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交部 交部的意思
jiāo

交部

简体交部
繁体
拼音jiāo bù
注音ㄐㄧㄠ ㄅ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āo,(1) 付托,付给。【组词】:交活儿。交卷。交差。(2) 相错,接合。【组词】: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3) 互相来往联系。【组词】:交流。交易。交涉。(4) 与人相友好。【组词】:交朋友。交契。(5) 一齐,同时。【组词】:交并。交作。风雨交加。(6) 两性和合。【组词】:性交。杂交。(7) 同“跤”。

bù,(1) 全体中的一份。【例句】: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2)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组词】:外交部。编辑部。部队(军队)。(3) 具有统属关系。【例句】: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部落(luò)。(4) 安置安排。【组词】:部署。(5) 量词。【组词】:一部小说。三部汽车。

基本含义

指交往的人或事物。

交部的意思

交部 [jiāo bù]

1. 地区名。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

交部 引证解释

⒈ 地区名。参见“交趾”。

《南齐书·州郡志上》:“广州,镇 南海。滨际海隅,委输 交部。”


交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面声明释义:声明是外交文件的一种,通常是有一国政府、外交部门或其代表就某一问题事件阐述本国政府立场、观点、态度或主张尔发表的正式文件或发言。两国以上的政府或领导人共同发表的声明,称为“共同声明”或“联合声明”。
    • 2.
      代办释义:⒈代行办理:代办托运。邮政代办所。⒉一国以外交部长名义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⒊大使或公使不在职时,在使馆的高级人员中委派的临时负责人员,叫临时代办。
    • 3.
      伍廷芳释义:(1842-1922)外交官。广东新会人。留学英国。曾任驻美国、秘鲁公使和修订法律大臣。辛亥革命时,被推为革命军代表参加南北议和。民国成立后,历任司法总长、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外交部长。1922年任广东省省长,不久病逝。
    • 4.
      传信释义:⒈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 《穀梁传·桓公五年》:“《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唐 元稹《唐故越州刺史……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公殁矣,非我传信,孰当传焉?”清 张惠言《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从而为之校者以十数,惟以传信为务,而不以臆断。”⒉传递消息。《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又有人传信道:是随 赵指挥 粮船上京,被 黄河 水决,已覆没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吴氏 正要传信,太清 也来了。”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方是新年,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理请见。”⒊
    • 5.
      全权代表释义:通常指一国派往他国、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持有全权证书或按其职位(如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等)有权进行谈判、签订条约的代表。
    • 6.
      全权证书释义:一国授予其外交代表的身份和权限的证书。除国家元首、外交部长外,其他代表在出席国际会议或参加外交谈判时均应执证书,并相互校阅,以证实其具有的身份和权力。
    • 7.
      发言人释义:代表某一政权机关或组织发表意见的人:外交部发言人。
    • 8.
      召见释义:⒈指上级叫下级来见面。 ⒉由外交部通知外国驻本国使节前来见面,当面表示某种意见或提出抗议。
    • 9.
      国务卿释义:美国的首席部长。 主管外交,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外交部长,但掌管合众国国玺,总统发布某些文告时,他有辅助签名之责。
    • 10.
      外交释义: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
    • 11.
      外交官释义:外交官即办理外交事务的官员。通常分为两类:国内外交部的官员,和本国派驻外国的外交人员,有时外交官单指后者。外交官驻在国享有外交特权和优遇。
    • 12.
      外交部释义:外交部,一般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执行外交政策、主管外交事务的专门性机构。外交部贯彻执行国家总体外交方针和国家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最高利益,代表国家处理双边和多边外交事务等。在正常情况下,外交部在世界各国都是其中央政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在有些国家里,外交部并不叫作外交部。例如,美国的外交部叫作国务院,瑞士的外交部则叫作政治部。还有一些国家称外交部为对外关系部、外务省等。
    • 13.
      外长释义:外交部长的简称。
    • 14.
      安靖释义:⒈使安定平静。《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汉书·王莽传上》:“纲纪咸张,成在一匱,此其所以保佑圣 汉,安靖元元之效也。”宋 苏辙《代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之二:“臣早事三朝,误知先帝,初睹变更之议,每陈安靖之谋。”清 魏源《军储篇》二:“张天骏 藉安靖之名,为卸责自全之地,其交部议处。”⒉安定平静。宋 苏轼《与杨济甫》之一:“惟闻坟墓安靖,非 济甫 风义之篤,何以得此?”明 李东阳《求退录·陈情恳乞辞免恩荫疏》:“若 燕、齐、河、洛 之安靖以为臣
    • 15.
      密保释义:秘密保荐。 清 代京外大臣保荐特殊人材请求破格录用的,一般交军机处存记,不交吏部审议,故称密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所以得了保举与及补缺,都首先要化部费。那查例案最是混帐的事:你打点得到的,他便引这条例;打点不到,他又引那条例,哪里有一定的呢?至於明保、密保的折子上去,也一样不交部议的。”
    • 16.
      察议释义:清 代官吏有过失交部议罚,轻者叫做“察议”。
    • 17.
      扣算释义:按一定数额折算或结算。《元典章·户部一·官吏添支俸给》:“其餘内外官吏俸一十两以下人员,依 大德 三年添支小吏俸米例,每一两与米一斗,十两以上至二十五两每员支米一石,餘上之数每俸一两与米一升扣算给付。”《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 讨帐,不觉三月有餘,三万银帐,都收完了。公子把底帐扣算,分釐不歉。”瞿秋白《饿乡纪程》九:“外交部一定要在公费内扣算的。”
    • 18.
      明保释义:⒈尽力保护;佑助勉励。明,通“勉”。《书·洛诰》:“公,明保予冲子。”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言公当勉保予冲子也。”《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明保其身。”⒉清 制,京外大臣推荐有才能的人或叙录有功劳的官员,请求以某项官职任用或加以某项荣典,奏报以后,交吏部审议,称为“明保”。如有特殊才能请求破格录用的,称为密保。《老残游记》第三回:“宫保听着很是喜欢,所以打算专摺明保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至于明保、密保的摺子上去,也一样不交部议的。”
    • 19.
      末学新进释义:谓后学初进身。含贬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折子上去,皇上怒了,説他末学新进,妄议大臣,交部议处。”
    • 20.
      照会释义:⒈国家间外交往来的一种文书。 用以表明立场、态度,或通知事项等。由外交部长(副部长)、外交代表出面用第一人称写成并签名的叫正式照会;由发出照会的机关(外交部或大使馆等)出面,用第三人称写成盖机关印章而不签名的叫普通照会;同时送致几个国家的照会,叫通知照会。⒉发出照会。

交部(jiaob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交部是什么意思 交部读音 怎么读 交部,拼音是jiāo bù,交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交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