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 [jù fǎ]
1. 语法的一部分,它根据被研究语言的固定用法论述表语、修饰语和其他词的关系。
英[ syntax; ]
3. 句子的结构方式;表示其在句子中相互关系的词形式的排列。
句法 引证解释
⒈ 句子的结构方式。
引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句法本 黄子,二豪与揩磨。”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诗之品有九……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昌黎志铭》:“章法前提后应,与 王 铭正同,特句法错综变化,使人读之不觉为少异。”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句法是倒装的,章法是零乱的。”
⒉ 语法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词组和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内容。
国语词典
句法 [jù fǎ]
⒈ 语法学的一部分。以词组构成、句子结构、句子类型等为研究对象。
⒉ 指句子结构。
例如:「这几句话,句法很严谨。」
句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犯释义:⒈三度触犯。《南齐书·天文志下》:“﹝ 永明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三犯毕左股第一星西南一尺。”⒉三度犯法。《新唐书·食货志四》:“大中 初,盐铁转运使 裴休 著条约: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元史·太宗纪》:“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⒊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宋 张炎《词源·原序》:“美成 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参见“犯调”。
- 2.
三言诗释义:旧诗体的一种。以三字为句,故名。清 赵翼《陔馀丛考·三言诗》:“三言诗,《金玉诗话》谓起於 高贵乡公。然 汉《安世房中歌》‘丰草葽’及‘雷震震’二章,《郊祀歌》之‘练时日’、‘太乙貺’、‘天马徠’等章,已创其体,则不始於 魏 末矣。刘勰 又引《喜起歌》为三言之首,而谓诗之有三、五言,多成於 西汉,盖《国风》:‘山有榛’、‘隰有苓’,《周颂》:‘绥万邦’、‘屡丰年’之类。古诗中原有此句法,特 汉 初以之为全篇,遂成此三言之一体耳。”
- 3.
亲党释义:亲信党与。晋 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下》:“侍中 杜乔 奏免 陈留 太守 梁让、济阳 太守 氾宫、济北 太守 崔瑗 赃罪狼籍,梁氏 亲党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若不大行诛罚,更树亲党,恐公北还之日,未渡 太行 而内变作矣。”金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鲁直 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鉢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
- 4.
倒文释义:⒈指古代诗文中为求协韵或句法变化而倒置文字的现象。 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总说·倒文》:“六经或倒其文,如《易》之‘西南得朋’、‘吉凶者失得之象’,类皆有之,唯《诗》为多,如‘中林’、‘中谷’、‘家室’、‘裳衣’、‘衡从’……不一而尽。”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倒文协韵例》:“古书多韵语,故倒文协韵者甚多。”姚维锐《古书疑义举例增补·补倒文成句例》:“昭 十三年《左传》:‘我之不共,鲁 故之以。’杜 注云:‘不共 晋 贡,以 鲁 故也。’愚 按:‘鲁 故之以’,犹言‘因 鲁 之故’,倒文成句也。”⒉因抄刊
- 5.
倒植释义:⒈倒;倒置。 谓将事物的首尾、上下、顺序、性质、是非、地位等颠倒过来,与正常情况相反。⒉倒装,修辞方法之一。有意识地颠倒词句的顺序,以调和音节,错综句法,加强语势。
- 6.
六关释义:⒈六个关卡。《左传·文公二年》:“仲尼 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 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 注:“塞关、阳关 之属凡六关,所以禁絶末游,而废之。”一说关卡名。《孔子家语·颜回》:“孔子 曰:‘下 展禽,置 六关,妾织蒲,三不仁。’”王肃 注:“六关,关名。鲁 本无此关,文仲 置之以税行者,故为不仁。《传》曰‘废六关’,非也。”⒉指作诗应把握的六个主要之点。元 范梈《木天禁语·六关》:“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右一篇诗成,必须精研,合此六关方为佳。”
- 7.
典缛释义:典雅而多文采。《新唐书·徐彦伯传》:“﹝ 彦伯 ﹞移 蒲州,以近畿,会郊祭,上《南郊赋》一篇,辞致典縟。”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江淹 拟 颜延年,辞致典縟,得应制之体,但不变句法。大家或不拘此。”
- 8.
创格释义:新的风格或法式。清 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东坡 大气旋转,虽不屑屑於句法、字法中别求新奇,而笔力所到,自成创格。”清 冯桂芬《皖水迎师记》:“刺史復以多金啗洋商争愿承者,又与约船中得增灶治餐,驴马军械得入船,抵 皖 泊舟听行止,一一如我法,皆轮船创格,则刺史力也。”黄远庸《新闻日记·民国四年四月一日》:“又吾此后所谓新闻者,不必尽为朝章国故也。市井琐屑,街谈巷议,皆一一作新闻观,此在日报中实为创格。”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招魂》﹞句末俱用‘些’字,亦为创格。”
- 9.
叠字释义:亦作“迭字”。单字的重迭。为构词方式之一。亦为修辞方式之一。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鬱鬱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粧,纤纤出素手。’一连六句,皆用叠字,今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之也。”郭绍虞 校释:“案此亦古人修辞惯例……实则古人为诗,根据口语,口语中有迭字,则连用之,益见其轻鬆流利,此所以复而不厌。”杜甫《漫成》诗之一“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仇兆鳌 注引 清 申涵光 曰:“杜 诗善用叠字,如‘野日荒荒白’、‘宿鷺娟娟浄’、‘江市戎戎暗’、‘
- 10.
句断释义:⒈谓点断句子。 ⒉指句读,句法。
- 11.
句法释义:⒈句子的结构方式:这两句诗的句法很特别。⒉语法学中研究词组和句子的组织的部分。
- 12.
吏读式释义:朝鲜 从七世纪 新罗 时代至二十世纪初 李朝 末年所用的一种汉语朝鲜语混合文字。 形式上都是汉字,文句中实词多用汉语,虚词多用朝鲜语(以汉字记音),句法从朝鲜语。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大约在 唐朝 建国前,新罗 即开始使用 汉 字记录本族语言,称为‘吏读式’。唐 时,薛聪 以吏读式译 中国 经书为 新罗 语,儒学流传得以更加便利。”
- 13.
向心结构释义:布龙菲尔德把句法结构分为两类,至少有一个直接成份跟整体的语法功能相同的结构叫向心结构。
- 14.
固定词组释义:两个以上的词的紧密结合。其句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常见的有专名和成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欣欣向荣”、“守株待兔”等。
- 15.
就句对释义:旧体诗文句法名。 谓在一句中自成对仗。
- 16.
忆秦娥释义:⒈词牌名。 ⒉曲牌名。亦名《秦楼月》。属商调,南、北曲均有。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作小令。句法与词同,亦或后阙有异。
- 17.
摊破释义:⒈唐宋填词用语。指因乐曲节拍的变动引起句法、协韵的变化,突破原来词调谱式,故称摊破。如《浣溪沙》上下阕的末句,原为七言一句,句末协韵。乐曲摊开后,突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改于三言句末协韵,别成一体,故称《摊破浣溪沙》,以示区别。他如《摊破采桑子》、《摊破江城子》等,均属此类。又称摊声。后来的曲谱中,也有“摊破”,与词的情况有所不同。⒉划破。
- 18.
杂体诗释义:古典诗歌正式体裁外之各种诗体。多从字形、句法、声律或押韵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体等。不少为 汉、魏、六朝 时文人所创制。
- 19.
柳昏花暝释义: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宋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然‘柳昏花暝’,自是 歐 秦 輩句法,前後有畫工、化工之殊。”
- 20.
活用释义:⒈指词在句法结构中临时充当别的成分,改变了其通常的用法和意义的一种语法现象。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实字活用例》:“襄 九年《左传》:‘门其三门。’下‘门’字实字也,上‘门’字则为攻是门者矣。此实字而活用者也。”⒉灵活运用。徐特立《历史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由于马克思主义不独经济学要活用,唯物史观也是要活用的,是要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来灵活运用的。”郭沫若《战士如何学习与创作》:“顶要紧的是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充分地活用自己的感官,活用自己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