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染指于鼎 染指于鼎的意思
rǎnzhǐdǐng

染指于鼎

简体染指于鼎
繁体染指於鼎
拼音rǎn zhǐ yú dǐng
注音ㄖㄢˇ ㄓˇ ㄩˊ ㄉㄧㄥˇ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rǎn,(1) 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组词】:染料。染色。染坊。染缸。印染。(2) 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组词】:染病。感染。传染。沾染。一尘不染。

zhǐ,(1)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组词】: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2)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例句】:下了三指雨。(3)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组词】: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4) 点明,告知。【组词】:指导。指引。指正。指责。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挥。指日可待。(5) 直立,竖起。【例句】:令人发(fà)指(形容极为愤怒)。(6) 意向针对。【组词】:指标。指定。(7) 古同“旨”,意义,目的。

yú,(1) 介词(➊在,如“生于北京”;➋到,如“荣誉归于老师”;➌对,如“勤于学习”;➍向,如“出于自愿”;➎给,如“问道于盲”;➏自,从,如“取之于民”;➐表比较,如“重于泰山”;➑表被动,如“限于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3) 姓。

dǐng,(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组词】: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2) 锅。【组词】:鼎罐。鼎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组词】: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组词】:鼎峙。鼎足之势。(5) 大。【组词】:鼎族。鼎臣。鼎力支持。(6) 正当,正在。【例句】:鼎盛(shèng )。

基本含义

指人受到坏事的影响,而沾上了不好的名声或关系。

染指于鼎的意思

染指于鼎 [rǎn zhǐ yú dǐng]

1.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国语词典

染指于鼎 [rǎn zhǐ yú dǐng]

⒈ 语出比喻觊觎非分的利益。

《左传·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染指于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指动释义:春秋 时,郑国 大臣 子公 逢食指动,即能尝到美味,一次,郑灵公 赐食鼋肉,故意不分给 子公,他一气之下,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指动”表示将尝到美味。宋 范成大《次韵谢李叔玠追路送笋》:“盘餐登异味,指动已先知。”
    • 2.
      染鼋释义:楚 人献鼋于 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其子 子公 欲食,不与,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去。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染黿”喻指非分的奢望。唐 黄滔《谢试官》:“非敢染黿,所希留马,干瀆清严,下情不任惶惕屏营之至。”参见“染指”。
    • 3.
      染鼎释义:染指于鼎。 指尝味。
    • 4.
      鼋鼎释义:春秋 楚 人献鼋于 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 子公(公子宋)入,先动食指,公闻而弗与。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史记·郑世家》。后用以为典。宋 范成大《河豚叹》:“黿鼎 子公 怒,羊羹 华元 衄。”宋 陆游《杂咏园中果子》之三:“黿鼎若为占食指,麴车未用堕馋涎。”
染指于鼎是什么意思 染指于鼎读音 怎么读 染指于鼎,拼音是rǎn zhǐ yú dǐng,染指于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染指于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