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威服 威服的意思
wēi

威服

简体威服
繁体
拼音wēi fú
注音ㄨㄟ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ēi,(1)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组词】:威力。威风。权威。(2) 凭借力量或势力。【组词】:威胁。威慑。

fú fù,(1) 衣裳。【组词】:服装。制服。(2) 穿衣裳。【组词】: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组词】:服务。服刑。服兵役。(4) 顺从。【组词】: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组词】:不服水土。(6) 吃(药)。【组词】:内服。(7) 乘,用。【例句】:服牛乘(chéng )马。(8) 姓。 ◎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组词】:两服药。

基本含义

以威力或威望使对方屈服或服从。

威服的意思

威服 [wēi fú]

1. 以威力慑服。畏服。

威服 引证解释

⒈ 以威力慑服。

《史记·秦始皇本纪》:“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
《后汉书·西域传序》:“由此察之, 戎狄 可以威服,难以化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其在外者,如今 俄 夷诸邦有立国之本,可以德绥,可以威服者也。”

⒉ 畏服。

《后汉书·皇甫规传》:“﹝ 规 ﹞在事数岁,北边威服。”


国语词典

威服 [wēi fú]

⒈ 以令人敬畏的力量逼服。

《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难以化狎。」
《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做著那弓箭,威服乖张。」

德化


威服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德化释义:旧指以道德感化人。

威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箭定天山释义:《新唐书·薛仁贵传》:“詔副 郑仁泰 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餘万,令驍骑数十来挑战,仁贵 发三矢、輒杀三人,於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 天山,壮士长歌入 汉 关。 ’”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
    • 2.
      坐镇雅俗释义:坐镇:安坐而以德威服人;雅俗:文雅和粗俗。 安坐而可以威服风雅之士或流俗之人。
    • 3.
      威怀释义:⒈威服和怀柔。谓威德并用。《后汉书·荀彧传》:“既停军所次,便宜与臣俱进,宣示国命,威怀丑虏。”晋 潘岳《关中诗》:“岳牧虑殊,威怀理二。”唐 柳宗元《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是宜慰荐喣諭,纳为腹心,然后威怀之道备。”⒉畏服。《左传·襄公四年》:“戎狄 事 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
    • 4.
      威服释义:⒈以威力慑服。《史记·秦始皇本纪》:“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后汉书·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 可以威服,难以化狎。”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王闿运《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其在外者,如今 俄 夷诸邦有立国之本,可以德绥,可以威服者也。”⒉畏服。《后汉书·皇甫规传》:“﹝ 规 ﹞在事数岁,北边威服。”
    • 5.
      营建洛邑释义:成王时,为了控制东方,威服南土,根据周武王的遗愿,由召公、周公主持,在河南境内营建洛邑,作为东方的统治中心。
    • 6.
      铁兵释义:铁制兵器。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南朝 梁 江淹《铜剑赞》:“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是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郭沫若《断断集·屈原时代(五)》:“铁在初见视为贱金,只用来做工农的用具,到 战国 末年才渐渐有铁兵出现。”

威服(wei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威服是什么意思 威服读音 怎么读 威服,拼音是wēi fú,威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威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