小婶,人家看着也不雅相。”⒉亦称“小婶娘”。对叔母的称呼。
- 9.
护秃释义:犹护短。《人民文学》1976年第2期:“大伯,你是护秃啊,你知道船要到大海里去呢!”
- 10.
指识释义:⒈识别。 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鄙陋之夫,不知学问之有流派,见人学问眩於目而莫能指识,则概名之曰考据家。”⒉介绍认识。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六:“有一位 铜河 上游的 铜街子 的某老大伯爷,他们替我指识了,我便和他两人坐在上席。”
- 11.
是得释义:犹言是好。《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大伯子许多年纪,如今説亲,説甚么人是得?”
- 12.
王伯释义:⒈大伯。 ⒉即王霸。王道与霸道。
- 13.
礼衣释义:礼服。遇有典礼时所服之衣。《左传·哀公七年》“大伯 端委以治 周 礼”晋 杜预 注:“端委,礼衣也。”宋 王禹偁《南郊大礼》诗:“千官云拥御楼时,朝服纷纷换礼衣。”《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苏子瞻 ﹞自称为 东坡居士,身上礼衣皆用茶合布为之。”
- 14.
诇问释义:⒈侦察探问。《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永 未知 更始 存亡,疑不肯从,收繫 大伯,遣使驰至 长安,詗问虚实。”胡三省 注:“詗,翾正翻。候伺也。”《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坦之 露袒踰墙走向 臺。道逢游逻主 颜端,执之,告以 遥光 反,不信;自往詗问,知实。”⒉探询问候。宋 欧阳修《与刘侍读原父书》之二五:“自过年便欲奉状,只俟 薛司勋 归。薛 既以事滞留,遂成稽殆。但时见贤弟,詗问动静以慰怀尔。”宋 王安石《知常州谢运使元学士启》:“依归之志已结於东南,詗问之仪当尘於左右。”
- 15.
费气释义:怄气;发脾气。清 姚廷遴《历年记》上:“二月,祖母请大伯、二伯分家私。先使次壻 李公繁 将厅内衣橱臺桌俱扛在祖母处,余知大怒,不免费气。”《歧路灯》第三回:“又向 王氏 道:‘他费气哩!姑娘只管打,我不护短。’”
- 16.
蹶蹶释义:⒈疾行貌。 唐 司空图《杂言》诗:“乌飞飞,兔蹶蹶,朝来暮去驱时节。”明 何景明《中林之棘》:“行野蹶蹶,行国迈迈。”《人民文学》1977年第12期:“大伯在鞋底上搕了搕烟灰,把烟袋往腰里一掖,就蹶蹶地走了。”⒉勤勉貌。《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蹶蹶。”朱熹 集传:“蹶蹶,动而敏於事也。”⒊惊动貌。《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成玄英 疏:“蹶蹶,惊动貌。”
- 17.
阿姆释义:⒈妯娌之间,弟妇对嫂嫂的称呼。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吕宝 心怀不善,想着哥哥已故,嫂嫂又无所出。况且年纪后生,要劝他改嫁,自己得些财礼。教浑家 杨氏 与阿姆説。王氏 坚意不从。”甬剧《两兄弟》第三场:“王春香:春香 走过大伯门,又听得门里传来呼痛声,莫非阿姆要做产,待我上前去照应。”⒉通称年长的女性。清 翟灏《通俗编·称谓》:“按姆,即母音之转。汉 呼乳母曰阿母,见《后汉书·杨震传》。今通谓之阿姆。”⒊母亲。洪深《香稻米》第二幕:“一个四十多岁的农妇-- 桂升 的娘,神色张惶,跄踉走来。莲
- 18.
隆平释义:⒈昌盛太平。汉 赵岐《<孟子>题辞》:“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晋 葛洪《抱朴子·贵贤》:“舍轻艘而涉无涯者,不见其必济也;无良辅而羡隆平者,未闻其有成也。”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初四日》:“惟冀 大伯理璽天德 体 中国 大皇帝之意,彼此益加辑睦,永享隆平。”⒉高而平坦。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其山阴则峻絶百仞,阳则原阜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