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思 [qīng sī]
1. 清雅美好的情思。亦谓清静地思考。
清思 引证解释
⒈ 清雅美好的情思。亦谓清静地思考。
引《汉书·礼乐志》:“勿乘青玄,熙事备成。清思眑眑,经纬冥冥。”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一:“碧峰远相揖,清思谁言孤。”
《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杜亮 ﹞有时或烹甌茶儿,助他清思;或煖杯酒儿,接他辛苦。”
清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亦真亦幻释义:形容真假难辨,难以理清思绪。
- 2.
常均释义:⒈指庸常之人。 《晋书·文苑传论》:“子安 幼标明敏,少蓄清思,怀天地之寥廓,赋辞人之所遗,特构新情,岂常均之所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夫有逸羣之才,必思冲天之据,盖俗之量,则僨常均之下。”胡三省 注:“常均,犹言平常也。”⒉犹常法。《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道被如仁,功参微 管,本宜在常均之外。”吕向 注:“言人有大功如 管仲 者,则宜在寻常均禁之外。”⒊平常曲调,一般声韵。《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声悲旧笳,曲美常均。”李善 注:“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
- 3.
总制释义:⒈总聚其制度。《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莫不总制清衷,递为心极。”张铣 注:“总,聚;衷,思也。言诸道术,莫不聚其制度,运於清思,递互为用於心中也。”⒉官名,即总督。明武宗 尝自称“总督军务”,臣下避之,乃改总督为总制。明世宗 嘉靖 十九年避“制”字,又改总制为总督。参阅《明史·武宗纪》及《职官志二》。⒊任总督官职。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王晋溪 总制三边时,每一廵边,虽打中火,亦费百金。”清 曾国藩《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国藩 奉命总制 两江。”⒋犹统率。《水浒传》第五七回:“中
- 4.
洧渊释义:古潭名。在今 河南省 新郑县 东。《左传·昭公十九年》:“郑 大水,龙鬭于 时门 之外 洧渊。”三国 魏 阮籍《清思赋》:“沐 洧渊 以淑密兮,体清洁而靡讥。”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洧水》:“洧水 又东,为 洧渊水。”
- 5.
澄心涤虑释义:澄清思绪,清除思虑。
- 6.
澄虑释义:澄清思虑。
- 7.
英哲释义:⒈亦作“英喆”。才能和识见卓越的人。三国 魏 阮籍《清思赋》:“内英哲与长年兮,笞离伦与膺贾。”晋 左思《魏都赋》:“英喆雄豪,佐命帝室。”《旧唐书·魏元忠传》:“知己难逢,英哲罕遇。”明 张居正《答山东抚院李渐菴言吏治河漕》:“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所望海内英哲,共助不逮。”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惟超人出,世乃太平。苟不能然,则在英哲。”⒉贤明;才能和识见卓越。《宋书·庐陵王义真传》:“故 庐陵王 含章履正,英哲自然。”清 曾国藩《<国朝先正事略>序》:“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 汉 之
- 8.
裁云翦水释义:裁行云,剪流水。 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明 屠隆《綵毫记·夫妻玩赏》:“名擅雕龍,詩成倚馬,清思裁雲翦水。”
- 9.
赵后释义:指 赵飞燕 。 《西京杂记》卷一:“ 赵后 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 昭仪 不能及也。”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诗》之一:“ 赵后 未至丽, 阴妃 非美极。” 唐 李商隐 《蜂》诗:“ 宓妃 腰细纔胜露, 赵后 身轻欲倚风。”《九尾龟》第四回:“半偏云髻, 梁 家堕马之粧;斜倚香肩, 赵后 廻风之体。”
- 10.
运会释义:时运际会;时势。三国 魏 阮籍《清思赋》:“託精灵之运会兮,浮日月之餘暉。”唐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诗:“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清 魏源《道中杂言》诗之三:“岂非运会间,盈亏各有时。”鲁迅《伪自由书·天上地下》:“应了这运会而生的,是 上海 小学生的买飞机,和 北平 小学生的挖地洞。”
- 11.
钦邳释义:三国 魏 阮籍《清思赋》:“邓林 殪於大泽兮,钦邳 悲於 瑶 岸。”
- 12.
黑盒子释义:指从用户的观点来看一个器件或产品时,并不关心其内部构造和原理,而只关心它的功能及如何使用这些功能。这个由西方学者提出的观点,非常科学,十分有助于帮助我们合理分工,理清思路,提高问题处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