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聚 [tún jù]
1. 聚集;集合人马等。
例屯聚之兵。——宋·苏轼《教战守》
英[ assemble; ]
2. 集结。
英[ mass; ]
屯聚 引证解释
⒈ 集结。
引《史记·吴王濞列传》:“兵屯聚而西,无它奇道,难以立功。”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离叛者众,则不得不屯聚而为羣盗。”
《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桓公 与 管仲 商议,将輜重资粮,分其一半,屯聚于 葵兹。”
⒉ 指聚居。
引章炳麟 《排满平议》:“汉 族之流放罪人,与蛮种相习狎,埶不独立,染其礼俗,相与屯聚,因是亦以荆蛮得名。”
⒊ 指聚众起事的队伍。
引《后汉书·王梁传》:“三年春,转击 五校,追至 信都、赵国,破之,悉平诸屯聚。”
《后汉书·冯异传》:“又南下 河南 成皋 已东十三县,及诸屯聚,皆平之。”
⒋ 谓聚集进驻。
引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择要害地屯聚一处,使有隐然之望。”
明 唐顺之 《牌》:“通州 屯下重兵,若有寇,则又有客兵屯聚。”
国语词典
屯聚 [tún jù]
⒈ 聚集。
引《史记·卷一〇六·吴王濞传》:「田禄伯曰:『兵屯聚而西,无佗奇道,难以就功。』」
屯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剿捕释义:⒈讨伐逮捕。 明 唐顺之《海贼分道侵突疏》:“邓城 及守备 杨縉 等又不能设策剿捕,致贼屯聚散劫。”《明史·云南土司传三·木邦》:“罗珪 奏:‘罕落法 与所部交攻,遣人求援。臣等议委 南寧伯 毛胜、都督 胡誌 量调官军,相机剿捕。’”《红楼梦》第一回:“贼盗蜂起,官兵剿捕。”⒉勦捕:讨伐捕捉。《水浒传》第五二回:“我兀自要来勦捕你,今日你到来就缚,此是天教我成功。”《红楼梦》第一回:“偏值近年水旱不收,盗贼蜂起,官兵勦捕,田庄上又难以安身。”
- 2.
屯聚释义:聚集(人马等):屯聚大量兵力。
- 3.
屯集释义:屯聚。
- 4.
开屯释义:谓屯聚人员,开垦荒地。《清史稿·食货志一》:“曩 年羹尧 定议开屯,发北五省徒人能种地往 布隆吉尔 兴垦。”
- 5.
弭散释义:顺服散去。 《后汉书·冯绲传》:“后 鲜卑 寇边,以 緄 为 辽东 太守,晓喻降集,虏皆弭散。”《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 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
- 6.
方镇释义: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 晋 持节都督,唐 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辽 金 时皆有其职。清 吴廷燮 著有 唐、辽、金《方镇年表》,可参阅。《晋书·范宁传》:“方镇去官,皆割精兵器仗以为送故,米布之属不可称计。”《新唐书·裴均传》:“德宗 以 均 任方镇,欲遂相之。”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开元 九年置 朔方 节度,自是始有方镇。”清 何琇《樵香小记·翚帅师》:“古者兵出於农,有事则聚而授甲役,竣则散而归田,非有营卫之屯聚,方镇之瓜分,可籍之以为变。”
- 7.
温屯释义:谓热屯聚不散,使人迷惘不爽。
- 8.
牌头释义:⒈元 代军队基层编制单位“牌”的头领。《元史·兵志一》:“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鬭,下马则屯聚牧养。”⒉旧时对差役或军士的敬称。《水浒传》第九回:“林冲 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 林冲 来点名。’”《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既然两位牌头到此,且请便席略坐一坐,吃三杯了去何如?”《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要去见那年伯,是 李牌头 同去的。”⒊清 代保甲制度,每十户为一牌,设长一人,谓之牌头。《清会典事例·兵部·保甲》:“国初定,凡州县乡城,每十户立一牌头,十牌
- 9.
罢遣释义:遣散;放遣。 《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 到,悉罢遣归农。”《晋书·江统传》:“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有布衣 林虎 上书,真庙 曰:‘此人姓 林 名 虎,心尚怪者也。’罢遣之。”
- 10.
营长释义:⒈汉 代地方武装头领的称谓。《后汉书·第五伦传》:“伦 始以营长诣郡尹 鲜于褒,褒 见而异之,署为吏。”《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刘盆子 居 长乐宫,三辅郡县、营长遣使贡献。”胡三省 注:“时三辅豪杰处处屯聚,各有营长。”⒉现代军队编制单位营的指挥官。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可是他返转寻思,往上数有营长、教导员、团、旅首长……往下数有排长、班长和战士,只要自己在这严密的组织中,努力向前,那么,自己就有学不完的东西。”
- 11.
道径释义:⒈道路。《后汉书·南蛮传》:“蛮 氏知 尚 粮少入远,又不晓道径,遂屯聚守险。”唐 王建《射虎行》:“朝朝暮暮空手回,山下緑苗成道径。”元 阳恪《平蛮记》:“按图指示诸军所从道径。”⒉途径;门路。汉 刘向《列女传·京师节女》:“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司马安 四至九卿,当时以为善宦,以今观之,则谓之拙宦可也。彼汩丧廉耻,广为道径者,不数年至公相矣,安用四至九卿哉!”
- 12.
骄狠释义:亦作“骄很”。亦作“骄佷”。骄横狠戾。《南史·颜延之传》:“恭敬撙节,福之基也。骄佷傲慢,祸之始也。”宋 欧阳修《论永宁军捉获作过兵士札子》:“盖以 河北 屯聚兵马虽多,自来未有威名将帅镇抚,而卒士骄狠,相习为常。”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九:“杨渥 骄很恣横。”《明史·云南土司传三·车里》:“十一年,暹答 卒。长子 刀更孟 自立,骄狠失民心,未几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