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命 [yìng mìng]
1. 从命,遵命。
3. 应付命令。
应命 引证解释
⒈ 从命,遵命。
引《后汉书·董卓传》:“前 温 出屯 美阳,令 卓 与 边章 等战无功, 温 召又不时应命,既到而辞对不逊。”
《南史·虞荔传》:“及 文帝 平 彪,武帝 及 文帝 并书招之,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妇顰蹙曰:‘此即不敢应命。’”
李一氓 《重读总司令的诗》:“我们只得应命去陪他吃午饭。”
⒉ 应付命令。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薛伟》:“渔人 赵干 藏巨鲤,以小者应命。
引裴 怒鞭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杨大年 每欲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伪画致祸》:“时传闻《清明上河图》手卷……即命 汤 善价求市,既不可得,遂属 苏 人 黄彪 摹真本应命。”
国语词典
应命 [yìng mìng]
⒈ 接受命令。
引《南史·卷六九·虞荔传》:「及文帝平彪,武帝及文帝并书招之,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三国演义·第四回》:「卓命征之,邕不赴。卓怒,使人谓邕曰:『如不来,当灭汝族。』邕惧,只得应命而至。」
近报命
应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奔释义:《左传·成公七年》:“子重 子反 於是乎一岁七奔命。”谓一岁中七次奔走应命。后以“七奔”谓一再奔波。南朝 宋 鲍照《代东武吟》:“密涂亘万里,寧岁犹七奔。”唐 王维《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
- 2.
传録释义:转抄,传抄。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杨大年 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辩》:“一时传録者以‘树’字与 英宗 庙讳同音,故易以‘暮’字。”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近年惟 直斋 陈氏 书最多,盖尝仕於 莆,传録 夹漈 郑氏、方氏、林氏、吴氏 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餘卷。”
- 3.
佩龟释义:佩带龟袋。 唐 初五品以上官员佩鱼袋。武后 时,改内外官所佩鱼袋为龟袋。《旧唐书·崔义玄传》:“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徵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明 陈继儒《枕谭》:“武后 天授 元年改佩龟,以玄武为龟也。”参见“佩鱼”。
- 4.
半截回头人释义:指再嫁的寡妇。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天缘巧合》:“君能为市井子者,娶半截回头人,则老身早有以应命矣。”
- 5.
命代释义:命世。《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圣姿合於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运。”李善 注:“《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也。’《广雅》曰:‘命,名也。’”按,本集作“命世”,唐 人讳改。《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内顒顒,瞻仰德化。”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知己》:“﹝ 杜紫微 ﹞復有《赠嘏》诗曰:‘命代风骚将,谁登 李 杜 坛。’”
- 6.
应命释义:⒈从命,遵命。 《后汉书·董卓传》:“前 温 出屯 美阳,令 卓 与 边章 等战无功,温 召又不时应命,既到而辞对不逊。”《南史·虞荔传》:“及 文帝 平 彪,武帝 及 文帝 并书招之,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妇顰蹙曰:‘此即不敢应命。’”李一氓《重读总司令的诗》:“我们只得应命去陪他吃午饭。”⒉应付命令。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薛伟》:“渔人 赵干 藏巨鲤,以小者应命。裴 怒鞭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杨大年 每欲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明
- 7.
当命释义:犹应命。
- 8.
朝使释义:⒈朝廷派出的使者。 唐 王梵志《朝使来相过》诗:“朝使来相过,设食因盃酌。”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卢师山》:“一朝魃鬼走平川,万姓嗷嗷朝使宣。谁为吾民解倒悬,童子应命登法筵。”⒉方国向中央政府朝贺的使者。唐 张籍《送新罗使》诗:“万里为朝使,离家今几年?”宋 吴自牧《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如朝使入朝辞,赐宴饯行,仍赐马匹银帛,礼物甚盛。”
- 9.
犇命释义:⒈奔走应命。 ⒉古时为应付急难而选拔设置的精勇部队。
- 10.
白话八股释义: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 11.
赡敏释义:形容词语丰富,文思敏捷。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是时王家旧僮,染衣已久,辞论清雅,言谈赡敏,众共推举,而以应命。”《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君彦,珽 之子也,博学强记,文辞赡敏,著名海内。”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讲读》:“故 太宗、仁宗 皆优於文事,而 建文 尤为赡敏。”
- 12.
通志释义:⒈表达意趣志向。《晋书·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 謐 为《释劝论》以通志焉。”⒉犹通史。自 宋 郑樵 撰《通志》,后遂成史书的一种体裁。⒊地方志的一种。记载省级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如《畿辅通志》、《四川通志》、《江苏通志稿》。
- 13.
鱼人释义:指以捕鱼为业的人。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鱼人闻唤,当乃寻声,芦中忽见一人,便即摇船就岸。”《太平广记》卷四七一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薛伟》:“鱼人 赵干 藏巨鲤,以小者应命。”按,今本《续玄怪录》作“渔人”。 清 李元 《蠕范·物偏》:“鰣……性好浮游,鱼人以丝网沉水数寸取之,一丝罣鳞,即不復动,纔出水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