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组词】: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组词】: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组词】: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 代词,这,那。【例句】:“之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组词】:久而久之。(7) 往,到。【例句】:“吾欲之南海”。
ér,(1)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而杂”。②表相承,如“取而代之”。③表递进,如“而且”。④表转折,如“似是而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 表(从……到……)。【组词】:从上而下。
1. 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戴震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须鬣属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戴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⒈ 须毛。
引《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戴震 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属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
与 戴 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荆公押而字》:“荆公 乃又作‘而’字二诗:‘采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盖用《周礼·考工记》。”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之而为禽,鄂不为华,凿坚彫疏,旌旄委蛇。”
1.对于他,我也并不了解,只不过姑妄言之而已。
2.我不会写诗,那不过是偶一为之而已。
3.力挽狂澜的时刻会随之而来,剩下的三个则理应被分解。
4.有这么一段古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树人”之难,比“树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5.市场如同一头牛,只有目无全牛,才能随心解之而合其关节。
6.一旦我犯错误后,妈妈爸爸总不能痛快地放过我,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顿臭骂,让我感到很沮丧。
7.九九过后,寒冷的日子就结束了,春天也随之而来。
8.没有了纪律,就像琴弦绷断,听吧!刺耳的噪音随之而来。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文艺复兴在一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就是间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但是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是有弊端的。
11.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而出现的是成功的朝霞。
12.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1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的统一,经济的富强,比起任何历史朝代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14.她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倾国倾城,与西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