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折券 折券的意思
zhéquàn

折券

简体折券
繁体
拼音zhé quàn
注音ㄓㄜˊ ㄑㄩ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é zhé zhē,(1) 翻转,倒腾。【组词】:折腾。折跟头。折个儿。(1) 断,弄断。【组词】: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2) 幼年死亡。【组词】:夭折。(3) 弯转,屈曲。【组词】: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4) 返转,回转。【组词】:折返。(5) 损失。【组词】:损兵折将。(6) 挫辱。【组词】:折磨。挫折。百折不挠。(7) 减少。【例句】:折寿(减少寿命)。折扣。(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组词】: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9) 心服。【例句】:折服(①信服;②说服)。(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组词】:折子戏。(11) 判决。【组词】:折狱。(1) 断,绳子折了。(2) 亏损。【组词】:折本生意。(3) 姓。

quàn xuàn,(1)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组词】:债券。国库券。入场券。证券。稳操胜券。(1) 〔拱券〕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部分。

基本含义

指无法兑现的票据或凭证,也用来比喻无法兑现的承诺或诺言。

折券的意思

折券 [zhé quàn]

1. 谓毁弃债券,不再索取。《汉书·高帝纪上》:“﹝高祖﹞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颜师古注:“以简牍为契券,既不征索,故折毁之,弃其所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贫士请药,常多折券。”宋郭彖《睽车志》卷一:“﹝林灵素﹞尝从旗亭贳酒,久不归直。其人督之,灵素计窘,即举手自扪其面……其人惊怖,竟为折券。”后亦以“折券”指沽酒。

折券 引证解释

⒈ 谓毁弃债券,不再索取。

《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常从 王媪、武负 貰酒……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颜师古 注:“以简牘为契券,既不徵索,故折毁之,弃其所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宋清 卖药於 长安 西市……贫士请药,常多折券。”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 林灵素 ﹞尝从旗亭貰酒,久不归直。其人督之, 灵素 计窘,即举手自捫其面……其人惊怖,竟为折券。”
后亦以“折券”指沽酒。 马骏声 《醉题酒家壁》诗:“折券呼僮取大斗,狂歌纵饮鼓土缶。”


国语词典

折券 [zhé quàn]

⒈ 毁掉债券,不再索偿,或毁掉契约,不再受拘束限制。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唐·蒋防《霍小玉传》:「长安有媒鲍十一娘者,故薛驸马家青衣也;折券从良,十余年矣。」


折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冯驩券释义:见“冯驩折券”。
    • 2.
      冯驩折券释义:指 冯驩 为 孟尝君 市义焚烧债券之事。五代 李瀚《蒙求》诗:“汲黯 开仓,冯驩 折券。”明 许自昌《水浒记·约婚》:“他怎敢妄思量焚那 冯驩 券。”参见“冯諼市义”。
    • 3.
      宋清释义:唐 长安 卖药人,轻财好义,为时人所称许。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宋清 卖药于 长安 西市,朝官出入移贬,清 輒卖药迎送之;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岁计所入,利亦百倍。长安 言:人有义声,卖药 宋清。”后因以喻指轻财好义者。宋 陆游《卧病累日羸甚偶复小健戏作》诗:“病忽迨旬日,衰如增十年;难求 秦缓 药,空负 宋清 钱。”
    • 4.
      岁竟释义:年终。《史记·高祖本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司马贞 索隐:“至岁终总弃不责也。”《汉书·丙吉传》:“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
    • 5.
      弃责释义:免除旧债。责,通“债”。《国语·晋语四》:“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歛,施舍分寡。”韦昭 注:“弃责,除宿责也。”《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颜师古 注:“以简牘为契券,既不徵索,故折毁之,弃其所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所灌县郡,蠲赋弃责,流民所过,毋得征算。”
    • 6.
      折契释义:折券。
    • 7.
      请药释义:取药;买药。《魏书·高允传》:“先卒旬外,微有不适。犹不寝卧,呼医请药,出入行止,吟咏如常。”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宋清 卖药于 长安 西市。朝官出入移贬,清 輒卖药迎送之。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折券(zheq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折券是什么意思 折券读音 怎么读 折券,拼音是zhé quàn,折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折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