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 [xué tóng]
1. 年幼的学生。
英[school boys and girls;]
学童 引证解释
⒈ 年幼的学生。
引《汉书·艺文志》:“汉 兴, 萧何 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鲁迅 《呐喊·白光》:“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吱的念起书来。”
国语词典
学童 [xué tóng]
⒈ 年幼的学生。
例如:「国小学童每年的例行健康检查,是学校保健室的重要业务。」
学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大人释义:旧时学童入学,教师多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等语,供描红习字之用。 取其笔划简单,便于学童诵读习写。按,敦煌 写本已有此语。《续传灯录》卷十二及《五灯会元》等书亦有记载,文字稍有变更。盖自 唐 末起已作为学童习字的启蒙教材。后因以“上大人”比喻极简单浅近的文字。宋 朱熹《答潘叔昌书》:“天上无不识字底神仙,此论甚中一偏之弊,然亦恐只学得识字,却不曾学得上天,即不如且学上天耳。上得天了,却旋学上大人亦不妨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有便有几十个秀才,但是认得两个上大人的字脚,就进了学。”清
- 2.
书馆释义:⒈古代教授学童的处所。 ⒉有艺人在那里说评书的茶馆儿。
- 3.
入泮释义: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校为泮宫。 科举时代学童入学为生员称为“入泮”。
- 4.
删润释义:删改润色。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左副元帅 宗维 令其礼部侍郎 刘思 易御服”自注:“此得其实,但误以两事为一日耳。今略删润,令不牴牾。”金 王若虚《诸史辨惑》:“班固《汉书》删润 迁《史》,往往胜之,然亦有反不及者。”清 章学诚《跋湖北通志检存稿》:“或至如学童课业,大费点化删润,免过为幸,安敢望有拔出於平日之文哉!”
- 5.
夏楚释义:⒈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 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郑玄 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明史·职官志二》:“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课业倣书,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岁终奏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尔敢下,我且以夏楚扑尔。”⒉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多用于对未成年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后性庄严,颇达古今。金 主已立为太子,有过,尚切责之;及即位,始免夏楚。”清
- 6.
大龄释义:属性词。 年龄较大的(就某种标准而言):大龄学童。大龄青年(指超过法定婚龄较多的未婚青年人)。
- 7.
孔乙己释义:⒈唐代启蒙读物上的文句,旧时供学童摹字的描红纸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语。 参见“上大人”。⒉鲁迅《呐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沦落到了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等悲惨地位的下层知识分子。
- 8.
小友释义:⒈年长者对所敬佩的年轻者的称呼。《新唐书·李泌传》:“九龄(张九龄)与 严挺之、萧诚 善,挺之 恶 诚 佞,劝 九龄 谢絶之。九龄 忽独念曰:‘严 太苦劲,然 萧 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 萧,泌 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 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清 黄景仁《赠程生人中》诗:“孔融 有小友,王充 多稚交。”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参见“少2友”。⒉科举时代有科名者对未进学童
- 9.
幼学释义:⒈《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 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宋 陆游《杨夫人墓志铭》:“二子未从外塾,而於幼学之事,各已通贯精习,卓然为奇童矣。”⒉称初入学的学童。《天雨花》第十二回:“众人尽赞 黄小姐,真乃仙才天纵成;此诗全不似幼学,静英 谦逊不停声。”
- 10.
急就章释义:⒈为了应急需而匆促写成的书面材料或草草办完的事情。⒉也叫《急就篇》。书名。西汉史游撰。是一部教学童识字的七言韵语字书。全书三十四章,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
- 11.
急就篇释义: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
- 12.
戒方释义:亦作“戒尺”。亦作“戒飭”。旧时对学童施行体罚的木尺。也可用作镇纸。
- 13.
猢狲王释义:旧称乡塾教师或小学校教师。学童顽皮如猢狲,因喻其师为“猢猻王”,含嘲笑意。
- 14.
生童释义:⒈生员和童生。 《红楼梦》第八五回:“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皆由限年定额,考取生童,乡会两试,即得録用。”⒉泛指学童。《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邻近有个义学,请着个老学究,有好些生童在里头从他读书。”
- 15.
笘籥释义:童子学书的用具。借指学童所识的基本字义。
- 16.
笘钥释义:童子学书的用具。借指学童所识的基本字义。
- 17.
蒙师释义:旧时指对学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老师。后泛指启蒙老师。
- 18.
讽书释义:背书。《汉书·艺文志》:“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古者,十年入小学,学书计,十七能讽书九千字,乃得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