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官 [guò guān]
1. 超越官阶。
3. 唐制,门下省审核吏部、兵部六品以下的官员称过官。
过官 引证解释
⒈ 超越官阶。
引《慎子·知忠》:“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
⒉ 唐 制,门下省审核吏部、兵部六品以下的官员称过官。
引唐 权德舆 《谢权知门下省过官状》:“臣奉恩命,权知门下省过官者,伏以过官至重,事在黄枢,閲郡吏之否臧,布百职於中外。”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遣吏部尚书 宋璟 於门下过官。”
胡三省 注:“唐 制,凡文武职事官六品以下,吏、兵部进拟,必过门下省,量其阶资,校其才用,以审定之;若拟职不当,随其优屈退而量焉,谓之过官。”
过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乡宦释义:旧称乡村中做过官又回乡的人。
- 2.
处士释义:原来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 3.
搢绅之士释义:指做过官的大人先生。
- 4.
本县释义:⒈原籍所在的县份。《后汉书·岑彭传》:“岑彭 字 君然,南阳 棘阳 人也。王莽 时,守本县长。”⒉称自己所在之县。《元典章·刑部三·不义》:“犯人 韩端哥 状招,年二十七岁,无病孕,是本县附籍军民。”⒊当地的知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放炮一声,禀请本县祭旗纛神。”⒋旧时知县的自称。《歧路灯》第四七回:“祖上曾做过官,你父也举过孝廉,若打了板子,是本县连你的祖、父都打了。本县何忍?”
- 5.
民间科学释义:主要活动在民间的科学活动,没有经过官方认证,由科学爱好者发起的活动。
- 6.
洋银释义:即洋钱。清 魏源《江南吟》之一:“洋银价高漕斛大,纳过官粮餘秸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继之 便叫了家人进来,叫他去搬行李,给了一元洋银,叫他算还三天的钱。”参见“洋钱”。
- 7.
满清遗老释义:指曾在清朝做过官或者怀念清朝的人。
- 8.
相冒合户释义:唐朝时候,在《唐律疏议》的“户婚”篇中所规定的一种罪名,即不经过官府允许,几户之间私自合户和冒充三品以上官和郡王的亲属的一种犯罪行为。
- 9.
经官释义:经过官方。 谓涉讼。
- 10.
缇萦救父释义:缇萦是西汉王朝(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时代的人。她住在山东。她的毅力和勇气,不但使父亲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汉文帝深受感动。因而废除这种残酷的肉刑。缇萦是淳于意五个女儿当中最小的一个。淳于意从前当过官,后来弃官行医,救死扶伤,深受民间尊敬。人们从四面八方,长途跋涉,找他求医。淳于意精于医术,替人医病,治愈了很多病人。
- 11.
缙绅释义:古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也作搢绅。
- 12.
缙绅之士释义:绅:大带。 指做过官的大人先生。
- 13.
荐绅释义:缙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荐,通“搢”。《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史记·孝武本纪》:“元年,汉 兴已六十餘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司马贞 索隐:“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於绅带之閒,事出《礼·内则》。今作‘荐’者,古字假借耳。”唐 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章炳麟《秦献记》:“秦 虽钳语烧《诗》《书》,然自内外荐绅之士与褐衣游公卿者,皆抵禁无所惧,是岂无説哉!”
- 14.
賫带释义:携带。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以此奏过官裡,差下官賫带黄金百鎰,锦段千端,赎取夫人还朝。”《禅真逸史》第十一回:“兄可差能事心腹之人,賫带银两,往 建康 去。”
- 15.
过官释义:⒈超越官阶。《慎子·知忠》:“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⒉唐 制,门下省审核吏部、兵部六品以下的官员称过官。唐 权德舆《谢权知门下省过官状》:“臣奉恩命,权知门下省过官者,伏以过官至重,事在黄枢,閲郡吏之否臧,布百职於中外。”《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遣吏部尚书 宋璟 於门下过官。”胡三省 注:“唐 制,凡文武职事官六品以下,吏、兵部进拟,必过门下省,量其阶资,校其才用,以审定之;若拟职不当,随其优屈退而量焉,谓之过官。”
- 16.
退老释义:退休养老。唐 白居易《池上篇》序:“西閈北垣第一第,即 白氏 叟 乐天 退老之所。”宋 叶适《奏荐滕贤良》:“年踰五十,絶意仕进,萧然一廛,甘於退老。”洪深《五奎桥》第一幕:“﹝ 周乡绅 ﹞自己又是读过书,做过官,办过事,退老在家享福的乡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