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军 马军的意思
jūn

马军

简体马军
繁体馬軍
拼音mǎ jūn
注音ㄇㄚˇ ㄐㄩ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jūn,(1) 武装部队。【组词】: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组词】:劳动大军。

基本含义

指军队中的骑兵部队。

马军的意思

马军 [mǎ jūn]

1. 骑兵。

3. 统率骑兵的将领。

马军 引证解释

⒈ 骑兵。

唐 李靖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太宗 曰:‘ 曹公 有战骑、陷骑、游骑,今马军何等比乎?’”
《英烈传》第五一回:“其餘步兵,依着马军向前而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丁壮人当战兵,有马的人当马军。”

⒉ 统率骑兵的将领。

唐 杜甫 《谢严中丞送乳酒》诗:“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今三衙有殿帅,马帅、步帅。马帅俗呼马军。”


国语词典

马军 [mǎ jūn]

⒈ 骑兵。

《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马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衙释义:⒈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⒉三回。
    • 2.
      军城释义:唐 代设兵戍守的城镇。 唐 白居易《浔阳宴别》诗:“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间。”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李琢 后镇是邦,用法太酷,军城远出,而属南蛮,六七年间,劳动兵役。”
    • 3.
      创格释义:新的风格或法式。清 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东坡 大气旋转,虽不屑屑於句法、字法中别求新奇,而笔力所到,自成创格。”清 冯桂芬《皖水迎师记》:“刺史復以多金啗洋商争愿承者,又与约船中得增灶治餐,驴马军械得入船,抵 皖 泊舟听行止,一一如我法,皆轮船创格,则刺史力也。”黄远庸《新闻日记·民国四年四月一日》:“又吾此后所谓新闻者,不必尽为朝章国故也。市井琐屑,街谈巷议,皆一一作新闻观,此在日报中实为创格。”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招魂》﹞句末俱用‘些’字,亦为创格。”
    • 4.
      宣帖释义:又称宣札。宋 代颁给军校的委任状,持此可依照恩例升补官职。《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帝﹞命 纲 为亲征行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曹曚 副之,置司于大晟府,辟置官属,赐银各百万,朝议、武功大夫以下及将校官誥宣帖三千道,许便宜从事。”
    • 5.
      引从释义:引导跟从。 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下:“今后每遇 延英 坐朝日,只令小黄门祗候引从,宫人不得擅出内。”《宋史·礼志二四》:“所有圣驾出郊,除禁衞外,欲於本司入阵马军内摘差护圣马军八百人骑、弓箭、器械,作十六队,於仪衞前后引从。”《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二王府各有引从人力,又奴婢甚多,何得更欲(役)百姓!”
    • 6.
      秆草释义:作饲料的禾茎杂草。宋 欧阳修《乞罢刈白草札子》:“今年马军抽减,归京后,马数少於去年,其秆草等数,必不至闕少。”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闐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絶。”
    • 7.
      编栏释义:⒈亦作“编拦”。 亦作“编阑”。谓设置障碍,加以阻拦。宋 司马光《言蓄积札子》:“今 开封府 及 京东、京西 水灾之处,放税多及十分,是大飢之岁也,官吏往往更行收糴,所给官钱既少,百姓不肯自来,中糴则遣人编拦、搜括,无以异於寇盗之钞刼。”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二:“既至,泊船市舶亭下,五洲巡检司差兵监视,谓之编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九年》:“都元帅 宗弼 又传令:‘宋国 係和议之国,存留桥路往来,已调 絳、蒲、解州 三十三万夫过河修叠隄岸,仍差马军编栏,令 同州 照验’。”⒉犹言赶拦。宋 范成大《
    • 8.
      腾云释义:⒈蒸腾的云气。 晋 张协《杂诗》之三:“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易水》:“燕王 仙臺东臺有三峯,甚为崇峻,腾云冠峯,高霞翼岭。”⒉驾云,乘云。南朝 梁简文帝《杖锡铭》:“排空雾转,腾云凤跃。”⒊喻迅速。唐 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遣 银州 刺史 李大志 等,驱跃景腾云之骑,乘其马军。”《诗刊》1977年第9期:“看车轮生风,骏马添翅,脚步腾云,党率领我们又开始多么伟大的进军!”
    • 9.
      踏白军释义:唐 宋 时骑兵番号。多指前锋部队。宋 岳飞《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白军统制 董先、游奕军统制 姚政 等申:统率军马,在 潁昌府 驻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壬午,金 人攻 蔡州,侍卫马军司统制 赵撙 率诸军御之,京西制置使 吴拱 亦遣踏白军统制 焦元 来援。”亦省称“踏白”。唐 司空图《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前命 宁国 兵遮截之,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復以踏白骑士入 陈亳 间,以邀 蔡 人,遂南至 介沟,破 淮西 石璠 之师二万,掳 璠 以献
    • 10.
      郊父释义:古代职掌王畿内兵马军事的官吏。《穆天子传》卷一:“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郊父,受勅宪。” 郭璞 注:“郊父,即圻父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戒敕为文,实詔之切者, 周穆 命郊父受敕宪,此其事也。”
    • 11.
      都头释义:军职名。 都将的别称。 唐 末 田令孜 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诸都以都将率领,亦称都头。 五代 沿之。 宋 时禁军有都头、副都头,位次指挥使。《新唐书·兵志》:“ 僖宗 幸 蜀 , 田令孜 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将,亦曰‘都头’。”《旧五代史·梁书·李重胤传》:“﹝ 重胤 ﹞率众来降。 太祖 素识之,拔用不次,署为先锋步军都头。”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宋金官印》:“ 宋 军制以五百人为一营,每营设指挥使一员,其下为五都,每都马军设军使一员,副兵马
    • 12.
      铜马释义:⒈铜铸的马。 《后汉书·董卓传》:“悉取 洛阳 及 长安 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明帝 永平 五年,长安 迎取飞廉并铜马,置 上西门 外 平乐观。”明 梅鼎祚《玉合记·译宾》:“合有金鹅之献,以代铜马之图。”《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后来阿爸被捆在铜马上活活烧死了,阿妈也被迫跳进了 金沙江。”参见“铜马法”。⒉即铜马军。《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清 宋聚业《题南阳旅壁》诗:“时来一夕收铜
    • 13.
      马主释义:⒈马军之主。《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年》:“诸将议破堰拔军以舫载马而去。马主 裴子烈 曰:‘若决堰下船,船必倾倒,不如前遣马出。’”胡三省 注:“马主,马军主也。”⒉泛指古 突厥、回纥。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序论》:“赡部洲 地有四主焉。南象主则暑溼宜象,西宝主乃临海盈宝,北马主寒劲宜马,东人主和畅多人……马主之俗,天资獷暴,情忍杀戮,毳帐穹庐,鸟居逐牧。”参阅 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四“坚昆 碧碗最来多”清 钱谦益 笺注、伯希和《四天子说》。
    • 14.
      马军释义:⒈骑兵。唐 李靖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 太宗 曰:‘ 曹公 有战骑、陷骑、游骑,今马军何等比乎?’”《英烈传》第五一回:“其餘步兵,依着马军向前而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丁壮人当战兵,有马的人当马军。”⒉统率骑兵的将领。 唐 杜甫 《谢严中丞送乳酒》诗:“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今三衙有殿帅,马帅、步帅。马帅俗呼马军。”
    • 15.
      龙卫释义:侍卫帝王的马军。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军头司》:“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各二十指挥,谓之上四军,不出戍。”邓之诚 注:“高承《事物纪原》十引《五代会要》曰:‘广顺 元年四月,改侍卫马军曰龙捷左右军。’《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 二年正月,詔改龙衞。’宋 朝旧有龙骑,兴国 二年改为龙猛也。”
马军是什么意思 马军读音 怎么读 马军,拼音是mǎ jūn,马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马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