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听 [shàn tīng]
1. 善于听察。
3. 指听力好。
善听 引证解释
⒈ 善于听察。
引汉 刘向 《说苑·权谋》:“若使 中山 之与 齐 也,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也。其患在不闻也,虽闻又不信也。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宋 秦观 《李泌论》:“臣闻有善听无良谋,有善谋无利势。天下之势,善谋之则无不利;天下之谋,善听之则无不良。”
⒉ 指听力好。
引明 蒋鐄 《沆瀣子》:“雉善听,狼善视。”
善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十科释义:宋 代科举取士的十项科目。元祐 元年,据 司马光《乞以十科举士札子》奏设。名目是:一、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二、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三、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四、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五、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六、学问该博可备顾问科;七、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八、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九、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十、练习法令,能断请谳科。参阅《宋史·哲宗纪一》、《宋史·选举志六》。
- 2.
听冰释义:传说狐性好疑,故渡冰辄听,冰下无水乃过。 典出《水经注·河水一》引 晋 郭缘生《述征记》:“盟津、河津 恒浊,方 江 为狭,比 淮 济 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后遂以“听冰”谓多虑或处事慎重。唐 温庭筠《开成五年秋抱疾郊野自伤书怀一百韵》:“激扬衔箭虎,疑惧听冰狐。”前蜀 韦庄《雨霁晚眺》诗:“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宋 欧阳修《猛虎》诗:“穷冬听冰渡,思虑岂不长。”《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狐听冰,鹊营巢,岂不是智。”
- 3.
善视释义:⒈善加看待。 《左传·成公三年》:“贾人如 晋,荀罃 善视之,如实出己。”宋 张师正《括异志·陈省副》:“令院子传语 钱 家,县君言比部教善视十一郎。”叶圣陶《夜》:“恳求善视 大男,大男 即儿等也。”⒉善于察视。《阴符经》中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 4.
善谋释义:⒈好的计谋。 《左传·文公七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⒉指认真谋划。宋 秦观《李泌论》:“天下之势,善谋之则无不利,天下之谋,善听之则无不良。”
- 5.
清听释义:⒈谓耳聪善听。⒉请人听取的敬词。⒊谓清越入耳。
- 6.
牙弦释义:⒈传说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锺子期善听,二人遂为至交。见《列子·汤问》。后因以“牙弦”称精美之琴,寓有相知之意。弦,亦作“絃”。⒉借指琴声。喻绝唱,杰作。
- 7.
狐冰释义:传说狐善听,当它听出冰下无流水声时,方从冰上走过。故以“狐冰”称坚硬的河冰。
- 8.
笼槛释义:拘囚禽兽之处。多指鸟笼。晋 潘尼《迎大驾》诗:“翔凤婴笼槛,騏驥见维縶。”《南史·范云传》:“云 曰:‘此政会吾心,今羽翮未备,不得不就笼槛,希足下善听之。’”唐 白居易《红鹦鹉》诗:“安南 远进红鸚鵡,色似桃花语似人,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 9.
计听释义:谓能料事,善听言。
- 10.
象简释义:即象笏。唐 康骈《剧谈录·龙待诏相笏》:“开成 中有 龙復本 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凡有象简竹笏,以手捻之,必知官禄年寿。”宋 文同《和张屯田雪中朝拜天庆观》:“遥望玉宸端象简,宛然身在 广寒宫。”《宋史·度宗纪》:“陈宜中 经筵进讲《春秋》终篇,赐象简、金御仙花带、鞍马。”《三国演义》第四回:“﹝阶下一大臣﹞挥手中象简,直击 董卓。”参见“象笏”。
- 11.
高山流水释义:⒈也说流水高山。《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⒉琴曲。取材于《吕氏春秋》中伯牙鼓琴的故事。清代琴家张孔山弹奏的《流水》是近代流传最广的曲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