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千佛洞 千佛洞的意思
qiāndòng

千佛洞

简体千佛洞
繁体
拼音qiān fó dòng
注音ㄑ一ㄢ ㄈㄛˊ ㄉㄨㄥ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ān,(1)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例句】: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2) 喻极多。【组词】: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3) 见“秋”字“秋千”。(4) 姓。

fó fú bì bó,(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组词】:佛爷。佛像。借花献佛。(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组词】: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1) 〔仿佛〕见“仿”。(2) 同“拂”,违背,违反。(1) 同“弼”,辅弼。(1) 同“勃”,兴起。

dòng tóng,(1) 窟窿,深穴,孔。【组词】: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2) 打洞,打成洞(穿透)。【例句】:一狼洞其中。(3) 透彻地,清楚地。【组词】:洞悉。洞穿。(4)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基本含义

指一个地方有很多佛像,形容佛像众多,庄严肃穆。

千佛洞的意思

千佛洞 [qiān fó dòng]

1. 即敦煌石室。在甘肃省·敦煌县东南。旧称莫高窟。

千佛洞 引证解释

⒈ 即 敦煌 石室。在 甘肃省 敦煌县 东南。旧称莫高窟。

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塞外桃源的敦煌》:“千佛洞 藏有千余年来之各种珍贵文献, 清 末为 英国 大探险家 斯坦因 所发觉,盗窃殆尽。”


国语词典

千佛洞 [qiān fó dòng]

⒈ 地名。位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内藏丰富文物,如壁画、泥塑等,对我国佛教、文学、艺术贡献颇大。


千佛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南疆释义: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汉、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长与沧桑。
    • 2.
      敦煌释义:⒈古代郡名。治所在今 甘肃省 敦煌县。西汉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 改为 敦煌镇,后复改郡。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改置 西沙州,贞观 七年(公元633年)又改 沙州,天宝 元年(公元742年)仍改 敦煌郡,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又改 沙州。⒉县名。在 甘肃省。西汉 置。十六国 前凉 建都于此,北周 改名 鸣沙县,隋 大业 初复名,唐 末废。清 乾隆 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 中亚 和 欧洲 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 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
    • 3.
      敦煌石室释义:亦称“敦煌石窟”。包括古代隶属 敦煌 境内的 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 和 水峡口 小千佛洞 四窟。一般指 莫高窟,俗称 千佛洞。在 甘肃省 敦煌县 鸣沙山 山麓。其处有 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壁画、塑像(多系佛像)极多。自 东晋 迄 元,皆有建造。清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于复壁中发现藏经室,内藏手写佛经及美术作品等,极为丰富。写本最早为 晋安帝 义熙 二年(公元406年),最晚为 宋太宗 至道 三年(公元997年),而以 唐、五代 的为最多。英 人 斯坦因、法 人 伯希和 等先后前往,掠去
    • 4.
      敦煌石窟释义:中国著名石 窟。包括甘肃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通常指莫高窟。
    • 5.
      穹门释义:拱形的门。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上海市中心之一夕》:“前面的一座大些,开着三重穹门。”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千佛洞 所有的绢幡,都是用一种几乎透明的薄绢,挂在穹门或到佛堂去的过道上。”
千佛洞是什么意思 千佛洞读音 怎么读 千佛洞,拼音是qiān fó dòng,千佛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千佛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