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机关 机关的意思
guān

机关

简体机关
繁体機關
拼音jī guān
注音ㄐㄧ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1) 事物发生的枢纽。【组词】:生机。危机。转(zhuǎn )机。契机。(2) 对事情成败有重要关系的中心环节,有保密性质的事件。【组词】:军机。机密。(3) 合宜的时候。【组词】:机会。机遇。时机。(4) 由许多零作组成可以做功或有特殊作用的装置和设备。【组词】:机器。机动。机关。(5) 有生命的生物体器官的作用。【组词】:机能。有机体。(6) 灵活,能迅速适应事物变化的。【组词】:机智。机敏。机巧。机变。(7) 指“飞机”。【组词】:客机。机场。机组。

guān,(1) 闭,合拢。【组词】: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zhǎn)。(2) 拘禁。【组词】:关押。关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组词】:关口。关隘。关卡(qiǎ)。关塞(sài)。关津。嘉峪关。(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组词】:海关。关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组词】:关节。难关。年关。(6) 牵连,联属。【组词】:关连。关联。关心。关涉。关乎。关注。关于。有关。(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组词】:关饷。(8) 姓。

基本含义

指精密的设计和巧妙的安排,也指用来处理事务或解决难题的智谋和手段。

机关的意思

机关 [jī guān]

1. 办理事务的单位或机构。

慈善机关。

[ establishment; office; body; organ; ]

2. 控制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

[ mechanism; gear; ]

3. 计策;权术。

识破机关。

[ stratagem; scheme; intrigue; ]

机关 引证解释

⒈ 设有机件而能制动的器械。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夫刻木为鳶以象鳶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於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復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
元 商衟 《梁州第七·戏三英》套曲:“过街灯照映纱灯戏灯机关妙。”
徐迟 《牡丹》六:“庸俗的卑下的连台本戏,愈来愈无法看下去。故事情节光怪陆离,机关布景又恶劣不堪,实在叫人不能忍受。”

⒉ 计谋;心机。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不想 陶学士 被某识破十二字隐语,用些机关,果中其计。”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知 孙寡妇 已先参透机关,将个假货送来。”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她不再和 高第 谈心了,怕是走了嘴,泄露了机关。”

⒊ 办理事务的部门或机构。

闻一多 《一个白日梦》:“心想反正不是机关,便是学校,要不就是营房。”
茅盾 《过年》二:“离他一箭之远,却有他所服务的那机关的白底蓝字的牌子。”
巴金 《新生》第一篇:“我们应该有一个言论机关来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态度,和我们底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主张。”

⒋ 因以机关指口。

《鬼谷子·权篇》:“故口者,机关也,所以闭情意也。”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蒙》:“机关不便,不能出言。”

⒌ 指人体的关节。

《素问·厥论》:“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脉篇》:“《素问·痿论》云: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


国语词典

机关 [jī guān]

⒈ 有机件可以操控活动的器械。

《隋书·卷五八·柳䛒传》:「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

⒉ 控制器械的开关。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知枪的机关不灵,还未放出,已经被他拿住。」

⒊ 计谋、陷阱。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他会千方百计弄出机关,智赛良平,辩同何贾,无事诱出有事来。」
《儒林外史·第三〇回》:「姓名此时还说不得,若泄漏了机关,传的他知道,躲开了,你还会不著。」

陷阱 组织

⒋ 有组织的团体。多指办理事务的机构。

如:「公家机关」。


机关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圈套释义: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设下圈套。落入圈套。
    • 2.
      坎阱释义:见“坎穽”。
    • 3.
      构造释义:⒈各个组成部分的安排、组织和相互关系:人体构造。地层的构造。句子的构造。⒉建造:构造房屋。
    • 4.
      组织释义:⒈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组织 人力。 组织联欢晚会。这篇文章组织得很好。⒉系统;配合关系:组织严密。 组织松散。⒊纺织品经纬纱线的结构: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⒋机体中构成器官的单位,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按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人和高等动物体内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⒌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党团组织。工会组织。向组织汇报工作。
    • 5.
      结构释义:⒈建筑物承受重量和外力的部分及其构造。 按材料分有钢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和混合结构等。按形式分有拱桁架、薄壳结构和悬索结构等。⒉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经济结构。文章结构。⒊文艺作品的内部构造。即作品的各个部分(包括内容和形式)之间有机的组织联系。
    • 6.
      罗网释义:捕鸟的罗和捕鱼的网。 自投罗网。冲决世俗的罗网。
    • 7.
      陷坑释义:陷阱。
    • 8.
      陷阱释义:⒈施以伪装的坑穴。猎人用来捕捉野兽;军事上多构筑在敌人可能经过的地方,使其人马、车辆和坦克陷入。⒉比喻害人的圈套。

机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挺释义:⒈表数量。用于条状之物。⒉表数量。方言。一张。⒊表数量。用于机枪。如:一挺机关枪。⒋一伸直。
    • 2.
      一级复议释义:一级复议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 3.
      三门干部释义:谓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人民日报》16:“有的自认为是‘自来红’,说什么:‘参加劳动是三门干部的事,我劳动了这么多年,现在又劳动有啥意思。’”
    • 4.
      上下释义:⒈在职位、辈分上较高的人和较低的人:机关里上下都很忙。孩子考上大学,全家上上下下都很高兴。⒉从上到下:摩天岭上下有十五里。我上下打量着这位客人。⒊(程度)高低;好坏;优劣:不相上下。难分上下。⒋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致是这个数量:这里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⒌从低处到高处或从高处到低处:山上修了公路,汽车上下很方便。
    • 5.
      上告释义:⒈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⒉向上级报告。
    • 6.
      上班族释义: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因为这些人需按时上下班,所以叫上班族。
    • 7.
      上级释义:同一组织系统中等级较高的组织或人员:上级机关。上级组织。上级领导深入下层。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 8.
      上访释义:群众到上级领导机关反映情况或申诉冤屈请求解决问题。
    • 9.
      不着调释义:不合乐调。引申为不正派,没规矩。古名家本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説一会那丈夫打凤的机关,使了些不着调虚嚣的见识。”孙芋《妇女代表》:“这个死媳妇,就象迷住了窍似的,这么不着调,吃饱了又走啦!”
    • 10.
      不起诉释义: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的终止诉讼的程序性处理决定。不起诉案件包括两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和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不起诉的法定情况有:(1)犯罪嫌疑人符合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如已过追诉时效;(2)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3)经过补充侦查,依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 11.
      不道释义:⒈不料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的罪名。 --鲁迅《友邦惊诧论》⒉无道大逆不道。
    • 12.
      专利释义: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授予的专利权、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及国家颁发的授予专利权的专利证书。也特指专利权。
    • 13.
      专名释义:⒈专有名词,指人名、地名、机关团体名之类,如“鲁迅、淮河、北京大学”。⒉特指某些专有名词中反映个体属性的部分(区别于“通名”),如“淮河”这个专有名词中“淮”是专名。
    • 14.
      专线释义:⒈较大的厂矿铺设的自用铁路线。 ⒉电话局为重要机关或首长设置的专用电话线。
    • 15.
      专车释义:⒈在例行车次之外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开行的火车或汽车。⒉机关单位或个人专用的汽车。
    • 16.
      专门人民检察院释义: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置的检察机关。对其所管辖的范围行使检察权。如军事检察院等。因军队既高度集中而又分驻各地或随时换防,并有高度机密性,故在军队系统内分设各级军事检察院。
    • 17.
      中共一大释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举推派的 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 等十三人,列席者一人,代表党员五十七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陈独秀 任总书记,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大会会址在 上海 望志路 106号(今 兴业路 76号),现为“一大”纪念馆。
    • 18.
      中国工人释义:周刊。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罗章龙主编。1925年5月成为中国总工会机关报,同月停刊。1928年12月在上海秘密复刊,1931年停刊。
    • 19.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释义:简称“左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 20.
      中国青年释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报。月刊。1923年10月创刊于上海。恽代英、萧楚南、任弼时等任主要编辑和撰稿人。后曾改名《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1932年停刊。1939年在延安复刊,恢复原名。1941年又停刊。1948年12月在河北平山复刊。次年迁北京。1966年8月停刊,1978年9月复刊。

机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挺释义:⒈表数量。用于条状之物。⒉表数量。方言。一张。⒊表数量。用于机枪。如:一挺机关枪。⒋一伸直。
    • 2.
      一级复议释义:一级复议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 3.
      三门干部释义:谓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人民日报》16:“有的自认为是‘自来红’,说什么:‘参加劳动是三门干部的事,我劳动了这么多年,现在又劳动有啥意思。’”
    • 4.
      上下释义:⒈在职位、辈分上较高的人和较低的人:机关里上下都很忙。孩子考上大学,全家上上下下都很高兴。⒉从上到下:摩天岭上下有十五里。我上下打量着这位客人。⒊(程度)高低;好坏;优劣:不相上下。难分上下。⒋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致是这个数量:这里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⒌从低处到高处或从高处到低处:山上修了公路,汽车上下很方便。
    • 5.
      上告释义:⒈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⒉向上级报告。
    • 6.
      上班族释义: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因为这些人需按时上下班,所以叫上班族。
    • 7.
      上级释义:同一组织系统中等级较高的组织或人员:上级机关。上级组织。上级领导深入下层。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 8.
      上访释义:群众到上级领导机关反映情况或申诉冤屈请求解决问题。
    • 9.
      不着调释义:不合乐调。引申为不正派,没规矩。古名家本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説一会那丈夫打凤的机关,使了些不着调虚嚣的见识。”孙芋《妇女代表》:“这个死媳妇,就象迷住了窍似的,这么不着调,吃饱了又走啦!”
    • 10.
      不起诉释义: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的终止诉讼的程序性处理决定。不起诉案件包括两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和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不起诉的法定情况有:(1)犯罪嫌疑人符合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如已过追诉时效;(2)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3)经过补充侦查,依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 11.
      不道释义:⒈不料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的罪名。 --鲁迅《友邦惊诧论》⒉无道大逆不道。
    • 12.
      专利释义: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授予的专利权、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及国家颁发的授予专利权的专利证书。也特指专利权。
    • 13.
      专名释义:⒈专有名词,指人名、地名、机关团体名之类,如“鲁迅、淮河、北京大学”。⒉特指某些专有名词中反映个体属性的部分(区别于“通名”),如“淮河”这个专有名词中“淮”是专名。
    • 14.
      专线释义:⒈较大的厂矿铺设的自用铁路线。 ⒉电话局为重要机关或首长设置的专用电话线。
    • 15.
      专车释义:⒈在例行车次之外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开行的火车或汽车。⒉机关单位或个人专用的汽车。
    • 16.
      专门人民检察院释义: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置的检察机关。对其所管辖的范围行使检察权。如军事检察院等。因军队既高度集中而又分驻各地或随时换防,并有高度机密性,故在军队系统内分设各级军事检察院。
    • 17.
      中共一大释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举推派的 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 等十三人,列席者一人,代表党员五十七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陈独秀 任总书记,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大会会址在 上海 望志路 106号(今 兴业路 76号),现为“一大”纪念馆。
    • 18.
      中国工人释义:周刊。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罗章龙主编。1925年5月成为中国总工会机关报,同月停刊。1928年12月在上海秘密复刊,1931年停刊。
    • 19.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释义:简称“左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 20.
      中国青年释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报。月刊。1923年10月创刊于上海。恽代英、萧楚南、任弼时等任主要编辑和撰稿人。后曾改名《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1932年停刊。1939年在延安复刊,恢复原名。1941年又停刊。1948年12月在河北平山复刊。次年迁北京。1966年8月停刊,1978年9月复刊。

机关造句

1.当时,他不过是个五尺之童,却非常机智地骗过了敌人,保全了我党的地下机关

2.这个杀人犯被司法机关就地正法。

3.政府机关如果各自为政,就会造成政令不一的混乱局面。

4.罪犯们机关用尽,也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

5.这个歹徒机关算尽,最终还是逃不脱法律的制裁。

6.一伙称王称霸的流氓已经被公安机关逮捕了。

7.他向公安机关提供了大量线索,确有立功赎罪的表现。

8.看到歹徒明目张胆地在大街上行凶,群众一拥而上,将其扭送到公安机关

9.他冲进敌人的阵地,夺了一挺机关枪,又俘虏了三个敌军回来,真是个一身是胆的勇士!

10.只要参透机关,他的弥天大谎就不攻自破了。

11.张明一直希望做个记者,没想到事与愿违,竟被分配到了机关

12.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偷盗学生钱物的嫌疑人。

13.公安机关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几个歹徒插翅难逃。

14.近来各机关门前增设了警卫。加严了进出检查,如临大敌,气氛极为紧张。

15.三十年代在上海时,我们搞了个刊物,在国民党检查机关的刀斧下,只办了两期就寿终正寝了。

16.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绝不能徇情枉法,包庇坏人。

17.作恶多端的歹徒被司法机关逮捕了,群众莫不拍手称快。

18.机关日常事务应按部就班。

19.政出多门,执法机关打架不稀奇。

20.上级机关如果朝令夕改,下级就会无所适从。

机关(ji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机关是什么意思 机关读音 怎么读 机关,拼音是jī guān,机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机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