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闻人 闻人的意思
wénrén

闻人

简体闻人
繁体聞人
拼音wén rén
注音ㄨㄣˊ ㄖ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听见。【组词】: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组词】:新闻。传闻。见闻。(3) 出名,有名望。【组词】:闻人。闻达。(4) 名声。【例句】:令闻(好名声)。丑闻。(5)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 姓。

rén,(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组词】:人类。(2) 别人,他人。【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例句】:丢人,文如其人。

基本含义

闻名于世的人,指有名望、声誉的人物。

闻人的意思

闻人 [wén rén]

1. 有名望的人。

少正卯,鲁之闻人也。社会闻人。

闻人 引证解释

⒈ 复姓。

《后汉书·灵帝纪》:“太僕 沛国 闻人袭 为太尉。”
李贤 注:“姓 闻人,名 袭,字 定卿。《风俗通》曰:‘ 少正卯,鲁 之闻人,其后氏焉。’”

⒉ 有名望的人。

《荀子·宥坐》:“夫 少正卯,鲁 之闻人也。”
杨倞 注:“闻人,谓有名为人所闻知者也。”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羣吏,皆厚其餼赂,或作謌诗以嘉童子。”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二:“学业固陋,又不能与世之闻人者齿。”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六:“关于离婚的事情,在别国往往在报上的‘社会新闻’里闹得天翻地覆……尤其是涉及名流闻人和社会花的时候,要使不少访员先生们忙得屁滚尿流,汗流浃背!”

⒊ 特指旧社会流氓帮会中威势显赫的头面人物。

沙汀 《淘金记》二二:“是的,消遣!若果误认他们嫖娼,那是不正确的。这不仅因为他们是 北斗镇 的闻人,他们一向是并不放浪的;但于新‘货’到的时候逢场作戏一番而已。”
徐铸成 《杜月笙正传》二:“我在这一节里,写这位‘闻人’的出生,童年生活,直到他升为‘大亨’、‘闻人’的全过程。”


国语词典

闻人 [wén rén]

⒈ 复姓。如宋朝闻人宏。

⒈ 有名望的人。

《荀子·宥坐》:「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

名流 名士 名人


闻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丘吾释义:即 丘吾子,春秋 时人。相传 孔子 适 齐,中途闻人哭甚哀。问之,曰:丘吾子 也,少好学问,周遍天下,归而亲亡。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
    • 2.
      冶工释义: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 人有请为 燕 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 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鑪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晋 皇甫谧《高士传·夏馥》:“乃自剪鬚,变服易形,入 林虑山 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
    • 3.
      刺刺释义:⒈多言貌。《管子·白心》:“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刺刺者不以万物为筴。”金 元好问《入济源寓舍》诗:“睡中刺刺闻人语,季子 金多过 洛阳。”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十丈莲》:“其族叔某时劝女再适,女大声屏逐之,不容其刺刺语。”⒉犹絮絮。《明史·文苑传三·归有光》:“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 长兴 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 吴 语,断讫遣去,不具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二更向尽,诸僕皆睡去,两人犹刺刺语。”⒊象声词。宋 梅尧臣《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诗:“寒风吹枯草,草短声
    • 4.
      刻棘释义: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 人有请为 燕王 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燕王 因以三乘养之。 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 韩非 本用以讽刺说客。后以“刻棘”比喻治学的艰辛。 清 沉炯 《书怀》诗:“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 严复 《原强》:“刻棘之业虽苦,市骏之赏终虚。”
    • 5.
      南楼释义:⒈在南面的楼。南朝 宋 谢灵运 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闻人倓 注:“灵运《游名山志》:‘始寧 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 横山。’”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宋 陆游《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千里斜阳鐘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⒉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庾太尉(庾亮)在 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唐 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清景 南楼 夜,风流在 武
    • 6.
      奉谒释义:拜见。 《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陟 明旦大从车骑奉謁造 壹。”唐 裴铏《传奇·宁茵》:“俄又闻人叩关曰:‘南山 斑寅 将军奉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今午到关奉謁,乞少候。”苏曼殊《天涯红泪记》第一章:“生以母氏同来,因约老人以明日再行奉謁。”
    • 7.
      审听释义:⒈细听。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审听高居,载怀祗惧。”宋 洪迈《夷坚志补·鬼国母》:“渐次闻人哭声,审听之,盖其妻子与姻戚也。”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二》:“王者之道犹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忳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⒉指听讼、审案。明 归有光《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所获之盗未必尽真,而或被株连之害;所偿之罪未必尽当,而或罹罗织之寃。盖一时有司之审听或有未明,而日久民间之公论未尝不在也。”
    • 8.
      宿名释义:⒈谋取名誉。《庄子·徐无鬼》:“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俞樾《诸子平议·庄子三》:“宿读为缩,《国语·楚语》:‘缩於财用则匱。’《战国策·秦策》:‘缩剑将自诛。’韦昭、高诱 注并曰:‘缩,取也。’枯槁之士缩名,犹言取名也。《释文》曰:‘宿,积久也。’於义未安。”⒉素来的名望;久已享有的名望。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桓 常侍,闻人道 深公 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説之。’”《宋史·王旦传》:“初,祐 以宿名久掌书命,旦 不十年继其任,时论美之。”⒊素有名
    • 9.
      对日释义: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有二:(1)《后汉书·黄琬传》:“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问所食多少,琼 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 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琼 大惊,即以其言应詔,而深奇爱之。”(2)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 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因问 明帝:‘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 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
    • 10.
      异道释义:⒈不同的方法。《荀子·非相》:“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者异道。”汉 刘向《说苑·君道》:“夫三君之举贤,皆异道而成功。”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是以三王异道而共昌,五霸殊风而并列。”⒉指别的方法。《史记·李斯列传》:“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⒊指志趣或本性不同。《楚辞·离骚》:“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明 汪道昆《洛水悲》:“吾闻人神异道,不得相干。”⒋思想理论不同。《汉书·董仲舒传》:“今
    • 11.
      拥溢释义:聚集弥漫。清 周亮工《书影》卷五:“常闻人説 黄子久 年九十餘,碧瞳丹颊,一日于 武林 虎跑,方同数客立石上,忽四山云雾拥溢鬱勃,片时竟不见 子久,以为仙去。”
    • 12.
      撞郎释义:《后汉书·锺离意传》:“﹝ 明帝 ﹞尝以事怒郎 药崧,以杖撞之…… 崧 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帝赦之。”后以“撞郎”为直臣的典故。
    • 13.
      敏悟释义:⒈亦作“敏晤”、“敏寤”。 犹聪明。《梁书·萧洽传》:“洽 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北齐书·文襄帝纪》:“﹝ 高澄 ﹞就 杜询 讲学,敏悟过人,询 甚叹服。”《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 敏晤絶人,工文章。”《新唐书·裴识传》:“识字通理,性敏晤,凡经目未始忘。”宋 苏舜钦《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夫人幼敏悟,闻人诵诗书,一过耳尽记不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东坡 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⒉犹觉悟。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这样,她也恍
    • 14.
      日边释义:⒈太阳的旁边。犹言天边。指极远的地方。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 晋元帝 ﹞问 明帝:‘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宋 陈师道《和彦詹题远轩》:“开牕得远意,兴出杳冥间。芳草日边路,片云天外山。”⒉比喻京师附近或帝王左右。唐 赵嘏《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诗:“江 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唐 高蟾《下第后献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宋 杨万里《送丁卿季吏部赴召》诗
    • 15.
      消索释义:⒈消散;消失。《素问·示从容论》:“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汉 王充《论衡·死伪》:“且死者精魂消索,不復闻人之言。”《朱子语类》卷一三○:“士气至此,消索无餘。”明 汤显祖《紫箫记·托媒》:“自到 花卿 府,游兴便已消索了。”⒉寂寞冷落。《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你家搬在那里好么?’八老 道:‘甚是消索。’”⒊犹匮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姊从郎君千里间关,囊中消索,吾等甚不能忘情。”《红楼梦》第一○三回:“那 夏 家先前不住在京里,因近年消索,又惦记女孩儿,新近
    • 16.
      深郁释义:⒈茂密。 宋 秦观《龙井题名记》:“自 普寧 经佛寺十,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鬱,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⒉深沉郁结。清 姚鼐《原任少詹事张君权厝铭》:“为诗示余,多愤慨深鬱之词,盖其所志远矣。”《诗刊》1978年第3期:“虽以诗情深郁见长,有时却迸出诗的哲理的闪光。”
    • 17.
      牢丸释义:亦称“牢九”。 食品名。汤团。一说为蒸饼。《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饼赋》:“四时从用,无所不宜,唯牢丸乎!”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笼上牢丸,汤中牢丸。”宋 苏轼《游博罗香积寺》诗:“岂惟牢九荐古味,要使真一流仙浆。”清 陈维崧《二郎神·玉兰花饼》词:“想厨娘指螺红一缕,牢丸上纤痕犹凝。”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牢丸》:“牢丸之为物,必是汤团。宋 以来多作牢九。陆游 诗自注云:‘闻人德懋 言牢九是包子。’亦向壁之言。《老学丛谈》云:‘牢九者,牢丸也,即蒸饼,宋 讳丸字,去一点,相承已久。’亦向
    • 18.
      监官释义:⒈监察或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吏。汉 荀悦《汉纪·惠帝纪》:“诸侯王,高帝 初置之,金印紫綬,治其监官,掌监郡县,秩比六百石,后为刺史。”《后汉书·百官志五》:“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宋史·职官志七》:“诸镇置於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西湖佳话·钱塘霸迹》:“吾初起兵时,与 钱鏐、刘孟安、阮结、富阳 闻人宇、监官 徐及、新城 杜稜、餘杭 凌文举、临平 曹信,俱为都将,号称‘杭州 八都’。”⒉国子监、
    • 19.
      空谷足音释义:在空旷的山谷里听到的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言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空谷:空旷的山谷。足音:脚步声。
    • 20.
      老儒释义:旧谓年老的学人。晋 挚虞《答杜预书》:“变制通理,垂典将来,何必附之于古,钦以旧义,使老儒致争哉!”唐 牟融《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嘉兴 人 闻人茂德,名 滋,老儒也。”

闻人(wenr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闻人是什么意思 闻人读音 怎么读 闻人,拼音是wén rén,闻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闻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