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马 [duò mǎ]
1. 从马背上摔落下来。
英[fall from horse back;]
堕马 引证解释
⒈ 从马上摔下来。
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子虚子<湘事记>》:“玉堂 耻之,麾队衝锋,当驰道中弹堕马, 清 军疑为 黄兴,断其首,復支解之。”
⒉ 指堕马髻。
引南朝 梁 沉约 《江南曲》:“罗衣织成带,堕马碧玉簪。”
唐 李颀 《缓歌行》:“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晓傍妆楼梳堕马,春眠画阁听啼鹃。”
宁调元 《偶成》诗:“谁信循环百年事,几人堕马鬭新粧。”
国语词典
堕马 [duò mǎ]
⒈ 从马上摔下来。。
引《大宋宣和遗事·贞集》:「既合击,有胡骑数百自场隅而来,直犯帝马,褐衣者以箭射延禧贯心,而死于马下,帝顾见之,失气堕马」
堕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啼妆释义:⒈见“啼粧”。⒉亦作“啼糚”。亦作“啼妆”。东汉 时,妇女以粉薄拭目下,有似啼痕,故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夏 皆放效。”宋 欧阳修《长相思》词:“爱著鹅黄金缕衣,啼粧更为谁?”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西汉 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⒊借指美人的泪痕。前蜀 韦庄《闺怨》诗:“啼粧晓不乾,素面凝香雪。”清 吴伟业《圆圆曲》:“蜡炬迎来在战场,啼糚满面残红印。”一本作“粧”。
- 2.
坠马髻释义:即堕马髻。
- 3.
堕马髻释义:亦称“坠马髻”。古代妇女发髻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堕马髻者,作一边……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夏 皆放效。”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西汉 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 4.
堕髻释义:堕马髻的省称。
- 5.
堕马妆释义:犹堕马髻。
- 6.
捍衞释义:防卫;护卫。 《宋书·何承天传》:“因民所居,并修农战,无动众之劳,有捍衞之实。”《新唐书·秦琼传》:“﹝ 李密 ﹞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 叔宝 捍衞得免。”清 龙启瑞《复唐子实书》:“围城中屡接惠书,极知尊人暨贤昆仲捍衞之劳。”张书绅《正气歌》:“古往今来,有多少革命者、科学家为捍卫真理而献出了生命,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 7.
赵后释义:指 赵飞燕 。 《西京杂记》卷一:“ 赵后 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 昭仪 不能及也。”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诗》之一:“ 赵后 未至丽, 阴妃 非美极。” 唐 李商隐 《蜂》诗:“ 宓妃 腰细纔胜露, 赵后 身轻欲倚风。”《九尾龟》第四回:“半偏云髻, 梁 家堕马之粧;斜倚香肩, 赵后 廻风之体。”
- 8.
跌仆释义:亦作“跌扑”。亦作“跌扑”。跌倒;摔跟头。《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汉 刘向《列女传》:“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君出去向北儘得,不免有些,跌扑脓血疾。”清 钱泳《履园丛话·鬼神·鬼物凭临》:“水火、刀绳、鬭殴、跌扑以及虎伤、蛇噬、堕马、坍墙之类,虽是定数,亦由其人之寃孽使然,人不能主也。”《情变》第二回:“阿男 出场耍了一路空拳,便有两个不自谅、不济事的上来交手,不到两个照面,早已跌扑出去。”陈
- 9.
闷绝释义:晕倒。《左传·定公四年》:“由于 徐苏 而从”晋 杜预 注:“以背受戈,故当时闷絶。”《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密 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絶。”宋 洪迈《夷坚支志甲·董小七》:“尝独宿其中,天气盛寒,董 糊窒鏬隙,置煴火,饮村醪一杯而就寝。热甚,气不宣洩,遂闷絶,傍无知者。”清 毛祥麟《对山馀墨·某公子》:“公子既闷絶,遂不省以后事。”
- 10.
飞天紒释义: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宋书·五行志一》:“宋文帝 元嘉 六年,民间妇人结髮者,三分髮,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紒’。”清 方以智《通雅·衣服》:“宋 元嘉 飞天紒,始自 东府,即 孙寿 堕马也。”