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八州 八州的意思
zhōu

八州

简体八州
繁体
拼音bā zhōu
注音ㄅㄚ ㄓㄡ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 ◎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组词】: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zhōu,(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组词】:州县。杭州。(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例句】: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基本含义

指国家的领土广大,疆域辽阔。

八州的意思

八州 [bā zhōu]

1. 大半个中国,后也指中国全土。我国自古有九州之称,自京畿而言,则为八州。

八州 引证解释

⒈ 指 中国 全土。我国自古有九州之称,自京畿而言,则为八州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八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伯释义:⒈古代畿外八州的最高长官,分别掌管四方诸侯,相传尧舜时皆有。⒉晋代郗鉴、阮放、卞壸、蔡谟、胡毋辅之、阮孚、刘绥、羊曼八人,时号兖州八伯。
    • 2.
      八州释义:指 中国 全土。 我国自古有九州之称,自京畿而言,则为八州。
    • 3.
      八辅释义:犹八州。
    • 4.
      军榷法释义:宋代早期派遣士兵、民夫运输食盐的制度。在“折中法”还没有普遍推行的时候,“三京、二十八州军,官自辇盐,百姓困于转输。
    • 5.
      国伯释义:⒈古说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州伯。八州之伯谓“国伯”。⒉太平天囯天王对伯父辈的称呼。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庆善伯、纘奎伯、元玠伯辈,称囯伯。”
    • 6.
      天门八翼释义:晋 陶侃 梦生八翼,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因坠地,折左翼。 后位至八州都督。见《晋书·陶侃传》。
    • 7.
      巡属释义:指统属的地方。 唐 柳宗元《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绳愆纠繆,列郡肃澄清之风;匡困资无,闔境知噢咻之德。凡在巡属,庆惧交深。”《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请 唐 兵不入境,当举巡属内附;苟不如约,则背城决战以报本朝。”《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他又不时戴了顶巾,骑了匹骡子,跟了一两个人,在那巡属十八州县里边不歇的私行。”
    • 8.
      德川家康释义:(1542-1616)日本江户幕府的创立者。 原为织田信长部将。后又随丰臣秀吉征战,成为关东八州的大领主。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部下分为两派。1600年9月,在美浓的关原(在今岐阜县不破郡)击败对立的丰臣氏军队。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后击灭丰臣氏残余势力,建立幕藩体制。
    • 9.
      折翼释义:⒈折断翅膀。 比喻受挫伤。⒉相传晋陶侃曾梦生八翼,飞上天去,见天门九重,已上八重,至第九重,门者击之以杖,遂坠地而折左翼。后侃都督八州,握重兵,常思折翼之梦,不敢萌异志。见《晋书·陶侃传》。后以“折翼”为自警之典。
    • 10.
      抱认释义:犹承担。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应大赦已前见欠蚕盐和买青苗钱物,元是冒名,无可催理,或全家逃移,隣里抱认,或元无头主,均及干繫人者,并特与除放。”宋 岳珂《桯史·大散论赏书》:“今 散关 凤翔 未破,足下可与军中议,取 散关 要银绢钱引若干,取 凤翔 要若干,可以必克,本所当一切抱认,足下可结罪保明具申,当以闻於朝廷。”《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四年》:“却令本司於八州军增盐钱,并将桩留五分盐本钱抱认七万贯,充上供起发。”
    • 11.
      殷旷释义:⒈繁多而拖延日久。《晋书·庾羲传》:“陛下以圣明之德,方隆 唐 虞 之化,而事役殷旷,百姓凋残。”⒉地域辽阔。《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西楚 殷旷,常宜早起,接对宾侣,勿使留滞。”《南史·刘湛传》:“但汝弱年,新涉军务,八州殷旷,专断事重,畴諮委仗,不可不得其人。”
    • 12.
      资调释义:财赋。 《晋书·桓温传》:“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跡,亦相羈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资,财也。调,赋也。”
    • 13.
      遗便释义:未尽其用的利益。唐 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慾,居三年,於 江西 八州无遗便,其大如是,其细可略也。”
    • 14.
      陶侃之意释义:《晋书·陶侃传》载,陶侃 梦生八翼,飞登天门,已登其八,唯一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折其左翼。后 侃 都督八州,握重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即自抑而止。后因以“陶侃之意”指伺机谋废旧朝,自建新朝之典。
    • 15.
      韦丹碑释义:韦丹,字 文明。唐 京兆 万年 人,为 江西 观察使,政事卓然,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元和 时称治民第一。宣宗 时,乃诏观察使 纥干臮 上 丹 功状,命刻功于碑。见《新唐书·循吏传·韦丹》。后因以“韦丹碑”为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典故。清 王士禛《题施愚山<卖船诗>后》诗:“他年 韦丹 碑,会见留江皋。”
    • 16.
      黄巾起义释义:东汉末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军。当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宦官专权,政治腐朽黑暗。广大农民无法生活。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以传太平道为名,在农民中进行起义宣传。十余年间,组织群众数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公元184年在张角领导下各地同时举行起义。后来张角病死,主力军由其弟张宝、张梁领导。二人先后牺牲,分散各地的起义军坚持战斗二十多年。
八州是什么意思 八州读音 怎么读 八州,拼音是bā zhōu,八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八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