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事役 事役的意思
shì

事役

简体事役
繁体
拼音shì yì
注音ㄕˋ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yì,(1) 服兵务,从军。【组词】:从役。现役。(2) 战事。【组词】:战役。(3) 服劳力之事。【组词】:劳役。徭役。(4) 使唤。【组词】:役使。奴役。(5) 被役使的人。【组词】: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基本含义

指公务繁忙,事务繁重,忙于公务。

事役的意思

事役 [shì yì]

1. 劳役。

2. 政务;公务。

4. 指战事。

事役 引证解释

⒈ 劳役。

汉 徐干 《中论·民数》:“事役既均,故民尽其心而人尽其力。”
《晋书·唐彬传》:“﹝ 邓艾 ﹞又好施事役,数劳众力。”

⒉ 政务;公务。

《魏书·阳固传》:“既无事役,遂闔门自守,著《演賾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京师輦轂之下,风物繁富,而士大夫牵於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
宋 杨万里 《宿度息》诗:“我行以事役,云行亦忙为?”

⒊ 指战事。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周瑜 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 瑜 乃心夙夜所忧。’”


事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亲厚释义:⒈关系亲密,感情深厚。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讎者所快。”宋 叶适《与黄岩林元秀书》:“与二君亲厚,非復他人之比,每愿相聚数日,讲学其所当言。而事役参差,竟不一遂,将如之何。”⒉指关系亲密,感情深厚者。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元旦》:“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杂以海错山珍,家餚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⒊亲爱厚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延年 本尝与 义 俱为丞相史,实亲厚之,无意毁伤也,馈遗之甚厚。”《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建 谓左右曰:‘
    • 2.
      彫靡释义:奢靡浪费。《北史·邢邵传》:“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臣愚量,宜罢尚方彫靡之作,颇省 永寧 土木之功,并减 瑶光 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劳,及诸事役非世急者。”
    • 3.
      政役释义:⒈政事役使。⒉赋税和劳役。政,通“征”。
    • 4.
      殷旷释义:⒈繁多而拖延日久。《晋书·庾羲传》:“陛下以圣明之德,方隆 唐 虞 之化,而事役殷旷,百姓凋残。”⒉地域辽阔。《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西楚 殷旷,常宜早起,接对宾侣,勿使留滞。”《南史·刘湛传》:“但汝弱年,新涉军务,八州殷旷,专断事重,畴諮委仗,不可不得其人。”
    • 5.
      物役释义:《荀子·正名》:“故嚮万物之美而盛忧,兼万物之利而盛害……夫是之谓以己为物役矣。”杨倞 注:“己为物之役使。”后谓为外界事物所役使为“物役”。《文选·谢瞻<答灵运>诗》:“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寧。”张铣 注:“无物役,谓无事役己也。”唐 羊士谔《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清 曹寅《真州西轩行药念俊三病》诗:“物役穷年咀草木,归怀并日接宾僚。”
    • 6.
      若时释义:⒈此时,现在。《公羊传·定公四年》:“君如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时可矣。”⒉那时,当时。《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无若时之急,而使公卿大夫并与厮徒共供事役,闻之四夷,非嘉声也,垂之竹帛,非令名也。”
    • 7.
      隶役释义:⒈仆役;仆人。 ⒉谓从事役事。
    • 8.
      雕靡释义:⒈犹华丽。《南史·蔡景历传》:“景歷 属文,不尚雕靡,而长於叙事,应机敏速,为当时所称。”《旧唐书·顺宗纪》:“綵舰雕靡。”《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自 景德 后,文士以雕靡相尚,从易 独自守不变。”⒉彫靡:奢靡浪费。《北史·邢邵传》:“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臣愚量,宜罢尚方彫靡之作,颇省 永寧 土木之功,并减 瑶光 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劳,及诸事役非世急者。”

事役(sh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事役是什么意思 事役读音 怎么读 事役,拼音是shì yì,事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事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