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味 [běn wèi]
1. 1、指,烹调原料的自然之味。2、指,进烹调而出现的美味。
本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种禅释义:泛指佛教的三种禅,根本味禅,出世禅,出世间上上禅。
- 2.
伊尹释义:商汤 大臣,名 伊,一名 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 伊水,故名。是 汤 妻陪嫁的奴隶,后助 汤 伐 夏桀,被尊为阿衡。汤 去世后历佐 卜丙(即 外丙)、仲壬 二王。后 太甲 即位,因荒淫失度,被 伊尹 放逐到 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伊尹 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伊尹 放 大甲 而相之,卒无怨色。”杜预 注:“大甲,汤 孙也,荒淫失度。伊尹 放之 桐宫 三年,改悔而復之,而无恨心。”《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 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
- 3.
伯阳释义:⒈古贤人。 相传为 舜 七友之一。《墨子·所染》:“舜 染於 许由、伯阳。”孙诒让 间诂:“此 伯阳 自是 舜 时贤人。”《吕氏春秋·本味》:“故 黄帝 立四面,尧、舜 得 伯阳、续耳 然后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高诱 注:“伯阳、续耳 皆贤人,尧 用之以成功也。”陈奇猷 校释:“伯阳、续耳 係 舜 七友中之二友。”参阅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舜七友》。⒉老子 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李善 注:“伯阳,即 老子 也。”宋
- 4.
味觉释义:有味道的物质刺激舌面和口腔黏膜上的味觉细胞(味蕾)引起的感觉。由溶解于水或唾液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引起神经冲动,经各级有关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而产生味觉。基本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其余都是混合味觉。
- 5.
嘉树释义:⒈佳树;美树。《左传·昭公二年》:“既享,宴于 季 氏,有嘉树焉,宣子 誉之。”《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唐 刘禹锡《早夏郡中书事》诗:“华堂对嘉树,帘廡含晓清。”明 刘基《拟连珠》之二十:“赤日流金,嘉树之阴。”⒉菜名。《吕氏春秋·本味》:“餘瞀 之南,南极 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
- 6.
懽乐释义:快乐。《吕氏春秋·本味》:“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懽乐之,此功名所以大成也。”汉 刘桢《公宴诗》:“永日行游戏,懽乐犹未央。”
- 7.
摧絃释义:相传古代 锺子期 听 俞伯牙 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 伯牙 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 子期 死后,伯牙 绝去琴弦,不再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因以“摧絃”为悼念知音的典故。清 王士禛《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诗:“痛絶人琴今已矣,牙生 从此竟摧絃。”
- 8.
断琴释义:据《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 善鼓琴,锺子期 为其知音。
- 9.
有莘释义:⒈亦作“有侁”。古国名。有,词头。姒 姓,夏禹 之后。周文王 妃 太姒 为 有莘 之女。故址在今 陕西省 合阳县 东南。《史记·夏本纪》“禹 之父曰 鮌”司马贞 索隐引《世本》:“鯀 取 有莘氏 女,谓之 女志,是生 高密。”高密,禹 所封国。⒉商汤 娶 有莘氏 之女,即其国。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旧 陈留县 东。一说,在今 山东省 曹县 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登 有莘 之虚以观师。”杨伯峻 注:“莘,旧国名……据《春秋舆图》,有莘氏 之虚在今 山东省 曹县 西北。”《吕氏春秋·本味》:
- 10.
江浦释义:⒈江滨。 《吕氏春秋·本味》:“江 浦之橘,云梦 之柚。”高诱 注:“浦,滨也。”唐 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忽如 江 浦上,忆作捕鱼郎。”唐 张说《晦日》诗:“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⒉泛指江河。北周 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藏之山巖,可使云雾鬱起;济之江浦,必当蛟龙绕船。”唐 杜甫《鸥》诗:“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明 高启《虎邱行次朱赏静见寄韵》:“秋风今朝动江浦,掛席正是当年期。”
- 11.
破琴絶弦释义: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吕氏春秋·本味》:“鍾子期 死,伯牙 破琴絶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 12.
空桑释义:⒈传说中的山名。 产琴瑟之材。《周礼·春官·大司乐》:“空桑 之琴瑟,咸池 之舞,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楚辞·九歌·大司命》:“君迴翔兮以下,踰 空桑 兮从女。”王逸 注:“空桑,山名,司命所经。”《汉书·礼乐志二》:“空桑 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颜师古 注:“空桑,地名也,出善木,可为琴瑟也。”⒉瑟名。古代于夏至祀地奏乐用。《楚辞·大招》:“魂乎归徠,定空桑只。”王逸 注:“空桑,瑟名也。”北周 庾信《周五声调曲·变宫调二》:“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⒊空心桑树。《吕氏春秋·本味》:
- 13.
羶臊释义:⒈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吕氏春秋·本味》:“肉玃者臊,草食者羶。”高诱 注:“肉玃者,玃拏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故其臭臊也;草食者,食草木,谓麞鹿之属,故其臭羶也。”⒉引申指肉类食物。元 舒頔《中秋对月无酒怅然孤吟》:“貰酒赏明月,盘中乏羶臊。”⒊犹羶腥。唐 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决洪 河,洒 秦 雍,不足以荡犬羊之羶臊。”参见“羶腥”。
- 14.
蜀姜释义:蜀 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 之薑。”高诱 注:“阳朴,地名,在 蜀郡。”唐 李商隐《赠郑谠处士》诗:“越 桂留烹 张翰 鱠,蜀 薑供煮 陆机 蓴。”清 周亮工《次清风店咏黄芽菜》:“莫教盐豉分 杨 檖,略带冰霜荐 蜀 薑。”
- 15.
行苦释义:⒈行事勤苦。《吕氏春秋·本味》:“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高诱 注:“苦,勤也。”唐 崔兴宗《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诗:“行苦神亦秀,泠然谿上松。”⒉货物脆薄不牢固。《周礼·地官·司市》“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汉 郑玄 注:“利,利於民,谓物实厚者;害,害於民,谓物行苦者。”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饰行”:“古人谓物脆薄曰行,或曰苦,或曰行苦,或曰行敝,或曰行滥。”
- 16.
论味释义:论说如何得到美味。语本《吕氏春秋·本味》:“汤 得 伊尹 ……説 汤 以至味。”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説之善者,伊尹 以论味隆 殷,太公 以辨钓兴 周。”
- 17.
鳖珠释义:《吕氏春秋·本味》:“醴水 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 ”陈奇猷 校释:“皮有珠文。”《山海经·东山经》引作“﹝珠蟞鱼﹞六足,有珠”。后因谓鳖足有珠。
- 18.
鼈珠释义:《吕氏春秋·本味》:“醴水 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陈奇猷 校释:“皮有珠文。”《山海经·东山经》引作“﹝珠蟞鱼﹞六足,有珠”。后因谓鳖足有珠。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真珠》﹝集解﹞引 陆佃 曰:“龙珠在頷,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鮫珠在皮,鼇珠在足,蚌珠在腹。”按,《初学记》卷八引 沉怀远《南越志》:“海中多朱鳖,状如肺,有四眼六脚而吐珠。”此又为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