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吕相 吕相的意思
xiāng

吕相

简体吕相
繁体呂相
拼音lǚ xiāng
注音ㄌㄩˇ ㄒ一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ǚ,(1) 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2) 姓。

xiāng xiàng,(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组词】: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组词】:相信。相烦。相问。(3) 亲自看(是否中意)。【组词】:相亲。相中(zhòng)。(4) 姓。(1) 容貌,样子。【组词】: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2) 物体的外观。【组词】:月相。金相。(3) 察看,判断。【组词】: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组词】:辅相。宰相。首相。(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7)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组词】: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8)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9) 姓。

基本含义

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标准,对别人要求严格。

吕相的意思

吕相 [lǚ xiāng]

1. 指春秋时晋大夫魏锜之子魏相。以擅长外交辞令着称。魏锜亦称吕锜,故魏相亦有此称。

2. 指吕不韦。因曾为秦相,故称。

4. 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吕相 引证解释

⒈ 指 春秋 时 晋 大夫 魏錡 之子 魏相。以擅长外交辞令著称。 魏錡 亦称 吕錡,故 魏相 亦有此称。

《左传·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 晋侯 使 吕相 絶 秦。”
杜预 注:“吕相,魏錡 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管仲 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

⒉ 指 吕不韦。因曾为 秦 相,故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貌愧 潘郎 璧,文惭 吕相 金。”

⒊ 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国语词典

吕相 [lǚ xiāng]

⒈ 春秋时晋大夫吕锜。

《左传·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

⒉ 秦相吕不韦。

唐·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诗:「貌愧潘郎璧,文惭吕相金 。」

⒊ 复姓。相传吕不韦的子孙以其官名为氏。


吕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衮释义:⒈上公之命服。 衮,古代帝王、上公的礼服。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丁晋公、冯魏公,位三公侍中,而未尝冠貂蝉。杜祁公 相甫百日,当 庆历 四年郊祠,貂冠公衮,又升輅奉册,改諡诸后。”⒉指三公一类的显职。宋 范仲淹《祭吕相公文》:“谨致祭於故相赠太师令公 吕公 之灵……忧劳疾生,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宋 王安石《贺留守太尉启》:“伏维留守太尉,朝廷伟材,宗庙贵器,华问既大,宠禄用光……将坛之拜既崇,公衮之归岂晚。”
    • 2.
      原贷释义:宽恕;免罪。《三国志·魏志·钟会传》:“仪 者,许褚 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北史·毕众敬传》:“众敬 拔刀破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贷,何用独全!’”宋 苏轼《上吕相公书》:“若今后实醉不醒而杀,其情可悯,可以原贷。”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后主 尝校猎 青龙山,还憩大理寺,亲録囚徒,原贷甚众,群臣称颂。”
    • 3.
      吕相释义:⒈指 春秋 时 晋 大夫 魏錡 之子 魏相。以擅长外交辞令著称。魏錡 亦称 吕錡,故 魏相 亦有此称。《左传·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晋侯 使 吕相 絶 秦。”杜预 注:“吕相,魏錡 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管仲 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⒉指 吕不韦。因曾为 秦 相,故称。前蜀 韦庄《和薛先辈见寄》:“貌愧 潘郎 璧,文惭 吕相 金。”⒊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 4.
      嘉遯释义:亦作“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宋 范仲淹《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明 许潮《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 5.
      夷则释义:十二律之一。 阴律六为吕,阳律六为律。夷则为阳律的第五律。律吕相配居第九。
    • 6.
      开説释义:⒈进言;陈述。《吕氏春秋·壅塞》:“今自以贤过於 尧 舜,彼且胡可以开説哉?”《新唐书·刘文静传》:“将发,恐 唐公 不从,文静 谋因 裴寂 开説,于是介 寂 以交王,遂得进议。”《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子敬 开説大计,正与吾见相同。”⒉引申为阐发解说。唐 吕岩《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⒊开脱辩解。宋 苏轼《论行遣蔡确札子》:“今来非敢为 确 开説,但以此事所係国体至重,天下观望二圣所为,若行遣失当,所损不小。”清 任泰《质疑》:“述往事,可以 吕相 自言;陈今事,理合
    • 7.
      悚息释义:⒈谓因惶惧而屏息。《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元逵、弘敬 得詔,悚息听命。”《明史·周冕传》:“举朝悚息,无敢復言,冕 独抗章争之。”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⒉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宋 苏轼《扬州上吕相书》:“奬饰过分,悚息之至。”明 李东阳《再答镜川先生书》:“若不俯鉴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 8.
      物类释义:⒈万物,各类的物。《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物类。”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盖以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⒉物的同类,同类。汉 东方朔《七谏·谬谏》:“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王逸 注:“言鸟兽相呼,云龙相感,无不应其类而从其耦也。”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郊 常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乃方响一片。有知者识是蕤宾铁也。指拨精玅,致律吕相应,物类相感耳。”清 黄景仁《啼乌仁》:“明知无益
    • 9.
      相命释义:⒈互相传令。《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役人相命,各杀其长。”杨伯峻 注:“互相传令。”⒉谓诸侯盟会时互作誓言以相约束。《公羊传·桓公三年》:“夏,齐侯 卫侯 胥命於 蒲。胥命者何?相命也。”何休 注:“胥,相也。时盟不歃血,但以命相誓。”⒊和鸣。唐 杜甫《西阁》诗之一:“有鸟各相命,孤云自无心。”宋 叶适《徐道晖墓志铭》:“夫束字十餘,五色彰施,而律吕相命,岂易工哉!故善为是者,取成於心,寄妍於物,融会一法。”
    • 10.
      禀畏释义:亦作“禀畏”。犹敬畏。宋 范仲淹《又上吕相公书》:“众皆望风禀畏,以济边事。”《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二年》:“诸将 田神功 等不復稟畏,光弼 愧恨成疾。”
    • 11.
      穷俗释义:犹世俗。指百姓。晋 孙绰《喻道论》:“此诚穷俗之所甚惑。”宋 范仲淹《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去年 姑苏 之水,踰秋不退,计司议之於上,穷俗语之於下。”
    • 12.
      逾秋释义:亦作“踰秋”。 过了秋天;秋后。汉 王充《论衡·气寿》:“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於三百也。”《农政全书》卷十三引 宋 范仲淹《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去年 姑苏 之水,踰秋不退,某为民之长,岂敢曲阻焉?”明 何景明《武陵》诗:“辞家忽踰秋,适此万里国。”

吕相(lvx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吕相是什么意思 吕相读音 怎么读 吕相,拼音是lǚ xiāng,吕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吕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