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 [guān fǔ]
1. 旧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例他这件官司并无难断之处,从前的官府,都因碍着脸面,所以如此。——《红楼梦》
英[ local authorities; ]
2. 旧称封建官吏。
例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红楼梦》
英[ feudal official; ]
官府 引证解释
⒈ 谓政府机关。
引《尉缭子·武议》:“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
唐 柳宗元 《宋清传》:“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人人皆依本分担负官府所分派的捐款,又自动的捐钱与庙祝或单独执行巫术者。”
⒉ 公家的府库。 《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 有环,其一在 郑 商。
引宣子 謁诸 郑伯,子产 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唐 韩愈 《路公神道碑铭》:“公之为州,逢水旱,喜贱出与人,岁熟以其得收,常有赢利,故在所人不病飢,而官府畜积。”
⒊ 长官;官吏。
引《新唐书·姜謩传》:“謩 至,抚边俗以恩信,盗贼衰止。人喜曰:‘不意復见太平官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阎罗》:“忽夜梦至一官署,堂廡宏壮,见有官府衣冠坐於堂上。披览文书,视之,乃先兄 西樵 也。”
《红楼梦》第一回:“丫鬟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过去,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
国语词典
官府 [guān fǔ]
⒈ 官署的总称。
引《尉缭子·武议》:「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
宋·柳宗元〈宋清传〉:「清居士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
⒉ 长官。
引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我向这屏墙边侧耳偷睛觑,谁曾见这官府?」
官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字入公门释义:事情一旦告到官府,有案为凭,就无法挽回。 告诫人们诉讼应慎重。
- 2.
丁书释义:指旧时官府中书办一类的小吏。
- 3.
丁胥释义:官府中的小吏。
- 4.
三说法释义:宋 乾兴 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 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 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宋 范仲淹《奏论陕西兵马利害》:“或闻以三説之法可以备边……纵许於 陕西 河东路 以三説入中,既缘客商未多,且可少助粮草而已。”
- 5.
上司衙门释义:上级官府。
- 6.
上纳释义:谓向官府交纳赋税。
- 7.
不伏烧埋释义: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8.
不兰奚释义:蒙语音译词。 亦译作“孛兰奚”、“阑遗”、“拦遗”。元 代规定奴隶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称“不兰奚”。如主人认领,仍交归原主。《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中间或有不兰奚及姦细人等,本处官司自合审问来歷,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有 草堂寺 金长老 告:不兰奚一百人、匠人一十五人闕少穿著粮食。你每覷当休教闕少者。”
- 9.
不官释义:⒈不担任官职。《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颖达 疏:“官谓分职在位者。”⒉不任以官职。《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三国 魏 曹操 《论吏士能行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⒊非官方的。指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⒋不到官府,犹言不自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照提者,因举照中另提立名,除应奏官员之外,有逃亡不官者,四项。”
- 10.
不良人释义:唐 代官府管侦缉逮捕的小吏。
- 11.
丛曹剧部释义:含义是指官府里繁重的公务。
- 12.
中卖释义:旧时民间将盐、铁、茶之类属于专卖性质的物资卖给官府,称为“中卖”。 《宋史·食货志下五》:“籍州民之有鹻土者为鐺户,户岁输盐於官,谓之课盐。餘则官以钱售之,谓之中卖。”《宋史·食货志下七》:“明年令诸路铁倣茶盐法榷鬻,置炉冶收铁,给引召入通市。苗脉微者听民出息承买,以所收中卖於官,私相资易者禁之。”
- 13.
乌拉释义:⒈西藏民主改革前,农奴为官府或农奴主所服的劳役,主要是耕种和运输,还有种种杂役、杂差。⒉服这些劳役的人。‖也作乌喇。⒊东北地区冬天穿的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垫乌拉草。也作靰鞡。
- 14.
乏军兴释义:古代违反军律的一种罪名。耽误军事行动或军用物资的征集调拨,叫“乏军兴”。官府徵集物资叫“兴”。
- 15.
乐户释义:古代妇女因犯罪或受牵累而被逮入官府充当奏乐的官妓,叫做乐户。 后来也用来称妓院。
- 16.
乖角释义:⒈指 东汉 名士 郭泰 折巾一角之事。 郭泰 字 林宗,不应官府征召,周游郡国。尝于 陈 梁 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 巾”。后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北周 庾信《示封中录》诗之二:“葛巾久乖角,菊径简经过。”⒉抵牾;矛盾。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安清》:“或由传者紕繆,致成乖角。”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清 赵翼《赠贩书施汉英》诗:“我时有钱欲得书,汝时有书欲得钱;一见那愁两乖角,乘我所急高价悬。”⒊分离。
- 17.
乡养释义:古代官府给予在乡老人的优待。
- 18.
乡户释义:⒈泛指乡村住户。 ⒉宋代特指有恒产的平民,主要是地主,多充官府职役。
- 19.
书僮释义:⒈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通典·职官四》:“晋 宋 兰臺寺正书令史,虽行文书,皆有品秩,朱衣执板,给书僮。”⒉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四老爷 认得他是 徐九公子 家的书僮,接过书子,拆开来看。”老舍《茶馆》人物表:“小牛儿--男。十多岁。庞太监 的书童。”
- 20.
书院释义: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和学校。 始于唐代,原为皇室所设,掌管校勘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给皇帝讲解经典史籍等工作。五代各地始建书院。宋代大盛,官府和私人都能开设,均聘请名流,广招生徒,变成读书讲学的场所。明清以来又多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地方。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堂。
官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字入公门释义:事情一旦告到官府,有案为凭,就无法挽回。 告诫人们诉讼应慎重。
- 2.
丁书释义:指旧时官府中书办一类的小吏。
- 3.
丁胥释义:官府中的小吏。
- 4.
三说法释义:宋 乾兴 以来,西北兵饷不足,募商人输纳刍粟,官府给券,而以茶偿之。 后又益以东南缗钱、香药、犀齿,谓之三说法。天圣 元年曾罢此法,后又一度复行。见《宋史·食货志下五》。宋 范仲淹《奏论陕西兵马利害》:“或闻以三説之法可以备边……纵许於 陕西 河东路 以三説入中,既缘客商未多,且可少助粮草而已。”
- 5.
上司衙门释义:上级官府。
- 6.
上纳释义:谓向官府交纳赋税。
- 7.
不伏烧埋释义: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8.
不兰奚释义:蒙语音译词。 亦译作“孛兰奚”、“阑遗”、“拦遗”。元 代规定奴隶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称“不兰奚”。如主人认领,仍交归原主。《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中间或有不兰奚及姦细人等,本处官司自合审问来歷,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有 草堂寺 金长老 告:不兰奚一百人、匠人一十五人闕少穿著粮食。你每覷当休教闕少者。”
- 9.
不官释义:⒈不担任官职。《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颖达 疏:“官谓分职在位者。”⒉不任以官职。《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三国 魏 曹操 《论吏士能行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⒊非官方的。指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⒋不到官府,犹言不自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照提者,因举照中另提立名,除应奏官员之外,有逃亡不官者,四项。”
- 10.
不良人释义:唐 代官府管侦缉逮捕的小吏。
- 11.
丛曹剧部释义:含义是指官府里繁重的公务。
- 12.
中卖释义:旧时民间将盐、铁、茶之类属于专卖性质的物资卖给官府,称为“中卖”。 《宋史·食货志下五》:“籍州民之有鹻土者为鐺户,户岁输盐於官,谓之课盐。餘则官以钱售之,谓之中卖。”《宋史·食货志下七》:“明年令诸路铁倣茶盐法榷鬻,置炉冶收铁,给引召入通市。苗脉微者听民出息承买,以所收中卖於官,私相资易者禁之。”
- 13.
乌拉释义:⒈西藏民主改革前,农奴为官府或农奴主所服的劳役,主要是耕种和运输,还有种种杂役、杂差。⒉服这些劳役的人。‖也作乌喇。⒊东北地区冬天穿的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垫乌拉草。也作靰鞡。
- 14.
乏军兴释义:古代违反军律的一种罪名。耽误军事行动或军用物资的征集调拨,叫“乏军兴”。官府徵集物资叫“兴”。
- 15.
乐户释义:古代妇女因犯罪或受牵累而被逮入官府充当奏乐的官妓,叫做乐户。 后来也用来称妓院。
- 16.
乖角释义:⒈指 东汉 名士 郭泰 折巾一角之事。 郭泰 字 林宗,不应官府征召,周游郡国。尝于 陈 梁 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 巾”。后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北周 庾信《示封中录》诗之二:“葛巾久乖角,菊径简经过。”⒉抵牾;矛盾。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安清》:“或由传者紕繆,致成乖角。”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清 赵翼《赠贩书施汉英》诗:“我时有钱欲得书,汝时有书欲得钱;一见那愁两乖角,乘我所急高价悬。”⒊分离。
- 17.
乡养释义:古代官府给予在乡老人的优待。
- 18.
乡户释义:⒈泛指乡村住户。 ⒉宋代特指有恒产的平民,主要是地主,多充官府职役。
- 19.
书僮释义:⒈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通典·职官四》:“晋 宋 兰臺寺正书令史,虽行文书,皆有品秩,朱衣执板,给书僮。”⒉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四老爷 认得他是 徐九公子 家的书僮,接过书子,拆开来看。”老舍《茶馆》人物表:“小牛儿--男。十多岁。庞太监 的书童。”
- 20.
书院释义: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和学校。 始于唐代,原为皇室所设,掌管校勘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给皇帝讲解经典史籍等工作。五代各地始建书院。宋代大盛,官府和私人都能开设,均聘请名流,广招生徒,变成读书讲学的场所。明清以来又多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地方。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